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P的全称为Return-oriented Programming,主要思想是在栈缓冲区溢出的基础上,利用程序中已有的小片段 (gadgets) 来改变某些寄存器或者变量的值,从而控制程序的执行流程;这种攻击方法在用户态的条件中运用的比较多,ret2shellcode,ret2libc,ret2text等ret2系列都利用到了ROP的思想,当然这种攻击手法在内核态同样是有用的,并且手法都基本一样.... 这里我以2018年的强网杯中的core 来进行演示和学习的,环境我已经放到的了github上面了,需要的可以自行下载学习....
我们知道Linux操作系统中用户态和内核态是相互隔离的,所以当系统从内核态返回到用户态的时候就必须要进行一些操作,才可以是两个状态分开,具体操作是:
现在我们可以先分析一下这个core.ko驱动了: 首先查看一下这个ko文件的保护机制有哪些: 开启了canary保护.... core_ioctl: 这个函数定义了三条命令,分别调用core_read()
,core_copy_func()
,并且可以设置全局变量off
; core_copy_func: 这个函数会根据用户的输入长度,从name
这个全局变量中往栈上写数据,并且函数在判断我们输入的这个a1变量类型的时候是signed long long
,但是qmemcpy
的时候就变成了unsigned __int16
了,所以这里存在一个截断,当我们输入如0xf000000000000000|0x100
这样的数据就可以绕过限制,就可以造成内核的栈溢出了; core_read: 这个函数会从栈上读出长度为0x40的数据,并且读的起始位置我们可以通过改变off
这个全局变量的大小来控制,也就是说这个我们可以越界访问数据,将栈上面的返回地址,canary等信息读到.... core_write: 最后这个函数我们可以向全局变量name
中写入一个长度不大于0x800的字符串....
所以现在我们思路比较清晰了:
用户态起shell,get root; 所以这里最重要的就是我们的ROPchain的构造了.... 为了方便调试,我们修改一下init文件:
这样我们start的时候就是root权限了,方便我们查看一些函数的地址;
首先我们查看一下qume中函数的地址: 然后通过gdb调试查看core_read的栈内容: 基本我们能够从栈中泄露vmlinux和core.ko的基地址了.... 通过这些位置的地址减去偏移就是基地址了,这个和在用户态找libc的基地址的方法是一样的,所以就不过多解释了..... 然后我们可以利用ropper工具来查找我们需要的gadget了:
这里建议使用ropper而不是ROPgadget,因为ROPgadget太慢了,ropper可以直接通过pip install ropper
来安装; 这里多说一点,其实有时候如果等待的时间是在太长了可以试试这个这样去找:
只是这样格式不是太好看,但是非常快.... 我这里构造出来的rop链在代码中基本都体现出来了,所以直接看代码就好; #EXP poc.c:
编译:
运行: 这里说两个地方,第一个是确定填充的垃圾数据的大小时,可以利用gbd动态调试查看确定: 确定填充的大小是0x40; 然后就是ROP链中有一个:
这里有一个pop_rcx_ret的原因是因为call指令的时候会把它的返回地址push入栈,这样会破坏我们的ROP链,所以要把它pop出去:
最后这里在说另外一个方法也是基于ROP的方法; 因为这个内核开启了kalsr和canary,但是没有开启smep保护,我们可以利用在用户空间的进程不能访问内核空间,但是在内核空间能访问用户空间的特性,我们可以直接返回到用户空间构造的commit_creds(prepare_kernel_cred(0))
(通过函数指针实现来提权,虽然这两个函数位于内核空间,但因为此时我们是ring 0
特权,所以可以正常运行;
ret2usr.c:
编译:
运行:
可以发现这两个方法的代码非常的相似,因为原理都一样的....
这个演示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当中会遇到比较多的问题,在内核态调试没有在用户态方便,因为内核一旦崩溃了就会重启,所以崩溃的时候gdb不一定断的下来,只能通过单步跟踪来慢慢的定位问题....
[招生]科锐逆向工程师培训(2024年11月15日实地,远程教学同时开班, 第51期)
最后于 2019-7-28 16:15
被钞sir编辑
,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