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转帖]对创业的一点理解
-
发表于:
2016-1-28 00:02
17340
-
转帖地址:http://blog.csdn.net/feivirus/article/details/50597264
毕业不到三年,回首以前,刚毕业时,血气方刚,对工作,未来充满着幻想,不服一切的性格让自己太过躁动,太盲目,用初生牛犊不怕虎形容,太合适了。觉得一切都不难,总感觉不做出一点自己的事业,是不能接受的状态。所以,加班,业余时间也花在了技术上,看了很多很多专业书籍。总觉得技术改变世界,有了技术,做什么都不是很难。所以,在朋友的沟通下,就开始了做自己的产品,投入了很多周末,假期的时间。慢慢的,经过努力,寂寞,争吵,产品没有向着自己期望的方向发展,很无奈,可惜,放弃了。开始反思自己。我把产品分为技术型和市场型,能直接变现的产品就是市场型。我们做了一款技术型的,因为一些原因,中止了。有失望,更多的,是收获吧。
反思这段经历,开始时似乎已经确定了结局。现在不会那么躁动,开始稳重,开始思考,不会轻易的开始,会考虑很多。失败的原因很多,就不细说了。就说说如果确定再次去闯,我会考虑什么。三点吧,合伙人,可以复制的产品开发流程,产品方向。重要性依次降低吧。
合伙人的分工,和睦的关系是最致命的。如果是几个开发去做,很好,产品可以比较快速的做出来,但是走到几个月会发现技术在创业中是最不重要的一环。开发,销售两个必须的角色中,开发是比较容易找到的。但是,懂得产品,能以产品经理的角度,用户的角度去思考产品的开发是很难很难遇到的。如果开发觉得自己可以胜任产品经理的角色,去看看《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吧,里面的问题是不是你都可以hold的住的。我对好的产品的理解是,一个web页面,或者客户端页面打开时,3-5秒内记不住页面的大部分内容,这个页面设计是失败的,不够简单,清爽。 80%的简单界面留给80%的外行普通人,不要有专业术语。剩下20%的复杂页面元素做个单独的结果页留给专业人士吧。我觉得白居易每次写完诗都给老妇人念,不懂得回去修改,是一个很好的做产品的思路。合伙人里,销售这个角色,我感觉是最重要的,也可以叫负责市场的运营。销售能不能把产品推出去,或者销售有没有强大的人脉,去拉到风投,或者销售能不能有自己稳定的渠道,把你的产品推广出去。实现用户从100到10000的跨越,这是初期最难得一关。做产品的路向来不是平坦的,中间肯定会有分歧,争吵,甚至怀疑,猜忌,彼此之间怎么解决这种问题,是忽略,放任,日积月累,不断的累积裂痕,到最后崩盘式的爆发,这个似乎没有捷径,考验情商的时刻,慢慢感觉吧。
可以复制的产品开发流程,不容易实现。经历了百度杀毒的用户,从小到大,到千万级别,对这个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敏捷开发的流程很是喜欢,觉得这应该是最好的产品开发实践吧。对于一款产品,基本会走下面几个流程,
1. 业务方的需求提出,到需求收集,需求筛选,需求评审会。或者创业团队对用户的调研,市场的调研。决定产品的方向,解决的问题。
2. 原型的设计,交互的设计,界面的配色。
3. 代码的开发,测试。
4. 内部测试,灰度测试。全量发布。
5. 运营的推广,销售的推广。
6. 用户的反馈,bug,反馈给研发团队修改。
过程很流畅,各个阶段,专门的团队去负责,各司其职,流程走完,产品也就基本稳定。这个流程,也是我一直做开发,经历的过程,也习惯了。后来经历了别的产品的初创,听了一些成功产品的分享报告。也许我的经历还是比较肤浅,不够丰富,认识也是不对。但是,慢慢的,我觉得,这个敏捷开发还是有很大问题的。至始至终,只有最后一个过程,产品发布时,用户才看到产品,接触到产品。整个供应链已经走完,走到最后一步,如果有问题,都已经晚了,时间也已经流逝,资源已经投入,即使有问题,有改动,也只能是局部,小小的改动。大的变动,势必要等到下个迭代。对于创业团队,时间就是非常大的成本,问题只能爆发在最后一个环节,太多的资金,人力,资源已经投入,亡羊补牢,损失太惨重,太伤士气。在权衡成本的条件下,如果把用户带到产品开发的每个环节。在产品起步时,所有的开发人员,产品经理,所有的团队人员,去和用户交流,拿一手数据,了解用户。让用户去一起分析需求,决定需求的轻重缓急。让用户去试用还只有几个Axure的web页面原型的产品,去早早的发现用户的不满意的地方,对解决问题没有价值的地方。在开发阶段,原型出来后,就让销售去拿着和用户去试用,在不断的用户体验,试用,反馈中,去修改产品。这种产品再推广时,才不会出现大的问题,再发布时就赢得了用户的喜欢,积累了种子用户,才谈得上尊重了用户体验,客户第一。 这种用户的参与,和传统的敏捷开发过程并行,一同开始,是我觉得最佳的可以复制的产品开发流程。最近偶然看到了一本书,《四部创业法》,似乎也是谈到了这么一个流程。
再说说产品方向吧。也许有人认为,这才是对于创业团队最重要的东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产品方向决定了你的市场大小,是做现有的市场,通过高性能,低成本或者免费吸引用户。还是做细分市场的改进,满足小众用户的需求。还是做全新的市场,通过技术改变世界,颠覆市场。产品的方向决定了公司的未来大小,通过PEST方法去分析产品的宏观环境。还是用SWOT去分析自身产品、公司的优势,劣势情况,最后通过好的创意去赢得用户。这个确实是事实。但是,我的经历感觉,方向是可以换的,只要团队在,产品开发方法合适,客户参与方法正确,产品方向如果有偏离,有错误,随时可以修改,这个不是太大的问题。
经历了这么多的波折。对自己的影响远远不止在以后自己是否再出去闯这方面。对自己的工作,对自己工作态度,工作方式的影响也是很大。会去更多的思考。高层定方向,中层分解到各个团队,基层去执行,去一线实现。这个至上而下的金字塔结构,以前是没有关心过得。现在慢慢的也会去关注,去反思。刚毕业时向后看俩月的规划,打算,工作到快三年时,或者那些做了组长的伙伴,向后看半年,一年的工作内容,老总看十年,二十年。做自己的产品时,会试着去向后看的更远,思考的更多,不只在考虑自己几个月,或者半年的成长。这种经常去思考的习惯会改变你。我开始不再只关注技术,开始考虑是否花一些时间去做推动业务,去做和人打交道的事情,能积累市场,渠道的事情。是否不再只花时间去做原本的客户端开发。是否花一些时间去接触,了解下后台的东西。IT这个行业变化太快,当你的产品停止时,当你过去的技能面临报废时,当你做过的岗位日渐消失时,会发现一些规律,历史总是在重演,趋势不会因为任何原因改变,只能适应,尽早去改变。这个股市理论的两个基石,也适合我们这个行业。在移动化,国际化,互联网结合传统行业,机器人,智能家居,无人驾驶,机器学习这些趋势到来时,你是早早的去准备,去转了app开发,还是在一片早已成熟的行业,或者过几年成为搏杀的红海时,才考虑去做这些,总是先知先觉者才能分到羹。那些后者后觉的产品只能被淘汰,也不要试着去进入红海的方向去做创业的事,去接最后一棒,会死的很惨。社会的变革,人们习惯的颠覆,总是会比技术的改变晚来太久。
那些失去就回不来的才是风险,虽然经历了太多挫折,但是收获了经验,不只是闯入了风险。
[注意]传递专业知识、拓宽行业人脉——看雪讲师团队等你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