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区
课程
招聘
[旧帖] [求助]准大二生对未来的困惑,望各位前辈能花几分钟看看。感激不尽! 0.00雪花
发表于: 2014-5-30 21:28 1926

[旧帖] [求助]准大二生对未来的困惑,望各位前辈能花几分钟看看。感激不尽! 0.00雪花

2014-5-30 21:28
1926
本来想将此贴发到 职业生涯 版块的,由于只是临时会员,而且又很想快一些得到各位前辈的建议。所以就发到这里了,请版主手下留情。谢谢!

     再过几个月我就大二了,读的是软件工程专业,家在新疆。

    记得在初三的时候就注册过看雪论坛(由于初中的Q号丢失,所以注册了一个新的,大一一年因为异地恋,学习落下了一些,看雪号也是最近才用邮箱恢复的),那时还网购了《加密与解密(第三版)》 《0 day安全:软件漏洞分析技术》和王爽老师的汇编第二版。但当时痴迷于“黑客”技术,整天捣腾那几个带了一麻袋病毒的工具,最后也没整出个所以然来,有些蛋疼。

      初三毕业,因为“内地新疆高中班”,去了广东,在广东开始我的高中学习。因为是半军事化管理,手机,电脑等全都不允许使用,而且学习压力又重,所以在初中学了几个月的C语言和汇编全部还给了作者。因此当时去“内高班”之前一定抽出时间学习C和汇编的雄心壮志被消磨殆尽,但是心中仍有那么一股劲。所以大学,我选择了软件工程。

      但是,问题来了(不好意思,前缀那么长),我虽然很喜欢计算机这一行,但是我最终还是要回新疆的,众所周知,新疆的软件行业比珠三角,长三角这一带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差距非常大。但我不可能在内地一直生活下去,因为父母在新疆,以后结婚什么的都会在新疆。

      而且,IT青春饭一直是困扰我的问题,也百度过很多文章,但放在我身上,问题依然没有解决。我不能像文章说的一样,在某个城市或某个公司干很长时间,还没干出什么成就,就被父母催着回去了,一回去别的不说,光人脉就得重新开始。在新疆的职业还得重新规划,重新开始,这一切都是令人蛋疼的问题。

       最近,只要跟家人谈到以后工作方面的问题,他们嘴上说你自己选择,但还是能拐着弯儿表达出他们想让我回家考公务员的想法,我理解家人这样是为了我好,他们考虑到了退休以后的一些事情,比如公务员退休后还有工资,可能比工作时的工资还多,也会跟着涨。说实话,我也想过这些,如果我到了40+的年龄,没有干出什么成就,不能养活自己,会不会后悔当初没有考公务员。

      老爹一直不看好私企,觉得没有事业单位保险,随时都有可能失业。

      我该怎么办?是乖乖听父母的话本科毕业后回家考公务员? 还是在内地闯荡一番?新疆蛋疼的行情,真是操蛋!

[课程]FART 脱壳王!加量不加价!FART作者讲授!

收藏
免费 0
支持
分享
最新回复 (18)
雪    币: 40
活跃值: (10)
能力值: ( LV2,RANK:10 )
在线值:
发帖
回帖
粉丝
2
你自己列张表,把自己想从事和可以从事的行业各种优点缺点都写上去。
比较一下,逐个划去相对不适合的职业。
最后几个,你自己斟酌选剩下来的。
再说你现在才大二,没技术很正常。真努力学的话,时间还很多。
2014-5-31 08:16
0
雪    币: 270
活跃值: (10)
能力值: ( LV2,RANK:10 )
在线值:
发帖
回帖
粉丝
3
我觉得你先考公务员试试吧!计算机是你的兴趣,你可以在空闲时间研究,论坛上也不少正职工作不是程序员的,再说当兴趣变成了每日的工作,不知道你还能坚持多久。
2014-5-31 09:26
0
雪    币: 34
活跃值: (10)
能力值: ( LV2,RANK:10 )
在线值:
发帖
回帖
粉丝
4
公务员
优点:稳定,退休后还可以拿工资,一些福利,可能越老越“值钱”吧
缺点:工资少,我家里有些困难,以后结婚买房需要的钱很大一部分都由我来出
IT方面的工作
优点:工资多,自己也感兴趣
缺点:不是很稳定,退休后的生活可能没保障,最关键的是工作只能在内地找,但以后又必须回新疆。
2014-6-4 12:17
0
雪    币: 34
活跃值: (10)
能力值: ( LV2,RANK:10 )
在线值:
发帖
回帖
粉丝
5
也许像你说的一样,当兴趣变为工作时,可能会变。
妈蛋,太特么纠结了。
2014-6-4 12:19
0
雪    币: 34
活跃值: (10)
能力值: ( LV2,RANK:10 )
在线值:
发帖
回帖
粉丝
6
列出来之后还是很纠结。
2014-6-4 12:23
0
雪    币: 37
活跃值: (10)
能力值: ( LV2,RANK:10 )
在线值:
发帖
回帖
粉丝
7
一点想法!不知你考虑过没有,一辈子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会是什么样子?
    就以我来说,为了稳定,现在是一个公务员,每天忙于各项事务性工作,基本没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但也只能这样耗着,因为在这个环境已经10多年了,没法舍去现有的环境。
    以现在看这辈之基本就这样了,工作每天也在做,也不会有大的成绩,因为你能做的活,别人也能做,只有你能做的活基本没有。
    时间很紧,每天没有什么空闲。工资收入只能保持饿不死,这就是稳定,你自己选择吧!!!
2014-6-4 15:20
0
雪    币: 206
活跃值: (529)
能力值: ( LV2,RANK:10 )
在线值:
发帖
回帖
粉丝
8
为什么要回新疆呀,内地也蛮好,软行工资也蛮高的,年轻的时候闯一闯。出来学到技术不比做公务员差。除非你贪污
2014-6-4 16:20
0
雪    币: 0
活跃值: (10)
能力值: ( LV2,RANK:10 )
在线值:
发帖
回帖
粉丝
9
如果一边做公务员一边研究IT技术,这需要极大的毅力。如果能把这份毅力全部投入到IT行业,那成就绝对比做个爱好IT的公务员强。
公务员和搞技术的完全是两份不同的路,一个对人,掌握人心,站队,人脉人缘。一个是对器,和机器打交道比和人打交道单纯多了。
除非是蝙蝠侠,白天工作,晚上拯救世界。
工作做时间长了都是枯燥无味的,令人乏味,“拿人钱财,为人消灾”而已。真正的成功属于每晚8点后,还能有兴趣研究技术的人。
我是一点都不喜欢公务员的工作,也不擅长于和人打交道。所以,公务员再舒服,待遇再好,我也不会考虑。
至于退休之后嘛,还不知道能不能活到那时候。那时候不知道多大算退休,哈哈~,现在只关注如何成功,还没考虑过怎么退休~
至于如果什么,会后悔什么什么,我觉得不管选哪条路都会后悔,因为总有人在另一条路上走的比你更好~
以上只为一家之言,看看就好。
2014-6-4 18:49
0
雪    币: 239
活跃值: (190)
能力值: ( LV8,RANK:130 )
在线值:
发帖
回帖
粉丝
10
挺早熟的一个人,比曾经的我,还早熟,
如果你想搞定你的困惑,建议你先搞清楚一个问题,你是为谁而活,为自己,还是亲人,你的未来,应该满足父母的心意还是满足自己的愿望,各个行业,都差不多的,真的
如果我提的问题,你想明白了,应该就不会困惑了
2014-6-4 22:33
0
雪    币: 34
活跃值: (10)
能力值: ( LV2,RANK:10 )
在线值:
发帖
回帖
粉丝
11
我的确喜欢IT这行,这行有着无限可能,可以带着自己的梦想去干这一行.
但,我终究是要回家的,回家的话,似乎也只有公务员这一条相对好一点的出路了.
现在感觉想多了也蛋疼,有种车到山前必有路的想法了.
2014-6-7 14:27
0
雪    币: 34
活跃值: (10)
能力值: ( LV2,RANK:10 )
在线值:
发帖
回帖
粉丝
12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2014-6-7 14:29
0
雪    币: 34
活跃值: (10)
能力值: ( LV2,RANK:10 )
在线值:
发帖
回帖
粉丝
13
嗯! 按我的情况,无论选择哪条路都可能会后悔,的确总会有人在另一条路上比我走的好.
现在让我纠结的是,工作,父母,女朋友.前两者如原文所述.
跟我女朋友,即使到了新疆也是异地恋,更不必说在大学了.
我们都有最后走到一起的愿望.
鱼与熊掌真的不可兼得吗?
2014-6-7 14:40
0
雪    币: 34
活跃值: (10)
能力值: ( LV2,RANK:10 )
在线值:
发帖
回帖
粉丝
14
朋友,你真的说到点子上了
原来,我真的不知道是为谁而活.为什么而活.
看来,这个暑假真的需要跟父母好好谈一谈了
2014-6-7 14:43
0
雪    币: 239
活跃值: (190)
能力值: ( LV8,RANK:130 )
在线值:
发帖
回帖
粉丝
15
为谁而活,为什么而活,不是跟父母一谈,就能弄明白的,
是自己的主见,

如果你连这个搞不清楚,建议先出去混混日子,搞清楚了再去找父母谈
如果在外面累了,实在呆不下去了,说明你心中还是恋家,
如果在外面,在苦在累,都能坚持下来,说明你比较独立 ,

看你的意思,你是想在外面工作,而为了体谅父母,希望呆在家里面,显而易见,要么,你是担心父母 ,要么你是没主见,想听父母 的安排。
自己出去走走,好好思考吧,
2014-6-8 17:20
0
雪    币: 7
活跃值: (10)
能力值: ( LV2,RANK:10 )
在线值:
发帖
回帖
粉丝
16
跟着自己的梦想走,不要让自己后悔!
2014-6-9 00:53
0
雪    币: 36
活跃值: (10)
能力值: ( LV2,RANK:10 )
在线值:
发帖
回帖
粉丝
17
我已经是个准大三生了..我虽然对安全技术有一点点兴趣 但是专业不太对口..你要做的就是好好学习
这里指的是学校给你的专业课程一定要学好 而且学精 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第二就是不能荒废课余时间,多与人交往,要不就是来看雪看教程什么的增加其他知识,游戏什么的还是不要玩太多吧 要知道不辛苦哪里得世间财,
你想要得到什么必须得失去或者说付出什么 骚年我们一起加油吧!
2014-6-9 07:31
0
雪    币: 7068
活跃值: (3517)
能力值: ( LV12,RANK:340 )
在线值:
发帖
回帖
粉丝
18
哇哈,看到新疆人了,我也是新疆的。如果上大学的话,也差不多是大二的年纪。
不过很庆幸,我没上大学,这样才有很多时间来学自己想学的。
新疆的软件业落后我也是知道一点了,招聘的程序员基本都是设计网页的,C++、软件逆向之类好像都没见过。

对于lz的问题,我的个人拙见是:
无论怎么样,我不会放弃梦想,不放弃梦想,梦想就不会放弃你。至少10年之后不会后悔为什么当初没有坚持梦想。
可能坚持梦想不会让你的生活条件变得多好,但我想如果能坚持下去,至少能改善一些。

推荐你看一篇文章:关于半年前创业之初和现在的几段思考剪辑
这篇文章给了我坚持下去的理由:
这是半年前的一篇文章了,当时写这篇文章时的心态是创业之初的意气与昂扬。当然这篇文章本身和我所做的网站脱不了干系,但是更多的感情和思考还是来源于当时的真实感受。现在时过半年,体会到了创业之初所无法想象众多困苦和挣扎,要是再来写这篇文章,恐怕得蒙上很多冷静理性的色彩。

但是,这也就是人生神奇的地方。出于不同环境和不同经历的个人,可以对人生有不同的理解,即使我们所面对的是同一个世界。而这些从经历出发所得到的“人生观”影响了我们处事的方式,从而给了我们不同的信仰,让我们的人生有所不同。

从这个角度来看,永远多给自己打点儿鸡血也没有错。因为这也许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机会与可能。

分割线-------------------------------------------------------------------------

现在是2013年11月25日晚上7点整,也许你是今天看到这篇文章,也许是之后,这都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你看这句话的这一瞬间,这辈子再也不会重来第二次。你只有一次「现在」。不管你有没有把这篇文章看完,以后你都要决定如何使用你的时间,并做出各种选择,你的生命会因此慢慢变的不一样,走上不同轨迹。

这篇文章是几段思考剪辑,来自于我,你们不一定要相信。这篇文章的最后也会提到一个网站(10years.me),也来自于我,你们也不一定要去那里。

我来自复旦,做过看上去也许光鲜的工作,但是从没为自己现在正在做的事而骄傲。我为未来而疑惑过,为找不到真正的「自我」而忧虑过,也为没法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而痛哭过。但是更重要的是,我是一个曾经被困在生活和现状里的人。不知道大多数人是不是这样,我不想简单地推论说大家一定都像曾经的我一样,然后把我的经验告诉你们,告诉你们应该怎样做。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追求和自我价值,同时,我也从不认为自己可以教会任何人关于人生的东西,我没有权力去对你们的生命指手画脚。

真正的思考能够找到真正想要思考的人;而我,只是想分享自己过去人生的几段思考剪辑。

1. 你能够预测十年后的自己会成为怎样

首先,在这里的大多数人承认,可能无法预测一年后的自己会在哪里,在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没有得到自己现在拼命追求而想要得到的东西。这种随机性让我们不由自主地相信,命运是不可控的,“既然自己都没法决定一年之后的自己会做什么,怎么能控制自己的人生呢?”于是大多数的我们会对未来抱有一种遥远而未知感,而这种感受会让人把目光聚焦于短期与当下,完成一个一个自己能够控制的目标:考好一次托福?完成一个商业比赛?去西藏一次?找到一份实习?能够完成这些,再继续下一步的前行,而从不去想到一个问题:自己十年后最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而为了成为那样的人,自己八年后需要做到什么,而为了八年后做到那样,五年后需要去做什么事。

当然,并不是说这样一步一步努力的做法不好,事实上,有些人会把这种态度称作是脚踏实地或立足于当下,而且这也是没有目标和认为自己无法控制命运的人的最好选择。在传统观念中,计划十年后的人生而从今天为之努力甚至是一种好高骛远和不切实际,他们认为,似乎只要做好现在的每一步,你就可以得到你最终想要得到的,可以获得最理想的人生,似乎只要埋头把手头的工作和考试完成,生活自然会前行,“车到山前必有路”。这种观点认为,即使今天的生活没有任何未来性,你不喜欢现在的工作或生活方式,但是没关系,今日的努力是在为今后的机会而积累,在几年后的一天,生活会突然回到“正常的轨道”,那时的你,拥有自己喜欢的工作和喜欢的人,每天有机会健身,读书,参加活动,职业生涯稳定发展,个人见识也日渐积累。

但是,根本没有这种所谓「正常的人生轨道」。

因为,人生是连续的,你今天的选择和努力只会给你有限的方向感,你今天做到选择也已经对未来产生了影响,换句话说,没有一个「现在」和「未来」状态的明显分野,所以永远不要指望惊奇的际遇或突然的成功。而如果你不从今天开始,主动地去将人生往你想要的方向扭转和改变,除了在一些万分之一的概率情况下,没有人能够帮你做到这一点。

而这种主动控制和改变人生轨迹的努力一定会让你痛苦,因为这个过程不可避免地强迫着你放弃当下现状的一些东西,于是你周围的人怀疑、反对、制止你。虽然你之前看到过那些可参照的成功人生,即那些深知自己所要追求的人所创造出的伟大事业,比如Elon Musk,Chris Rene,Jack Dorsey,孙正义,但是那些人会被斥为是极端的偶然和幸存者偏差的结果,然后我的这些思考也会被斥为是成功学的励志文,然后你会被要求冷静,被劝说接受现实不要犯错,然后,你自己也会开始迷茫疑惑。你可能会哭,挣扎,选择,取舍,可能会停下来,可能从此会安然接受这些罩在自己身上的网。

其实,大多数人的都不愿意承认的现实是,看着现在的自己,你基本上就知道,如果继续按照这样的样子活着,十年后你会成为怎样的人。不愿意承认的原因是,我们还愿意相信“人生是不可控制的”,“永远不知道下一个是什么,生活才会更有趣么”“要等待机会到来”这样的话。

大多数人不愿意用实际的眼光面对未来,因为他们觉得未来的「不确定性」会掌控和颠覆他们的生活,不确定性当然存在,可是仔细回想,在一个长达三十年的样本区间中,(除了个例)概率会抹平它们,大部分的你们终会回归预期轨迹。你没法挣脱,也应当利用。因为这意味着,如果你真的早已知晓你所希望成就的一切(说到这里可能又会被认为是成功学),并努力一直将生命向这个方向推动,不懈怠,专注思考,穷尽一切可能,你一定会得到你所想要得到的。虽然至于得到多少,能不能闻达于天下,仍然取决于概率,但是这种主动至少能够帮助你战胜概率。

很多人提到乔布斯的那段演讲,“将生命中的点连起来”,这其实谕旨着一种思考,就是你可以放心地去完成和体验每一个阶段的人生,在回望生命的时候,你自然会发现你所经历的事情相互联系了起来。不可否认,这是一种很值得尊重的生命模式。但是问题是,如果你是乔布斯,当你已经过完成功而满足的一生,已经将个人电脑界、音乐界、和移动网络的传统结构彻底颠覆,你自然可以去回望自己大学时所上的字体印刷课程并将它和Mac的成功联系在一起。而对于生活中大多数人,我们没有真正的勇气去像乔布斯一样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又有人要提起小概率事件和成功学了)。因此,我们大多数人二十多岁的生活可能是这样的:大学时代经历了很多课程和活动,认识了各种各样的人,但是在毕业的时候,仍然是在出国、工作和考研这几个选项中按照最大化自身回报的标准选择了一样。这就是关键点:你做的选择是为了最大化短期收益。

如果你在复旦大学读商科,那么最好的选择是立刻在上海或香港找工作,因为这样是最光鲜和薪水最高的选择,如果你去申请商科硕士,那么可能一两年以后回来反而找不到同样等级的工作;而如果你在交大读生物工程,那么最好的选择就是出国深造,因为如果你去求职市场,可能只能找到一份薪水中等的工作。

所以你看到了吗?这就是最根本的问题:大多数人在人生最关键的几年,所做的选择不是基于自己想要成为怎样的人,而是简单的下一步最大收益。

在短期来看,这当然是最理性的聪明选择。但是,这种选择是基于一种对「自我」能力的深深不信任,你不相信自己具有足够的能力去越过短期的阻碍,你不相信自己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你不相信如果今天你做出了不同选择,你同样迟早可以获得想要的生活,你害怕不确定性,你的父母也害怕。因此,你只想保证每一步不走错,不要在同学面前丢脸,不要让周围的人失望。

因此,到了最后,当你回望一生,想把这些「生命中的点」连起来的时候,会发现你自己的人生无比苍白,也许你遇到了一两个像乔布斯的字体设计或个人电脑那样事物,但是你没能抓住他们,因此你人生的线也许就会变成这样:

a. 高中毕业时想拍摄一部能够改变年轻人的纪录片,让人们在纪录片中谈论自己的未来和梦想;

b. 但是大学上了一个不喜欢的专业,然后度过四年,也许也有努力换过专业,但是无论成功与否,毕业后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

c. 工作的时候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突然又想起自己曾经想拍过的纪录片,然后疯狂地学习相关的知识,但是始终不敢尝试去学习摄影和分镜;

d. 挣扎了半年后,终于找到了一些朋友一起筹备,经过无数的曲折反复,无数的通宵熬夜,终于开拍了;

e. 但是在最关键的时候,没有选择继续坚持下去,在周围人的压力下,又回到工作中,纪录片也没有继续存在,几百人的梦想留在了胶片中,然后被扔掉;

f. 从此的生活不算是无趣,但都是可预见的,继续工作,积累对社会的经验与阅历,升职,出国读书,成为一名出色的专业管理人员,跳槽;

g. 也许经历几此职场危机,也许参与了一些商业决策,然后有了自己的小孩,开始为他们而奔波操劳;

h. 再往后,社会地位越来越高,偶尔可以发表对商业的评论或者对汽车能源行业的评论,也被一些人认为拥有成功人生;

i. 但是自己始终清楚地记得,曾经真正喜欢的是什么。只能十年后看着自己曾经画在纸上的纪录片分镜哭泣。

那个时候,你发现,你不仅没有改变世界,你连自己的人生都没法改变。

所以,如果不去思考“自己真正想要成为怎样的人”,你虽然可以得到虚幻假象带来的宽慰(谁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呢?),却失去控制和了改变的机会。你只能沿着现在的轨迹做出微小的改变,你做不了变革,因为你不敢推翻现有的生活,你觉得现有的生活是天经地义的,所以你只能沿着它走,或者被它推着走,所以你从20多岁开始就失去了思考它的自由。最重要的是,一步一步做出最大化收益选择的做法不能让你沿着一个方向走,因为你的方向是每个时段的短期收益所引导的方向。如果人生是一条线,那么这种价值观所引导出的人生轨迹只能是一条曲线,逐渐偏离你所想象的人生轨道。最终,你会在30多岁的某一天醒过来,疑惑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而这一路的选择在30多岁的你看来,既不聪明,也让人悲哀。

2. 我们为了获得他人的认同而忽略了「自我」

无论做什么行业什么工作,相信我们都思考过这些问题: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份工作,自己想做什么职业,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十年之后,想过怎样的生活。同样的道理也试用于学生,你要申请什么项目或者学校之前,必须思考这段学习或经历能够给你带来什么。

在复旦待过的四年告诉我一个道理,虽然每个人在四年里都会有各自的追求和选择,但是在毕业之前的一年,人潮涌动地各自寻找下一个出路的时候,人还是会选择大多数人所追求的道路。毕业时,大多数人仍然只想着投行咨询快消,高盛大摩淡马锡凯雷,因为这些工作大多数人都喜欢,因为这些工作光鲜亮丽,因为这些工作让别人羡慕,因为这些工作满足你的虚荣心。你只是跟随主流的目光。我们编撰了无数的答案去回答那些“为什么”的问题,可是很少有人能说真正喜欢那种工作本身。你准备了无数答案去说服别人你真的喜欢那份工作,然后悲哀的是,你渐渐也会相信你真的喜欢那份工作了。

在你们走向你一直所渴望的成功之路的过程中,进入目前的大学或者工作只是你踏上的众多阶梯中的一个。进入复旦或者什么其他大学,尽全力找一份年薪最高的工作,再读一个MBA,然后进入大公司做管理或其他岗位;你也可能从政治学专业的学生变成了律师,或者从生物过程专业的学生变成了博士,再变成心脏病学家,再变成专门做心脏瓣膜移植的心脏病医生。这么做当然没有什么错。只不过,在你越来越深入地进入这个专业轨道后,再想回忆你最初的样子就越来越困难。你开始怀念那个曾经谈钢琴和打篮球的人,思考那个曾经和朋友热烈讨论人生和政治以及在课堂内容的人在做什么。那个活泼能干的20多岁的年轻人可能已经变成了只想一件事的40岁中年人。难怪年长的人总是显得那么乏味无趣。用William Deresiewicz所提到的比喻来说:“哎,我爸爸曾经是非常聪明的人,但他现在除了谈论钱和肝脏外再无其他。”

当你开始工作时候,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或许你从来就没有想过当咨询顾问,去咨询公司,当投行家,营销总监,或心脏病医生,只是碰巧发生了而已。混入大流最容易,这就是群体的力量。并不是说找到这种工作容易,而是说做出这种选择很容易。或者,这些根本就不是自己做出的选择。你来到大学是因为聪明的孩子都这样,它的地位高,人人都羡慕。你想进入投行四大咨询快消银行是因为这些地方的待遇很好。你做那些事能给你带来好处,让你的父母感到骄傲,令你的老师感到高兴,也让朋友们羡慕。

从你上高中开始,甚至初中开始,你的唯一目标就是进入最好的大学,所以现在你会很自然地从“如何进入下个阶段”的角度看待人生。“进入”就是能力的证明,“进入”就是胜利。先进入复旦,然后是高盛集团或科尔尼咨询或别的什么地方,然后是哈佛或斯坦福的商学院,然后是黑石凯雷KKR,然后政界经济游走自如。你迈出了这一步,似乎就必然会迈出下一步。

而当你开始真正地回首审视过去的人生,你会发现,你朝这些方向前进的最终原因,也许是因为他人的羡慕,是因为大家想要成为这些人:或者是社会地位高、薪水丰厚的投行家或公务员,或者是所有人都崇拜的摇滚歌手或演员。你也许看到,这些东西是大家都羡慕的,而且所有人都想得到。而你,是为了获得他人的认同才去做这些事情。这就是最危险的地方:我们从小所接受的教育告诉我们,你无论做任何事情都是为了获得他人的认同,在小学里考试得高分、获得小红花、成为少先队员、考上好的中学,这样老师喜欢你,父母会夸赞你,表扬你,你的名字因而可以出现在教室的墙上或者校长的表扬稿中,周围的同学们也会羡慕你,所有人都会给你拥抱和笑脸。而你,像巴普洛夫实验里的狗一样(抱歉,我在说我们都是这样),在年纪尚幼的时候近似着被训练着去接受这些人造的「激励」去做那些别人希望你做的事情。但是,看到这里,我急切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本身都没有错。无论是奖励三好学生的证书还是校长老师同学的表扬播音稿,都是为了引导尚处于年幼时期的你去追求那些必要的东西,比如知识,比如纪律,比如如何与人相处。事实上,这些都是「教育」这门科学本身所谕旨的方式:在你还没有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时候,通过适当的奖励机制和同龄人比较机制给你灌输和传递最基本的社会文化与价值观理念(当然在不同的社会和国家,所灌输的理念与价值观会有区别而已),也是人类社会和人类文化得以传递的关键机制之一。

但是,这个过程最危险的一点在于:它让你很容易形成一种思维模式,即你所追求的的一切,都是为了得到他人的认同。你看到问题所在了吗?我的意思是,当你在这种激励机制的引导下,去追求知识、成绩、领导力这些优质品质的时候,你所学会的不仅仅是这些内容本身,也学会了,或者说适应了,这个机制本身:即做任何事情都是为了得到他人的赞许和认同,而不是因为自我追求。而即使在高中或大学你会接触更多事物并被教导应当拥有独立思想,但是这种教育体制或思维模式已经在年幼时渗入了你的思想,成为了你价值观的一部分。

你逐渐忽略了「自我」的存在。

你做什么事情,都会忘记去思考,是不是自己真的喜欢这么做,或者这是不是你自身的追求,做这样的事情会让你自己快乐。因为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少有人提醒你,你应该注重这一点,而且更多时候,你的自我追求和自我意识会被长辈当做是「自我放任」。不可否认,出于人性的本能,人在少儿时代反抗成年人更多时候是为了得到更多娱乐与放纵,这在某种程度上的确可以被认为是自我放任。但是问题的关键是,随着心智的成熟,你进入青年时期,你的自我追求和自我意识逐渐成长,但这些「自我价值」仍会被父母与老师的惯性认识与成见认定为是自我放任。

当然,也许你已经意识到了,当讨论到这里时,我们其实已经很难分清什么是你「自我」真正自己的梦想,什么是他人「激励」你去实现的梦想。就像之前说到的,也许成为一名投行家是你发自内心的选择,因为你喜欢精彩的生活和充满压力的挑战,以及每日去迎接不同境遇的新奇感,而成为一名选秀乐手反而可能是你为了获得他人的关注与崇拜而做出的选择,虽然你在公众场合一再强调自己有不死的音乐梦想。这些选择本身都没有错,不同的只是在于不同的人的不同出发点。

但是,如果将思考继续进行下去,你会发现刚刚我们的发现对自己的当下人生没有任何益处。因为梦想的出发点很难分辨,因为归根结底,你的一切想法和追求,都是外在信息输入后的产物。即使现在的你相信自己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当你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你周围的所有人和事都会向你灌输信息,知识,世界观,价值,而这些,正是你今天所拥有一切的思考能力和人生价值的基础。

在大多数人眼中,梦想的分类是这样的:有些梦想是我们都会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也是你没有的话就会很快在世界上被干掉的,比如去最好的大学,找份工作,赚取高薪,他们叫它们“世俗的梦想”。有些梦想是在某些情况下你得到某种外在信息或者刺激或者独特影响下形成的,也是也许更能够让你有自我实现快感的梦想,比如当一名摇滚乐手,比如去西藏骑行,比如去画漫画,他们叫它们“Follow your heart“。

可是,事实上,除了来自于你动物本性的原始的性冲动以外的所有追求,本质上都来自于外界,都来自于你一生中对外在信息的吸收处理和思考。比如,你上高中的时候看到一本音乐杂志,然后看到了无数粉丝涌向一名歌星,而且你也认为音乐的旋律能让你振奋,从此你种下了一颗音乐梦想,但是这种梦想也许归根结底来源于你想要得到他人的关注与崇拜,并不是因为你真正喜欢音乐,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梦想和你大学时想要找到一份人人羡慕的工作的梦想没有任何区别。

当然,我再重复一遍,并不是说人过于追求他人的认同与关注是错的。事实上,就像之前所说的,人作为社会动物,必须在社会环境下成长,而为了获得智慧,就必须受到他人的指引和影响,不可能完全处于自我或孤独中,因而,在这个过程中,你必将形成对长者和经验的依赖,从而建立起对他人认同的依赖。而且,对他人认同或赞许的渴望也是人性的一部分。

只不过,随着人的不断成长,对他人认可的关注或重视必将不断降低(也许我们做个试验,比如你可以去问问你们的父母,今天和十年前比较起来,他们会不会更少地关心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或认同?),也就是说,更加关注「自我实现感」,而不是满足世界的其他部分对自己的期望。也许下面这个说法不够精确:但是至少在我看来,逐渐抛弃或降低对他人的依赖,以及自我意识的觉醒,都是人类成熟过程的一部分。那么,如果你相信我之前所作出的思考,那么在你年轻的时候,如果能够更早地意识到这点,开始思考自我,并用更加成熟的态度去做选择,也许会之后让后悔更少。

但是这并没有解决一个问题:什么才是真正的「自我」?其实,人也许没有真正的自我(写到这个时候我自己也开始反思)。因为社会人的一切对事物的热爱或厌恶在很大程度上都来源于外在信息(如果你把遗传也当做是外在信息,你父母给你的信息),你从小学习,接受价值观,有了自己的想法,但是你的想法是你的人生经历、周围的人、你所读到的书、你所接受的教育的综合糅杂的产物。在做这一切事情(读书、讨论、经历、工作)的时候,「你」本身就已经变化了,不断地逐渐演化为新的自我。所以到了这个层面,就很难将思考继续下去。没有一个方法或者指南去告诉我们,自我究竟在哪里。而我,我的答案就是,更多地去平静,去冥想,去使用自己的头脑思考它,而不是回避这个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最关键的问题。

毕竟,这是你自己的人生,你在用自己的头脑做你自己的选择,而你做的每个选择都会影响到你的未来。如果你自己都不敢用自己的思考和勇气去控制它、实现它、去寻找你真正想要的东西,那么没有人能够将你拖出这种循环死结。

3. 社交网络让你越来越肤浅

社交网络让人与人越来越近,它让你能够看到你所关注的人每时每刻的动态,他们去了哪儿,吃了什么,看了什么电影,喜欢了什么明星,看了什么有趣的视频。

他们的生活离你越来越近,你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在观察他人上,然后再花一些时间试图拍一些照片,写一些文字,斟酌、修改,希望让你的朋友看到「你希望他们看到的你」,你当然不会把「真实的你」给他们看。我们像小孩一样需要别人的关注和转发,希望从那些动作中获得认可,为此你不惜制造出声音,发出不是自己的声音,伪装成远离你真实生活的情绪或样子。

但是,这些不是真正的交流,因为这些照片、视频、分享中没有真正思想的存在,因此你看不到人们的想法。这也是你觉得生活越来越无趣的原因之一:你在社交网络上看到的都是最简单最快捷最不经大脑的产物,都是通过手机以最快速度传出的信息,这些信息能告诉你你的朋友现在在哪儿,看了什么好玩的照片,这些信息真的太多,以至于让你没有时间思考,也没有时间和真正有趣的人进行真正的交流。

你和朋友聊天时也看手机,上班时也上网,地铁上也看别人在干什么,你不是和网友聊天,而是在和身边的人交流,你所认识的人。这个时代的网络只是让人与人的距离更近,你想了解谁的生活都可以,但只是皮肤一下两厘米的深度。而你自己,也只不过体现了两厘米的深度。

可怕的是,最后,你会以为,自己真的只有两厘米的深度。


在那上面,你不是你自己。你离「自我」越来越远。

4. 不要把勇气与自我价值之外的其他因素当做借口

和成熟社会相比,中国的年轻人很幼稚,他们不够成熟,也不够强大;他们不敢去安排自己的人生,他们被身边的密集网络所钳制,被周围人所压抑。他们的幼稚是因为社会的幼稚。因为相比于美国或英国社会那样拥有连续三百年四百年历史的社会,我们今天所经历的一切基本上都是1978年之后的产物。文革和五四基本上清空了我们脑中的传统思维,而当今天我们再去看古书经典,不同的似是而非相互矛盾的见解和教导也会让我们疑惑所谓的“传统文化”到底在哪里。

这几年在美国、新加坡和台湾见到了很多国外的年轻人,和他们相比,我们过于虚弱,不是知识上、认识上、甚至也不是思想上的,而是「自我意识」上的。我们从小就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可独立的个体,而更多被当成群体中的一员,你只是一个中学生,一个80后,一个90后,一个名牌大学学生,一个会计,一个咨询顾问,你很容易就被归类到某个群体里,而经历与教育也让你自然地认同这种「归类」,相信你就是那种人,而人群中的大多数人,被认为没有能力或机会选择自己的人生。你在夜晚也许去看不同的小说和电视剧,向往某种生活,但是白天又会回到正常生活的轨道,压抑自己,或者互相压抑。

当然,并不是你说我们需要「追随自己的内心」,放开现在的一切,去西藏旅游一年,去立刻辞职去开花店,或者立刻去灌制自己的唱片,去参加选秀节目。第一,在很大程度上,我不相信「内心」这个词,因为人的所有决策和思考都在「大脑」中做出,所以内心在很大程度上会给我们误导。人的任何选择都是权衡各种要素,在理性感性的综合作用下的产物。所以在任何时间,突然因为生活的压力或一直以来的向往,对原有生活进行割裂而去追求,是只在感性作用下的选择。第二,去某个地方旅游或者体验生活看各种风景,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追求。事实上,这些需求就像休闲或放松一样,当然也是生活或者人生的必要一部分,但是并不是我所讨论的自我实现的一部分。它代表的是人们在压力与疲惫下本能性地想要体验新事物或彻底放松的一种欲望,和你工作了一周后想要去看场电影没有太大区别,只不过需要更长的时间或更大的成本。

和周围的很多朋友聊天,都谈到人生和理想,大家都有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比如拍电影、画漫画、写书,比如像我,创办一个公司。可是说到为什么不做的时候,每个人都沉默了。一会儿,大家都会说出高房价和生活成本。可是,如果这些是阻碍我们去追求的理由,为什么硅谷的年轻人和纽约的年轻人仍然可以去自由地创造、去体验自己希望体验的人生?如果这些是不可战胜的压力,为什么纽约的年轻人即使是住在租来的房子里,即使是住在廉价小区,即使没有钱买最新的iPhone,也会去创造自己想要的创新或文化?

很多时候,社会压力和房价成为了我们内心软弱的理由,成为了安于平庸和胆小怯懦的外衣。我们不敢去跳脱出这些东西做出选择,因为我们大多数人,以及我们的父母、朋友、亲人、师长,在告诉我们,应该融入大流,接受当下。也许我们也挣扎过,反抗过,试图说服周围的人,或用逻辑的理性思维,或用甚至是最绝望哭泣或怒吼:这是我自己的人生,请相信我,请相信我,让我自己去过。但是大多数人的人生被周围和现状的成见吞没,失去了自己掌控人生的勇气,最后融入大流。

可怕的是,人生不能重来,你永远也不知道如果当时做了另外的选择会怎么样,你永远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能力去把握自己的人生。这也成为了体制和现状所能提供给你的理由,诸如“如果当时你按照自己的性子去创建了网站,说不定今天连家都养不起。”“如果当时你去拍电影了,你现在也就是一个北漂吧?哪有在这儿做公务员生活安稳?”

每个人只有一次今天,一次人生,一次生命。而我们,只能十年后在头脑中回放年轻时的场景。

Most men die at twenty or thirty; thereafter they are only reflections of themselves: for the rest of their lives they are aping themselves, repeating from day to day more and more mechanically and affectedly what they said and did and thought and loved when they were alive. - Romain Rolland, Jean Christophe 大半的人在20岁或30岁上就死了:一过这个年龄,他们只变了自己的影子;以后的生命不过是用来模仿自己,把以前真正有人味儿的时代所说的,所做的,所想的,所喜欢的,一天天地重复,而且重复的方式越来越机械,越来越脱腔走板。

在谈到社会成本的压力之后,人们往往又会提到另一种压力,而这种压力在世界各地都会存在。我自己的父母就曾让我意识到这一点。在我开始创办公司的时候,他们说这是一种「自我放任」。“在你有一份稳定体面工作而且可以积累历练自己的时候的时候,试图按照自己的感觉生活难道不是自我放任吗?”“不留在那个很好的平台,而去创办自己的网站难道不是自我放任吗?”虽然他们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支持我的这个决定,但是也或多或少地认为我这是在逃避生活和整日加班的压力。

看一下我们现在的局面,和William Deresiewicz几年前所提到的美国的情况别无二致。这是对中国社会和「中国梦」现状的最重要见证:我们和我们的父母都(被迫)认为听从自己的好奇心的行动就是自我放任。我们得到的教导是应该上大学去学习,但同时也被告知如果你想学的东西不是大众认可的,那就是你的“自我放任”。如果你是自己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的话,更是“自我放任”。这是什么道理?进入证券咨询业是不是自我放任?进入金融业是不是自我放任?像许多人那样去当公务员是不是自我放任?搞音乐,写文章,做网站就不行,因为它不能给人带来利益。但为风险投资公司工作就可以。追求自己的理想和激情是自私的,除非它能让你赚很多钱。那样的话,就一点儿也不自私了。

但是,我们本可以去直面自己。我不是在说所谓的“追随自己的内心”,也不是说每个人都要去做网站,写书、做音乐、画漫画。事实上,就像之前一直提到的那样,成为医生、律师、咨询顾问、或者投行家都没有什么不好,这些都是被验证过的,被尊重的选择。但我想要说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去摆脱成见。最关键的是,创造你自己的生活。不是走现成的道路,而是创造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它意味着不随波逐流,不是下一步要“进入”什么研究生院,或顶尖工作。而是要弄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而不是父母、朋友、学校、或社会想要什么。你要确认你自己的价值观,走自己所定义的路,而不仅仅是接受别人给你的生活,不仅仅是接受别人给你的选择。

现在走进星巴克咖啡馆,服务员可能让你在牛奶咖啡、加糖咖啡、浓缩咖啡等几样东西之间做出选择。但你可以做出另外的选择,你可以转身而去。当你进入大学或社会,人家给你众多选择,或法律或医学或投资银行和咨询以及其他,但你同样也可以做其他事,做从前根本没有人想过的事。

5. 不要被「生活」与「现状」推着走

不要被困在生活里,不要被生活推着走,要控制你自己的生命。这样才是真正地活。要从整个一生的视角来面对自己,跳脱你现在的状态。


回答这个问题:你想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也许你想成为一名老师,一个咨询顾问,一个公务员,或者一个导演,也许,你想去西藏旅行,或者去gap year,或者去云南开一个酒吧。但是,无论做怎样的选择和取舍,我们都需要真正地思考,这些想法本身,到底是来源于自己的头脑,还是身边的人想让你相信的?

有的时候,在寻找真正自我的时候,也许不能轻飘飘地只说一句去西藏旅行,或者去gap year,或者去放弃现有生活,因为那只是逃避,回避思考和选择。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就是你在这样的丰富经历中遇到了一些事或一些人,然后找到了自己最真实的激情,然后抛下了现状的一切去为之奋斗,这当然很好。但是你需要谨防的是“标签化”自我,你要寻找到的是真正的“自我”,不是一个“咨询顾问”,“投行家”,“创业者”,而甚至不是一个“去西藏骑行的人”,“在云南开酒吧的人”,“小小年纪周游世界的人”,因为当你在做这些事情的同时,这些事情本身所带来的精英化以及所谕旨的苍茫感都可能是你所想要顺便得到的。这些都可能已经成为了你想要的标签,和高盛、凯雷、麦肯锡没有什么区别。你要寻找的是真正的自我。而真正的自我不是用标签就可以概括的。

当然,并不是说追求这些经历和标签是错的,也许你从10岁开始就畅想要去欧洲独自旅行一年,或从12岁开始就想独自在云南开一家店,这些和那些真正想去投行、PE的人一样,都是真实的追求。只需要注意到,你不是你的工作(You are not your job),你的学校,你去过的地方(虽然这种说法有一种浪漫情愫),你得到的标签。这些东西都不能代表你,他们只是你的一部分。你应当拥有真正的自我,而真正的自我意味着,尽管你在成长过程中的一切都在教导你要相信自己,但你所达到的成绩,还有那些奖励、成绩、奖品、录取通知书等所有这一切,都不能来定义你是谁。

但不管是哪种情况,要么你混入大流,要么因为你早就选定了道路,追求初心,十年后的某天你醒来,你都可能会纳闷到底发生了什么:你是怎么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这一切意味着什么。不是说这些场景是怎么样的,而是它对你意味着什么。你为什么做它,到底为了什么呢。William Deresiewicz也说,这听起来像老生常谈,但这个被称为中年危机的“有一天醒来”的情况一直就发生在每个人身上。

因此,最重要的是:挣脱出「当下」这个状态去审视自己的未来人生。

很多人会被「当下」这个状态所桎梏,通常面临着两种压抑因素。第一种压抑是因为现实状况和自己真正期望的人生差距太远,以至于没有勇气去逐渐变革,也不知道如何变革。本文第一部分的思考就是针对于这种抑制。第二种压抑是因为自己之前人生中所形成的的「习惯」或者「性格」让人感到难以转向,难以去自由地重新开始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但是,对于这种抑制,事实上,所谓的「习惯」或者「性格」这种东西其实没有一直被理解的那么重要。

首先,人所经历的事情,以及我们周围的人的特质,会影响我们,这形成我们每个人对于事物的反应机制,而这种机制,被我们称为习惯或性格。当我们已经形成了这种机制,周围的人和体制就会对我们的下次行为产生「期望」或「期待」,而你自己为了迎合外在的期望,不想离经叛道,或因为惯性或惰性,也会继续使用固有的机制去应对事物。否则就会失去他人的认同。这其实只是在社会压力下,群体对个体行为的一种抑制或引导。这就是体制的力量,也是我在第二段里做出思考的折射。

但是,想想这个问题吧,归根结底,你会发现,你的性格或习惯只是来自于迎合体制或自我的惰性认识,只是不愿意或没有勇气去打破自我常规的结果,而并不是你一直所认为的自发的“本性”或“内心”。而当你开始专注于自我,明白自己理想中的人生,知晓自己想要成就的一切,就完全没有必要去继续这种惯性。因为你每一刻都是新的,都是「空」,都和上个瞬间的自己不同。因此,如果面临一个选择,你始终可以以一种全新的态度去看待它,去思考,而不是为了迎合他人的期望而根据「习惯」或者「性格」做出选择。

You\'re made to feel like you\'re crazy: crazy to forsake the sure thing, crazy to think it could work, crazy to imagine that you even have a right to try. - William Deresiewicz 生来就是为了体验你自己的疯狂的:疯狂地打破常规,疯狂地认为事事皆有可能,疯狂地想到你有天赋之权去尝试。

要把自己当做一个不依存于现实状态的人,你要看着你未来的一生,未来的整个人生,你要相信你可以控制它,至少试图去控制它,而不是让「当下」这个状态影响它:它和现实的关系会被你此刻在日常事务上的挣扎所放大,让你只能着眼于并被困在现在,让你没法看到更有可能性的未来。

思考「我」的人生。而不是思考「现在的我」的人生。

6. 如何能让「人」本身变得更好

互联网产品界中,尤其是是社交产品,大多数人都在作恶。

他们所做的事情,是在利用人性的弱点去让人们去挥霍和浪费时间,去接受娱乐化和碎片化的信息,去创造这样的信息。人性天生喜爱享乐、八卦、娱乐、碎片、舒适,于是应用和网页们争相试图让你们开心。让你浏览好玩刺激的内容,给你提供奖励和积分,像毒品一样吸引你过去,一直过去,一直待在那里。因为他们知道你不可自拔地处于本能「喜爱」这些东西,他们知道这是你的弱点,所以试图放大这种弱点,炮制出各种好玩新奇有趣八卦的机制或内容。就像几年前就进行过的对于网络游戏的讨论一样,现在越来越多的移动端应用在更多的维度和切入点满足现代人的恶劣需求。这是一股还没有引起注意的风潮,而且,更可怕的是,网页游戏只能让你在电脑前消磨时间,但是「恶」的移动端应用试图抓住并消耗你的所有的时间,所有的空闲精力,网页游戏只能让对娱乐上瘾的人消沉,而移动端应用会让所有对信息感兴趣的人着迷,无论这种信息本身是不是八卦、娱乐、肤浅,而且其中只要偶尔出现一些较有价值的信息(还记得微博和微信中偶尔出现的新闻或分析性文章吗?可悲的是,本文也属于其中的一篇),就能将人们吸引住而不能自拔。

但是,社会进步不能依靠这些东西,因为它们不会让「人」变得更好。甚至连价值都不能创造。而且其中也没有艺术的成分。

7. 十年后

不管怎么样,我的第二个目的是「提到」一个网站。

10years.me,「十年后」。是一个基于未来时间轴的社交网络。我想用它去改变上面思考中所提到的所有现状。

就像在第一段中所提及的,如果你不去思考自己十年后想要成为怎样的人,你就永远失去了去观察和把握自己人生的机会。而如果你真的去认真地思考,你真的去这么问自己,也许一开始你仍会迷茫,只能看到当下和短期的目标,但是没关系,这些都是成见和固有的思维模式的桎梏,你需要做的不是立刻放弃,而是保持思考,不断地、每时每刻地、不停止地去观察生活,去体验,去思考,去拷问自己。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而剩下的都是次要的。

而这一切,在微博、豆瓣、微信上都没法做到。你没法在这些地方讨论自己的理想和未来,因为它们的内容和氛围都和当下和现状太近,紧挨着大家去哪儿吃了饭,看了什么电影,有什么有趣的照片或视频。而没有真正的「想法」。你已经被困在生活与现状中太久,而这些地方是将你困住的原因之一。当然,并不是说这些不重要或者有害处。事实上,人也有需要生活在当下,去关注身边的人与事,这些我都不否认。只是,为了让我们今天的生活和思考更有「未来性」,10years.me也许是必要的。

人的真正力量与思考,以及和这些思考相关的最真实的交流,也是十年后所希望提供的。如果每个人都可以不仅在这里分享并记录自己真正的思考,也保持对他人生活和生命道路的好奇心,所有人都可以看到一个不同的全新世界在眼前展开。最关键的是,这种好奇心是关于想法与思考的好奇心,而不是关于琐碎细节的好奇。你关注别人的梦想,看到他们一路为之而做的努力,你看到他们的未来人生,和过去经历。这将是一段异常丰富的不同体验。

从某种意义来看,10years.me不是一个创业社区,也不是一个纯粹的互联网产品,而是一段「思考剪辑」。我们想用它让人们能够真正思考自己的接下来十年要怎么度过,让人们去思考自己真正要追求的是什么,自己想要成为怎样的人。你可以在上面创建你的梦想,并为每个梦想记录思考与资料。在「十年后」上,你所看到的不是关于当下生活的片段信息(当然,再强调一遍,不可否认这些也很重要),而是自己和他人所希望成就的一切,你们为这一切所做出的思考和积累,以及整个人生。

Many say they don't know what they want. Actually this implies they have no courage to face or have not made enough effort for what they want. 许多人说他们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事实上,这可能意味着他们没有勇气去面对自己真正想要的,或者没有为之付出足够的努力。

一些人比我更懂得这些道理,所以我写在这里。一些人会说一些别的话,但是那就是生活。可能,很多人看完这篇文章之后,会说:刚看完的时候空有一腔激情,但是激情冷却之后,什么也没学到。但是,这就是我之前所提到严重的问题:我不是为了教会你什么。我是为了分享自己的思考。你不能指望去一个网上看到一篇文章,给了你15条人生指导原则,然后你听从那篇文章的指引和安排,去按照文章作者的意图去过自己的人生。

这是你自己的人生,你自己的青春。你思考,选择你自己的道路,然后自己去过。



可怕的是,人生不能重来,你永远也不知道如果当时做了另外的选择会怎么样,你永远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能力去把握自己的人生。这也成为了体制和现状所能提供给你的理由,诸如“如果当时你按照自己的性子去创建了网站,说不定今天连家都养不起。”“如果当时你去拍电影了,你现在也就是一个北漂吧?哪有在这儿做公务员生活安稳?”

每个人只有一次今天,一次人生,一次生命。而我们,只能十年后在头脑中回放年轻时的场景。
2014-7-16 11:02
0
雪    币: 7
活跃值: (15)
能力值: ( LV2,RANK:10 )
在线值:
发帖
回帖
粉丝
19
我也是新疆的......
2014-11-20 17:01
0
游客
登录 | 注册 方可回帖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