首页
社区
课程
招聘
[原创]讲述一个关于高考的“黑客”故事:用2B铅笔“注入”阅卷系统
发表于: 2012-6-8 22:44 61900

[原创]讲述一个关于高考的“黑客”故事:用2B铅笔“注入”阅卷系统

2012-6-8 22:44
61900
收藏
免费 0
支持
分享
最新回复 (134)
雪    币: 142
活跃值: (10)
能力值: ( LV2,RANK:10 )
在线值:
发帖
回帖
粉丝
26
各种牛逼...别吹了
2012-6-9 19:40
0
雪    币: 473
活跃值: (178)
能力值: ( LV2,RANK:10 )
在线值:
发帖
回帖
粉丝
27
膜拜!!我想知道主人公现在做啥子工作?
2012-6-9 19:57
0
雪    币: 471
活跃值: (207)
能力值: ( LV9,RANK:220 )
在线值:
发帖
回帖
粉丝
28
这是我的真人真事。

如果您认为我是吹牛,请提出具体的理由,并给出恰当合理的论证。

骂人太容易了,比放屁都容易。

但骂得合理、骂出有质量的信息,却是很难的。

再退一万步说,说我吹牛逼,您吹一个给我看看……?
2012-6-9 22:29
0
雪    币: 471
活跃值: (207)
能力值: ( LV9,RANK:220 )
在线值:
发帖
回帖
粉丝
29
二位请留意,这次事件是发生在模拟考试中的。

对于(我们那个时期和学校的)应付高考的考生来说,模拟考试的重要性,在于它让考生提前适应高考的临场环境。

至于模拟考试的分数,甚至阅不阅卷,都是很次要的。

完成高考的考生,一般都能很快估计出自己的分数(因为真题的答案、评分标准将会很快公布),更不要说对于模拟考试了。

所以,那次事件发生后,只有任课老师很平淡地警告了一下,此外的批评、责难什么的都完全没有。

高考大敌在临的情况下,谁也不会对这次模拟考试中的小插曲有太多关注,他们甚至完全听不懂我对这次行动的解释。

还有,我在整个事件中,完全没有侵害他人利益的主观恶意。我的设想是,让电子阅卷系统仅仅是无法判读我的答题卡。至于最后让整批答题卡报废的结局(对于电子阅卷系统来说,它们的确是报废了),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
2012-6-9 22:46
0
雪    币: 164
活跃值: (10)
能力值: ( LV2,RANK:10 )
在线值:
发帖
回帖
粉丝
30
16年前。。。LZ那。。真高端。。。电子阅卷。。
2012-6-9 22:55
0
雪    币: 39
能力值: (RANK:10 )
在线值:
发帖
回帖
粉丝
31
整个思考过程非常值得学习。
2012-6-9 23:13
0
雪    币: 471
活跃值: (207)
能力值: ( LV9,RANK:220 )
在线值:
发帖
回帖
粉丝
32
在我们这个城市,对于我们这批学生,2B铅笔填涂答题卡的方式被投入使用,肯定是在1995年或更早时间。
2012-6-9 23:15
0
雪    币: 826
活跃值: (10)
能力值: ( LV2,RANK:10 )
在线值:
发帖
回帖
粉丝
33
确实很高级啊!
2012-6-10 00:07
0
雪    币: 1907
活跃值: (1931)
能力值: ( LV12,RANK:230 )
在线值:
发帖
回帖
粉丝
34
只能膜拜
2012-6-10 09:19
0
雪    币: 38
活跃值: (82)
能力值: ( LV2,RANK:10 )
在线值:
发帖
回帖
粉丝
35
LZ碉堡了....不过影响定位的只有一张卷子,不大可能引起所有卷子被搅一起吧
2012-6-12 11:59
0
雪    币: 18
活跃值: (10)
能力值: ( LV2,RANK:10 )
在线值:
发帖
回帖
粉丝
36
楼主说骂人要骂出质量,不过既然楼主说出了这样的话,虽然我不骂你,但是你这篇白日梦还是有一些漏洞的,所有考生的试卷中,只有你这张是被涂过的,如果说楼主这张无法被定位,那么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为什么其他那些没有像你这样填涂的考卷也无法阅卷了?

还有就是阅卷的机器应该不止一台,每台都报废了?请楼主解释。。。。。。。。。。。。。。
2012-6-12 13:01
0
雪    币: 104
活跃值: (73)
能力值: ( LV2,RANK:10 )
在线值:
发帖
回帖
粉丝
37
我是97年读高中,从我入学开始我们的考试都是答题卡电子阅卷,我觉得96年有答题卡也不算奇怪。
2012-6-12 13:42
0
雪    币: 246
活跃值: (12)
能力值: ( LV2,RANK:10 )
在线值:
发帖
回帖
粉丝
38
没有责难lz的意思,只是想说推行一套新系统,一条线上的人都会发财。可巧lz随手一涂,机器拿回返工,到手的钱少了,推系统的人也要承担上面的压力,不知有多少人会对那个无名学生咬牙切齿。。。
2012-6-12 13:51
0
雪    币: 925
活跃值: (10)
能力值: ( LV2,RANK:10 )
在线值:
发帖
回帖
粉丝
39
答题卡应该至少93年以前就有,我记得很早就用过。
2012-6-12 14:04
0
雪    币: 34
活跃值: (12)
能力值: ( LV2,RANK:10 )
在线值:
发帖
回帖
粉丝
40
楼主独立思考
2012-6-12 14:12
0
雪    币: 435
活跃值: (1317)
能力值: ( LV13,RANK:388 )
在线值:
发帖
回帖
粉丝
41
这两天在看美剧 越狱
主人公有一种不算疾病的精神类疾病,潜在抑制症
简单说,在这些人眼里,任何事物都不是简单的个体
比方答题卡,他们不仅能看到答题卡,甚至能联想到阅卷机,阅卷机的感光头,阅卷机的履带,总之一整个系统的流程

拥有这种能力的人很少,一般人也会联想到这些,但是人的注意力很难集中,而且大脑会下意识的抑制这种联想
所以一般人在进行浅层次联想之后便会下意识的将注意力转移,不再想这些“没用的”了

这其实是一种很恐怖的能力,不要羡慕,如果拥有这种能力智商不够高,不能将自己及时拉回到现实世界,很容易精神分裂出现幻觉之类的
反之如果智商够高,足够理性,能善用这种联想能力,那就是天才了

lz有这个倾向

ps.不过美剧一向都神神叨叨的,感觉像伪科学,信则有不信则无
2012-6-12 14:30
0
雪    币: 222
活跃值: (161)
能力值: ( LV2,RANK:10 )
在线值:
发帖
回帖
粉丝
42
疑问同上,楼主那张答题卡过不了可以理解,为啥其他的都过不了
2012-6-12 14:54
0
雪    币: 122
活跃值: (16)
能力值: ( LV2,RANK:10 )
在线值:
发帖
回帖
粉丝
43
前来膜拜呀……
2012-6-12 15:00
0
雪    币: 2134
活跃值: (14)
能力值: (RANK:170 )
在线值:
发帖
回帖
粉丝
44
well done
2012-6-12 18:12
0
雪    币: 3278
活跃值: (3139)
能力值: ( LV2,RANK:10 )
在线值:
发帖
回帖
粉丝
45
帅呆了... 潜水也必须出来顶...
2012-6-13 00:54
0
雪    币: 272
活跃值: (10)
能力值: ( LV2,RANK:10 )
在线值:
发帖
回帖
粉丝
46
同是第一批使用答题卡的路过
2012-6-13 02:30
0
雪    币: 74
活跃值: (10)
能力值: ( LV2,RANK:10 )
在线值:
发帖
回帖
粉丝
47
学习膜拜,不过这篇文章看到的晚了,我如果没退学的话也想试试,不过我有个问题,现在答题卡一般都是提前十到五分钟,监考老师发现不会说么?
2012-6-13 06:22
0
雪    币: 471
活跃值: (207)
能力值: ( LV9,RANK:220 )
在线值:
发帖
回帖
粉丝
48
有一些网友认为,我在主帖里所讲述的故事,是“吹牛逼”、“编故事”、“骗傻子呢”、“这都信?”……

他们的理由,是这么一个意思:按照我所讲述的做法,应该只有属于我自己的那唯一的一张答题卡,无法被设备正确判读,至于其他的答题卡,应该仍然能够被设备正确地处理,但我却说,在那次事件中,其他的答题卡也无法被正确处理且被报废,所以,认定我是在“吹牛逼”、“编故事”。

我认为,上述这种质疑的理由,是非常合理的。甚至,这种理由所揭示的,对事件最终结局的判断,也在我的那次“白日梦”设想的范围之中 —— 我的设想是:让电子阅卷系统仅仅是无法判读我的答题卡。(我再重申一下:)至于最后让整批答题卡报废的结局,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甚至可以这么说,如果我能预估到,最终的结局是那样的话,那么,我肯定不会依旧我行我素地,去那样验证我的设想了。

当1996年那次英语模拟考试结束两天之后,我知道了事件的结局的时候,我的心情是有一些复杂的:首先,我觉得有一些羞愧和忐忑,主要是因为担心我们无辜的英语老师,可能会被教育主管部门追究责任,甚至我们这所“省内名重点中学”也会由此而蒙羞。其次,虽然事件的结果超乎我的预料,令我有些讶异,但是很快,我不得不又做起“白日梦”,那就是,我必须进一步设想:在我的那张答题卡被送入电子阅卷设备之后,对该设备到底如何地发生了干扰。

任何看似不和谐的结果,必须规整成为我所要求的“可以理喻”的体系中的一部分。没办法,这简直就是我的一种心病。

下面讲述我的第二次“白日梦”。

(1)将答题卡上面最右边的原本相隔排列的小黑块之间的空白,全部涂黑,按照我第一次“白日梦”的设想,将导致电子阅卷设备无法判读我的答题卡上的答项。然而,显然地,在这次事件中,我这样的做法,最终造成了对其他答题卡的影响。准确地说,是导致了设备无法正确处理其他答题卡。

(2)上述第(1)点的结局性的事实得以成立,首先必须排除一种“极端情况”,那就是:本批次所有的其他的考生(也就是他们的答题卡与我的,是同一批被送入设备的),在他们各自的答题卡上,均做了跟我所做的同样的事情。这是一种“极端的极端情况”。还有一种“较弱的极端情况”: 在本批次中,只有部分考生,跟我同样地这么做了。现在,将“极端的极端情况”和“较弱的极端情况”统统排除,那就是,在本批次考生中,唯有我一人做了这样的事情。—— 这可以从事件发生之后,我所得到的关于事件结局的反馈信息,所揭示出来的事实,得到验证,那就是,阅卷中心的工作人员,最后排查所得的结论是:我的那张答题卡“惹的祸”。

(3)显然,我的那张答题卡,是搅动全局的唯一因子。更具体和准确地说,是我的那张答题卡上的那诡异的一个“黑色的整长条”,是这个唯一因子。现在,根据官方的说法,我的那张答题卡所在的那一整批答题卡,都在电子阅卷设备中,遭到了破坏(被全部“绞纸”)。那么,这又延伸出来两种不同的情况:(i)官方的说法有一些报复性的夸张,而事实是在由整批答题卡所组成的序列中,只有以我的那张答题卡作为标杆的,单单某一侧的答题卡遭遇到了破坏;(ii)官方的说法严格符合事实,事实的确是整批答题卡遭遇到了破坏,也就是说,在我的那张答题卡的两侧(不会再有第二个维度了,即,不会在“前-后”维度之外再冒出一个“左-右”维度)的所有答题卡,均遭到了破坏。我现在选取第(ii)种情况来考虑整个问题,理由是,第(i)种情况基本上可以视为第(ii)种情况的一个真子集。当然,理论上还有第(iii)种情况,那是一种极端情况:我的那张答题卡,位于整批答题卡所组成的序列中的“端”位置(即顶端或末端)。其实,仔细想想,这第(iii)种情况,也可以被视为第(ii)种情况的一个真子集。综上,我只选取第(ii)种情况来进行我的“白日梦”。

(4)上述第(3)点中的第(ii)种情况,换一种说法来表述,就是,我的那张答题卡,在整批答题卡所组成的序列中的位置,是随机的。如果把位置视为一个量,那么,这个量是随机量。现在的“梦境”是:随机量对整个序列产生了全局性的干扰。那么整个序列对于电子阅卷设备来说,是怎么样被呈现出来的呢?直观地看,整个序列的每一个元素,是按照前后顺序逐个经过电子设备的“探头”的可视范围中的,也就是说,电子设备不可能同时判读N张答题卡(N>1)。电子设备可以同时判读N张答题卡这种极端情况,以及一切类似的并行机制,在“梦境”中把它统统剔除。

(5)上述“前后顺序”的现象,自然地将“时间”这个范畴引入。萨特((J-P. Sartre)的名著提醒我(只要书名就足够提醒我了)(※注 1),考虑到“时间”这个范畴的时候,应该联想到“存在”。“时间”和“存在”这两个范畴,总是习惯性地成对出现。我的“白日梦”已经处于胶着状态,我用简单一些的话来说吧:在“时间”序列上,能对整个序列产生搅动的因子,应该以“存在”这个属性来彰显。在本事件中,这种关系的表达是:答题卡上面最右边那些相隔排列的小黑块以及其间的空白,是整个序列中的一个“存在性标志”,而不再仅仅是某一张答题卡与电子设备“探头”关系下的“定位标志”。换句话说,电子设备透过俘获一张答题卡上面最右边那些相隔排列的小黑块以及其间的空白,来“感知”该张答题卡的存在。

(6)如果某一张答题卡上面最右边那些相隔排列的小黑块以及其间的空白这个整体被破坏了,比如我把那些空白处全部涂黑,小黑块和空白所组成的信息将丧失,那么,即便电子阅卷设备里面,那个负责传送答题卡的装置(猜想是由对纸张粘滞度较高的定轴轮所组成的)将这样的答题卡,送入设备的“探头”处,因为该张答题卡已经丧失了对于“探头”所属于的“大脑”的存在性标志,那么“大脑”也认为“探头”下没有答题卡,于是,“大脑”向传输装置下达指令:重新传送答题卡。实际上,就是序列中的下一张答题卡被传送进来。

(7)当电子阅卷设备的“大脑”对某张答题卡的存在与否的认知(即逻辑上的)与答题卡真实的存在与否的情况(即物理上的)发生矛盾的时候,接下来的事情,就将以混乱的形态呈现。当然,设备的“大脑”依旧是无法知道这种混乱的。比如说,我的那张答题卡,被滞留在判读容器(即“探头”所在的地方)里面,因为它“不存在”所以它也不会被传送出去而离开判读容器。它没有“滚蛋”(被吐出),它留在了这个狭促的地方。接着,序列中的下一张答题卡,被传送进这个狭促的地方。这个狭促的地方原本只应该放置一张答题卡,但是现在却有了两张,该怎么放?下一张答题卡完全有可能,被塞进了我的那张答题卡的下面的空间。因为这个地方十分狭促,而答题卡在经过上百分钟内的填涂、擦改、拿捏、汗水的浸渍,难免会发生翘曲,所以上述情况,并不是极端情况,而是几率约为50%的概率事件。当发生了这种情况的时候,第二张答题卡(以我的那张答题卡计为第一张),因为被第一张答题卡给覆盖住了,所以仍然被设备的“大脑”视为“不存在”,于是,第三张答题卡又被传送进来。举这样的例子,并不是要强调接下来的每张答题卡,都有可能被我的那张答题卡覆盖,而是揭示出:这么一种逻辑上的存在与真实的存在发生矛盾的现实,将导致整个系统的混乱程度呈爆炸性增长,不可预测的分支事件,将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当设备的传送装置,所进行的“传入-传出”行为(次数),不能准确符合真实的答题卡的数量的要求的时候,第(3)点中的第(ii)种情况,就完全可能出现,即整个序列都将遭到破坏 —— 包括那些已经被传出判读容器的答题卡,只要还在电子阅卷设备整个系统的可控范围之内,就有可能被“卷回”,参与到混乱现场的进程中来,为整个系统的混乱状态,增加更多不可预测的因素。

综上所述,整批答题卡被全部绞纸,这在我的第二次“白日梦”中,是完全“可以理喻”的。这才平复了我在获悉事件结局之后,心中的纠结。

当然,白日梦终归是白日梦,它或许离当时的真实情况相差很远,我也不会再去做什么“验证”的工作了。直到今天,我仍然完全不知道现实中的电子阅卷设备,究竟是如何工作的。这个设备,对于我来说,恐怕将是一个长期的“黑箱子”。

在我于今年高考的日子,贴出了我的第一个“白日梦”被验证的故事之后,有来自全国范围内的网友的跟帖。其中,有的网友说,他/她也这么做了,而且结局和我的那次一样,即整批答题卡被“搞乱”。还有的网友说,他们学校提前跟考生打好招呼,不允许他们那么做,“看来有前车之鉴”。这么看来,我的那次事件,也绝对不是一个孤例。

如果有人认为,这还不能成为对我的真人真事的一个佐证的话,那么,请查阅《维基百科》,关于“Optical Mark Recognition”这一条,网址是:

http://en.wikipedia.org/wiki/Optical_Mark_Recognition

其中“Disadvantages”这一节,是这么说的(原文摘录):

There is also the possibility of missing data in the scanning process,
and incorrectly or unnumbered pages can lead to their being scanned in
the wrong order. Also, unless safeguards are in place, a page could be
rescanned providing duplicate data and skewing the data (Bergeron, 1998).

请特别注意,其中“unless safeguards are in place”这个条件状语,以及“incorrectly or unnumbered pages”、“the wrong order”、“rescanned”这些词,还有,这一类事件的报告年份,是1998年。

整段英语原文,非常简单明晰,我就不翻译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 1:我这里提到的名著,的确就是萨特的《存在与虚无》,不是海德格尔(M. Heidegger)的《存在与时间》。虽然后者的书名包括了“存在”和“时间”两个词。我在上文中所说的关于“书名”的“提醒”,意指萨特的《存在与虚无》书名提示到了“存在”这个词。我在高中的时候,只了解萨特,完全不了解海德格尔。我比较系统地学习从胡塞尔(E. Husserl)到海德格尔再到我的头像这位的现象学,那是比较晚的事情了。
2012-6-13 06:59
0
雪    币: 471
活跃值: (207)
能力值: ( LV9,RANK:220 )
在线值:
发帖
回帖
粉丝
49
事实结果是,我的那张答题卡所在的整批答题卡,即送入同一台设备的,全都被绞纸了。

我从来没有提过或暗示过,我所提的“整批答题卡”是指送入不止一台设备的“更大的一个整体”(比如全校的、全市的),更没有提过“每台都报废了”这样的事情。

或许您误会了。
2012-6-13 07:15
0
雪    币: 471
活跃值: (207)
能力值: ( LV9,RANK:220 )
在线值:
发帖
回帖
粉丝
50
您所说的“漏洞”,应该是指在怀疑我所讲述的故事的真实性的情况下,即认为我是在“编故事”的情况下,觉得我的故事“编”得有“漏洞”吧。

而我在帖子中所用的“白日梦”一词,是专指我在行动之前和之后的设想、假想、猜想、想象、反思,跟“做完梦”之后付诸行动所得到的实际结果,是两个概念。

而且,我再再重申,我的第一次“白日梦”的预期,仅仅是使电子阅卷设备无法判读我自己的答题卡。而后来付诸行动的实际结局,是超乎我的这个预期的。(对于这个结局的思考,便是我的第二次“白日梦”,这第二次“白日梦”没有被验证过,也不想去验证了。)

所以,您上面的“漏洞”一词,跟我的“白日梦”是无关的。

概括起来说,我对“梦境”的讲述,是符合我当时“做梦”的事实的;我对之后付诸行动所得到的实际结果的讲述,也是符合当时的事实的。
2012-6-13 07:25
0
游客
登录 | 注册 方可回帖
返回
// //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