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对CCDebuger 关于“如何汉化一个软件”的补充
-
发表于:
2006-9-18 18:31
6767
-
对CCDebuger 关于“如何汉化一个软件”的补充
其实,CCDebuger所解释的这个工作不仅仅叫“汉化”,这是一个系统工程。
这个工作“中国土名”叫“汉化”,更“专业的名称”应该叫“软件本地化工程”或叫“软件国际化工程”。它不仅仅用于汉化,还可以“德化、法化、俄罗斯化、...等等”,它的真正含义是将:
1、用某种本土语种编写的软件中的资源(文字、图片等),转换为另外语种的资源,这时叫做“软件本地化工程”。
2、还可以将软件修改整合为同时存在多种语种的资源,这时就叫做“软件国际化工程”或叫“软件多语种工程”。
“软件本地化工程”是对某种本土语种的,如:简体中文。
“软件国际化工程”是对所有语种的。这样做的好处是:不同语种的操作系统加载多语种软件时,可以对软件中不同语种的资源实现自动装载,这样编写软件的时候就不局限于用什么语种开发了,国际化后就可以在全球发布。
CCDebuger提到的这些工具:Visual Localize、PASSOLO、Multilizer、Alchemy CATALYST等,就是做这个工作的专业工具,有的还分为ASCII版本和Unicode版本,有的还具有网络版本(可以多个人同时对某个软件修改,提高工作效率)。
这些工具共有的特点就是:
1、都可以自动提取软件的资源,并且可配合翻译字典和编辑工具“自动+手动”翻译成另外的语种的资源;
2、可以根据“源执行档”生成一个“新的执行档”,并将“新的执行档”中的资源替换为“翻译后的资源”;
3、可以将翻译好的多个语种资源同时整合到一个“新的执行档中”,以实现“软件多语种”,又叫“软件国际化”。
软件“软件本地化工程”和“软件国际化工程”,对一个体积较小软件来说,没什么太大意义,因为对这些小软件即使手动用资源编辑软件改一下也不怎么费事。但对于一个庞大的软体,全部手动去该就有点恐怖了,即使有源码工作量也可想而知。并且如果让你将软件该为你并不熟悉的一种语种,恐怕也不容易,因为你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去学习掌握一种新的外语。而上面提到的这些工具,就可以替换大部分人力工作,并且,只要有对应的字典,就可以几乎全部自动的进行转换。
软件“软件本地化工程”和“软件国际化工程”发展到现在已成商业化,它源自软件产业的外包(Outside)业务的发展。例如:日本人将软件放到中国这里开发,可以降低开发成本,但中国方面在做这些软件时候,不是所有人员都使用“日文版操作系统”,也不是所有开发人员都十分熟悉日语,那么可以在“中文操作系统上开发”,然后再做“软件日语种本地化”。
现在,国内有许多专门从事做“软件本地化工程”和“软件国际化工程”的公司,他们的工作就是根据用户的需求,将用户提供的软件执行档转换为另外的语种,包括说明帮助部分。
软件“软件国际化工程”中,由于软件中包含多个语种,所以测试比较复杂,需要在不同语种的Windows中测试,以检验显示是否正确。这个工作一般需要购买多语种操作系统来实现,例如:多语种Windows。
多语种操作系统价格昂贵,所以,对于Windows系统,我总结出一种对于我们“穷人”来说,实现的简便方法:
1、在win95/nt4.0以前的系统中,可以通过修改:Windows->控制面版-〉语言选择部分,来实现多个语种的测试。
2、Windows2000/xp系统,上面这个方法已经不能使用。但是可以通过修改注册表,达到这个目的。在 KEY_CURRENT_USER\Control Panel\Desktop 增加
MultiUILanguageId,类型 REG_SZ ,值 = [langID] 。langID参看微软的相关文档,例如:0x0804 中文简体,0x0409 美国英文,输入的时候不要输入0x,仅仅输入0804或0409。这时候不用启动计算机,已经即时生效,打开你得多语种软件,看看界面是不是变了?
附件:这是我用PASSOLO做的一个“简体中文”和“美国英语”语种的多语种测试程序,对于“美国英语”我仅仅该了“文件&”下面的几个菜单为英文,主要是演示这种方法。
Spring.W
2006.9.18
[招生]系统0day安全班,企业级设备固件漏洞挖掘,Linux平台漏洞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