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读书笔记]流畅的Python(第二版)
-
发表于: 2023-8-3 11:27 14813
-
__getitem__
是Python中的一个特殊方法(也称为魔术方法或魔术函数),用于实现对象的索引访问操作。 在Python中,如果一个类定义了__getitem__
方法,那么该类的对象可以像序列(如列表、字符串等)一样使用索引运算符[]
来访问其元素。 下面是一个示例,展示了如何在自定义类中使用__getitem__
方法:
在上述示例中,MyList
类定义了__getitem__
方法,该方法接受一个参数index
,用于指定要访问的元素的索引。在__getitem__
方法中,通过self.data[index]
来返回相应的元素。 通过在类中实现__getitem__
方法,我们可以像访问列表一样使用[]
运算符来访问MyList
对象的元素。 需要注意的是,__getitem__
方法还可以处理切片操作,即通过start:stop:step
的方式来访问连续的元素。如果需要支持切片操作,可以在__getitem__
方法中添加相应的逻辑。 除了__getitem__
方法,还有其他一些类似的特殊方法,如__setitem__
用于实现赋值操作,__len__
用于实现len()
函数,等等。这些特殊方法可以让我们自定义类的行为,使其更像内置的数据类型。
__len__
是Python中的一个特殊方法,用于返回对象的长度或大小。这个方法在自定义类中实现时,可以通过内置函数len()
来获取对象的长度。 以下是一个示例,展示了如何在自定义类中实现__len__
方法:
在上述示例中,我们定义了一个名为MyList
的类,它模拟了一个简单的列表。在__init__
方法中,我们初始化了一个空列表items
。然后,我们定义了__len__
方法,它返回了列表items
的长度。最后,我们创建了一个MyList
的实例my_list
,并添加了三个元素。通过调用len(my_list)
,我们可以获取到列表的长度。 需要注意的是,__len__
方法只能返回整数类型的结果。如果返回其他类型或者不返回任何值,将会引发TypeError
异常。
__str__
和__repr__
是Python中的两个特殊方法(也称为魔术方法或魔术函数),用于定义对象的字符串表示形式。 __str__
方法用于返回对象的人类可读的字符串表示形式,通常用于打印输出或显示给用户。 __repr__
方法用于返回对象的官方字符串表示形式,通常用于调试和开发过程中。 下面是一个示例,展示了如何在自定义类中使用__str__
和__repr__
方法:
在上述示例中,Point
类定义了__str__
和__repr__
方法。__str__
方法返回了一个人类可读的字符串,表示Point
对象的坐标。__repr__
方法也返回了相同的字符串,用于调试和开发过程中。 当我们使用print()
函数打印Point
对象时,__str__
方法会被调用,返回人类可读的字符串表示形式。而使用repr()
函数或直接在控制台中输出对象时,__repr__
方法会被调用,返回官方字符串表示形式。 需要注意的是,__str__
和__repr__
方法都应该返回字符串。而且,__repr__
方法的返回值应该是一个可以用来创建该对象的表达式,以便在调试时能够重新创建相同的对象。 除了__str__
和__repr__
方法,还有其他一些类似的特殊方法,如__eq__
用于实现对象的相等比较,__add__
用于实现对象的加法操作,等等。这些特殊方法可以让我们自定义类的行为,使其更像内置的数据类型。
在Python中,列表推导式(List Comprehension)是一种简洁的方式来创建、转换或过滤列表。它允许你使用一行代码生成一个新的列表,而不需要使用传统的循环方式。 列表推导式的一般语法格式如下:
其中,expression
是一个表达式,用于生成列表中的元素。item
是可迭代对象中的每个元素,iterable
是一个可迭代对象(如列表、字符串等)。condition
是一个可选的条件表达式,用于过滤元素。 以下是一些使用列表推导式的示例:
列表推导式的灵活性使其成为处理列表的强大工具。它可以在一行代码中完成许多常见的列表操作,使代码更简洁、可读性更高。但请注意,在处理大型数据集时,列表推导式可能会影响性能,这时应考虑使用生成器表达式或其他更适合的方法。
在Python中,map()
和filter()
是两个内置函数,用于对可迭代对象进行映射和过滤操作。 1. map()
函数: map()
函数接受一个函数和一个或多个可迭代对象作为参数,将函数应用于每个可迭代对象中的元素,并返回一个新的迭代器(在Python 3中返回迭代器,在Python 2中返回列表)。 map()
函数的语法如下:
下面是一个使用map()
函数的示例:
在上述示例中,square()
函数被应用于numbers
列表中的每个元素,map()
函数返回一个迭代器,其中包含应用函数后的结果。 2. filter()
函数: filter()
函数接受一个函数和一个可迭代对象作为参数,根据函数的返回值(True或False)来过滤可迭代对象中的元素,并返回一个新的迭代器(在Python 3中返回迭代器,在Python 2中返回列表)。 filter()
函数的语法如下:
下面是一个使用filter()
函数的示例:
在上述示例中,is_even()
函数被应用于numbers
列表中的每个元素,filter()
函数返回一个迭代器,其中包含函数返回True的元素。 这两个函数可以与lambda函数结合使用,以更简洁的方式实现映射和过滤操作。例如:
使用map()
和filter()
函数可以简化对列表的处理,使代码更简洁、可读性更高。然而,请注意在处理大型数据集时,这些函数可能会影响性能,这时应考虑使用列表推导式或其他更适合的方法。
在Python中,生成器表达式(Generator Expression)是一种类似于列表推导式的语法结构,用于生成一个迭代器(generator)。 生成器表达式与列表推导式的语法非常相似,只是将[]
替换为()
,从而创建一个生成器对象而不是列表对象。 以下是生成器表达式的一般语法格式:
其中,expression
是一个表达式,用于生成生成器中的元素。item
是可迭代对象中的每个元素,iterable
是一个可迭代对象(如列表、字符串等)。condition
是一个可选的条件表达式,用于过滤元素。 与列表推导式不同,生成器表达式生成的是一个迭代器,而不是立即生成一个完整的列表。这种延迟计算的特性使得生成器表达式非常适合处理大数据集或无限序列。 以下是一些使用生成器表达式的示例: 1. 生成一个包含1到10的平方的生成器:
生成器表达式的灵活性使其成为处理大型数据集或无限序列的强大工具。它提供了一种延迟计算的方式,可以节省内存并提高性能。可以通过将生成器表达式传递给内置函数(如list()
、sum()
、max()
等)来获取生成器的值。
在Python中,拆包(Unpacking)是一种将序列(如元组或列表)中的元素分配给变量的操作。它可以方便地将序列中的元素解包并赋值给多个变量。 拆包可以应用于任何可迭代对象,例如元组、列表、集合等。要进行拆包,只需将可迭代对象放在赋值语句的左侧,并使用与元素数量相同的变量进行赋值。 以下是一些使用拆包的示例:
使用拆包可以简化代码,并使其更易读。它允许一次性访问和操作序列中的多个元素,而不需要使用索引来逐个访问。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拆包的变量数量与序列中的元素数量不匹配,将会引发ValueError
异常。如果只想拆包序列中的一部分元素,可以使用占位符(如_
)来表示不需要的元素。
拆包是Python中一个非常有用且灵活的特性,可以使代码更简洁、可读性更高。它在处理函数返回值、迭代器和其他数据结构时非常常见。
使用*拆包
在Python中,* 可以用于拆包操作,它可以将可迭代对象中的剩余元素打包成一个列表。这种用法通常称为“可变长参数”或“可变长参数列表”。 使用号拆包可以处理可变长度的参数列表,无需事先知道可迭代对象中的元素个数。 以下是一些使用号拆包的示例:
在拆包操作中,*号只能出现在赋值语句的左侧,并且只能用于一个变量。它将剩余的元素打包成一个列表。如果没有剩余的元素,则列表为空。 需要注意的是,*号拆包只能用于可迭代对象,如列表、元组和字符串。不能用于其他类型的对象,如整数或字典。 拆包操作可以使代码更具灵活性,特别是在处理参数数量不确定的情况下。它可以方便地处理不同长度的可迭代对象,并将其元素分配给相应的变量。
嵌套拆包
在Python中,嵌套拆包是指在拆包操作中同时对多个可迭代对象进行拆包,其中包含了嵌套的结构。这种技术可以方便地将复杂的数据结构解构为多个变量。 嵌套拆包可以应用于多层嵌套的可迭代对象,如嵌套的元组、列表或字符串。在拆包过程中,使用多个变量按照嵌套的结构依次接收对应的元素。 以下是一些使用嵌套拆包的示例:
嵌套拆包可以递归地应用于多层嵌套的结构。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的嵌套拆包操作,以便将数据解构为多个变量,并对其进行进一步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在嵌套拆包中,每个层级的拆包变量数量必须与对应的嵌套层级中的元素数量相匹配,否则会引发ValueError
异常。 嵌套拆包是Python中一个非常有用的特性,可以将复杂的数据结构解构为多个变量,使代码更加简洁和可读。
从 Python 3.10 版本开始,引入了 match
表达式,以提供更强大的模式匹配功能。match
表达式可以用于匹配和解构各种数据类型,包括序列类型。 以下是一个示例,展示了如何在 Python 3.10 中使用 match
表达式进行模式匹配:
在 match
表达式中,使用 case
关键字进行模式匹配。每个 case
后面跟着一个模式,用于匹配相应的数据。可以使用通配符 _
来匹配任意内容。 match
表达式还支持更复杂的模式匹配,如结构模式、类型模式、常量模式等。这些模式匹配的详细使用方法可以在 Python 官方文档中获得更多信息。 请注意,match
表达式是从 Python 3.10 版本开始引入的,如果你使用的是较旧的 Python 版本,则无法使用 match
表达式。
在Python中,字典推导式(dictionary comprehension)是一种简洁创建字典的方法。它类似于列表推导式,但是生成的结果是字典而不是列表。 字典推导式的基本语法如下:
其中: - key_expression
:用于生成字典键的表达式。 - value_expression
:用于生成字典值的表达式。 - item
:可迭代对象中的每个元素。 - iterable
:一个可迭代对象,如列表、元组、集合等。 以下是一些示例,展示了如何使用字典推导式创建字典:
字典推导式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生成键和值,并使用迭代对象中的元素进行计算。生成的字典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定制,从而简化了字典的创建过程。 需要注意的是,字典推导式在一行内完成,因此在处理较复杂的逻辑时可能会变得难以阅读。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常规的循环和条件语句来创建字典
在Python中,defaultdict
是 collections
模块中的一个类,它是 dict
类的一个子类,用于创建具有默认值的字典。 与普通的字典不同,defaultdict
在创建时需要指定一个默认值的类型,当访问一个不存在的键时,它会自动返回默认值,而不会抛出 KeyError
异常。 以下是一个示例,展示了如何使用 defaultdict
创建具有默认值的字典:
在上面的示例中,使用 defaultdict
创建了两个字典。第一个字典的默认值为 int
类型的 0
,第二个字典的默认值为 list
类型的空列表 []
。当访问一个不存在的键时,它们会自动返回默认值,并且可以直接对默认值进行修改操作。 defaultdict
在处理字典中的键时非常有用,特别是在需要对不存在的键进行计数、分组或者存储数据的情况下。它可以简化代码,并提高程序的可读性和效率。
当我们使用一个字典访问一个不存在的键时,如果字典类中定义了 __missing__
方法,那么在访问不存在的键时,Python 会自动调用该方法,并将所访问的键作为参数传递给它。 以下是一个示例,展示了如何使用 __missing__
方法自定义字典中访问不存在的键的行为:
在上面的示例中,我们定义了一个名为 MyDict
的子类,继承自 dict
类。在 MyDict
类中,我们重写了 __missing__
方法,使其在访问不存在的键时返回一个自定义的消息。 使用 __missing__
方法可以在字典中实现更灵活的访问行为,例如返回默认值、记录日志或者执行其他自定义操作。这对于处理字典中的缺失值或者实现特定的业务逻辑非常有用。
collections.ChainMap
是 Python 中的一个类,它用于将多个字典或映射对象链接在一起,形成一个逻辑上的单一映射。 ChainMap
提供了一种方便的方式来处理多个字典或映射对象,并将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来操作。它在逻辑上将这些字典或映射对象链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查找链。当我们在 ChainMap
对象上进行键的查找时,它会按照链接顺序依次在各个字典或映射对象中查找。 以下是一个示例,展示了如何使用 collections.ChainMap
类:
在上面的示例中,我们创建了三个字典 dict1
、dict2
和 dict3
,然后使用 ChainMap
类将它们链接在一起,生成了一个 combined_dict
的 ChainMap
对象。我们可以像使用普通字典一样在 combined_dict
上进行键的查找操作。 需要注意的是,ChainMap
对象的查找顺序是按照传入 ChainMap
构造函数的参数顺序进行的。在示例中,首先在 dict1
中查找,然后在 dict2
中查找,最后在 dict3
中查找。 ChainMap
对象还提供了其他方法,如 new_child()
、parents()
等,用于在现有的 ChainMap
对象上添加新的字典或映射对象,或者获取 ChainMap
对象的父级。
collections.Counter
是 Python 中的一个类,它用于计数可哈希对象的出现次数。它是一个无序的集合,其中元素存储为键,其计数存储为值。 Counter
类提供了一些有用的方法,用于对计数器进行操作,如增加、减少元素的计数、获取最常见的元素、计算元素的总数等。 以下是一个示例,展示了如何使用 collections.Counter
类:
在上面的示例中,我们首先创建了一个计数器 counter
,它统计了列表中各个元素的出现次数。我们可以通过索引访问元素的计数,通过增加或减少计数来修改计数器。most_common()
方法用于获取计数器中最常见的元素和它们的计数。values()
方法返回计数器中所有元素的计数,我们可以使用 sum()
函数计算它们的总和。
collections.Counter
是 Python 中的一个类,它用于计数可哈希对象的出现次数。它是一个无序的集合,其中元素存储为键,其计数存储为值。 Counter
类提供了一些有用的方法,用于对计数器进行操作,如增加、减少元素的计数、获取最常见的元素、计算元素的总数等。 以下是一个示例,展示了如何使用 collections.Counter
类:
在上面的示例中,我们首先创建了一个计数器 counter
,它统计了列表中各个元素的出现次数。我们可以通过索引访问元素的计数,通过增加或减少计数来修改计数器。most_common()
方法用于获取计数器中最常见的元素和它们的计数。values()
方法返回计数器中所有元素的计数,我们可以使用 sum()
函数计算它们的总和。
在 Python 中,创建子类时,可以选择继承内置的 dict
类或 collections.UserDict
类来实现自定义字典类的功能。 尽管 dict
类是 Python 内置的字典类,但在某些情况下,继承 collections.UserDict
类可能更适合。collections.UserDict
是一个可变字典类的包装器,它提供了更简单和安全的方式来创建自定义字典类。 以下是一个示例,展示了如何使用 collections.UserDict
来创建自定义字典类:
在上面的示例中,我们创建了一个名为 MyDict
的自定义字典类,并继承了 UserDict
类。通过重写 __setitem__
和 __getitem__
方法,我们可以自定义设置和获取键值的行为。 继承 UserDict
类可以帮助我们避免直接修改 dict
对象的内部结构,从而更安全地创建自定义字典类。 当然,如果你只需要创建一个简单的字典类,而不需要自定义特定的行为,那么继承 dict
类也是可行的。
在 Python 中处理 UnicodeEncodeError
错误通常涉及到对字符编码和解码的操作。UnicodeEncodeError
错误通常在将 Unicode 字符串转换为字节串时发生,而目标编码不支持某些字符。 下面是一些处理 UnicodeEncodeError
错误的常见方法:
在 Python 中处理 UnicodeDecodeError
错误通常涉及到对字节串的解码操作。UnicodeDecodeError
错误通常在将字节串转换为 Unicode 字符串时发生,而目标编码无法解码某些字节。 下面是一些处理 UnicodeDecodeError
错误的常见方法:
在 Python 中,具名元组(NamedTuple)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元组,它允许你给每个元素命名,并通过名称访问元素,而不仅仅是通过索引。 具名元组是通过 collections
模块中的 namedtuple
函数创建的。以下是一个创建和使用具名元组的示例:
在上面的示例中,我们首先使用 namedtuple
函数创建了一个名为 Person
的具名元组类,其中包含了三个字段 name
、age
和 gender
。然后,我们创建了两个具名元组实例 person1
和 person2
,并分别给它们赋予了相应的值。最后,我们通过字段名称访问了具名元组的元素。 具名元组有许多有用的特性,例如可以通过索引和属性名进行访问、可以进行比较和排序等。它们在许多场景下都可以替代普通元组,使代码更加可读和易于维护。
@dataclass
是 Python 3.7 引入的一个装饰器,用于简化创建和使用数据类(data class)的过程。数据类是一种用于存储数据的特殊类,它自动为我们生成一些常见的方法,如 __init__
、__repr__
、__eq__
等,使得我们可以更方便地创建和操作数据对象。 使用 @dataclass
装饰器,我们可以在类定义中省略一些繁琐的代码。以下是一个使用 @dataclass
装饰器创建数据类的示例:
在上面的示例中,我们使用 @dataclass
装饰器将 Person
类转换为数据类。我们只需在类中列出字段的名称和类型,而不需要编写繁琐的 __init__
和其他方法。 数据类还提供了一些其他功能,如默认值、类型注解、属性装饰器等,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使用。它们对于处理简单的数据对象非常有用,可以减少代码量,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在 Python 中,函数的参数传递方式是通过引用传递(pass-by-reference),也可以称为对象的引用传递。这意味着函数参数在传递过程中,实际上是将对象的引用传递给函数,而不是对象本身的副本。 当函数接收到一个对象的引用时,它可以通过引用对对象进行修改,这将影响到传递给函数的原始对象。 以下是一个示例来说明函数参数是引用传递的情况:
在上面的示例中,modify_list()
函数接收一个列表对象 lst
的引用,然后通过引用对列表进行修改。这样,原始的 my_list
也会受到影响,因为它们引用的是同一个列表对象。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函数参数是通过引用传递的,但是如果在函数内部对参数进行重新赋值,将会创建一个新的对象,并且不会影响到原始对象。
在上面的示例中,modify_string()
函数对字符串参数进行了重新赋值操作,这会创建一个新的字符串对象。因此,原始的 my_string
不会受到影响。 总结起来,当函数参数是引用传递时,函数内部对参数对象的修改会影响到原始对象,但是对参数进行重新赋值则不会影响到原始对象。
在 Python 中,del
是一个关键字,用于删除对象或对象的属性。 以下是 del
的几种常见用法:
需要注意的是,del
关键字只能用于删除对象、属性、列表元素或字典键值对,而不能用于删除其他类型的变量。
垃圾回收
在 Python 中,函数被视为一等对象(first-class object),这意味着函数可以被赋值给变量、作为参数传递给其他函数、作为函数的返回值等。 由于函数是对象,可以像操作其他对象一样对函数进行操作,例如:
上述示例展示了函数作为对象的一些常见用法,这也是 Python 中函数式编程的一部分。函数作为对象的特性使得 Python 可以更灵活地处理函数,从而实现更高级的编程技巧和模式。
在 Python 中,高阶函数(Higher-order functions)是指能够接受函数作为参数,或者返回一个函数的函数。高阶函数是函数式编程的重要概念,它可以让代码更加简洁、灵活和可复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高阶函数的示例:
这些只是高阶函数的一些示例,Python 还提供了其他许多高阶函数,如 reduce()
、zip()
、any()
、all()
等。 通过使用高阶函数,可以将代码变得更简洁、可读性更好,并且可以实现一些函数式编程的技巧和模式。
在 Python 中,匿名函数也被称为 lambda 函数。它是一种简单的函数定义方式,可以在不使用 def 关键字定义函数的情况下创建函数。 lambda 函数的语法如下:
其中,arguments 是函数的参数,expression 是函数的返回值表达式。 下面是一些使用 lambda 函数的示例:
lambda 函数通常用于需要一个简单函数的地方,尤其是在函数式编程和处理迭代对象时非常有用。 需要注意的是,lambda 函数通常只适用于简单的、单行的函数逻辑。如果你需要编写复杂的函数逻辑,还是建议使用常规的函数定义方式。
在 Python 中,用户可以通过自定义类来创建可调用对象。为了使一个类的实例可以像函数一样被调用,需要在类中定义 __call__()
方法。 下面是一个示例,展示了如何创建一个可调用的自定义对象:
在上面的示例中,Adder
类定义了 __init__()
和 __call__()
方法。__init__()
方法用于初始化对象的状态,而 __call__()
方法定义了对象被调用时的行为。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将 Adder
的实例 adder
当作函数来调用,它接受一个参数 y
,并返回 self.x + y
的结果。 通过自定义类和定义 __call__()
方法,用户可以创建自己的可调用对象,并在调用时执行自定义的逻辑。这使得用户能够以更灵活的方式组织和使用代码。
在 Python 中,函数的参数可以按照顺序传递(位置参数),或者通过关键字传递(关键字参数)。而有时候,我们希望某些参数只能通过关键字传递,而不能按照位置传递。这就是仅限关键字参数的概念。 从 Python 3 开始,可以使用 *
来指定一个函数参数后面的所有参数只能通过关键字传递。这种参数被称为仅限关键字参数。 下面是一个示例,展示了如何使用仅限关键字参数:
在上面的示例中,city
和 country
参数被指定为仅限关键字参数,它们之前有一个 *
。这意味着调用 print_person_info()
函数时,必须通过关键字来传递这两个参数。 如果尝试使用位置参数来调用该函数,将会引发 TypeError
异常:
仅限关键字参数可以提高函数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因为调用者必须明确指定参数的名称,而不仅仅依赖于参数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仅限关键字参数必须位于位置参数之后。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函数有仅限关键字参数,那么它们必须在位置参数之后定义。
装饰器是 Python 中一种强大而常用的语法特性,它允许我们在不修改原始函数代码的情况下,通过在函数定义前使用 @
符号和装饰器函数来对函数进行扩展或修改。 装饰器函数是一个接受一个函数作为参数并返回一个新函数的函数。它可以在调用原始函数之前或之后执行额外的逻辑,或者修改原始函数的行为。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装饰器示例,展示了如何使用装饰器来记录函数的执行时间:
在上面的示例中,timer
是一个装饰器函数,它接受一个函数作为参数,并返回一个新函数 wrapper
。wrapper
函数在调用原始函数之前记录开始时间,在调用原始函数之后记录结束时间,并计算执行时间。最后,它打印出执行时间,并返回原始函数的结果。 通过在 my_function
函数定义前使用 @timer
,我们将 timer
装饰器应用到了 my_function
函数上。当我们调用 my_function
时,实际上会调用被装饰后的 wrapper
函数,从而实现了记录函数执行时间的功能。 装饰器是一个非常强大和灵活的特性,它可以用于很多场景,如日志记录、性能分析、权限验证等。通过使用装饰器,我们可以在不修改原始函数代码的情况下,对函数进行扩展和修改。
装饰器是 Python 中一种强大而常用的语法特性,它允许我们在不修改原始函数代码的情况下,通过在函数定义前使用 @
符号和装饰器函数来对函数进行扩展或修改。 装饰器函数是一个接受一个函数作为参数并返回一个新函数的函数。它可以在调用原始函数之前或之后执行额外的逻辑,或者修改原始函数的行为。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装饰器示例,展示了如何使用装饰器来记录函数的执行时间:
在上面的示例中,timer
是一个装饰器函数,它接受一个函数作为参数,并返回一个新函数 wrapper
。wrapper
函数在调用原始函数之前记录开始时间,在调用原始函数之后记录结束时间,并计算执行时间。最后,它打印出执行时间,并返回原始函数的结果。 通过在 my_function
函数定义前使用 @timer
,我们将 timer
装饰器应用到了 my_function
函数上。当我们调用 my_function
时,实际上会调用被装饰后的 wrapper
函数,从而实现了记录函数执行时间的功能。 装饰器是一个非常强大和灵活的特性,它可以用于很多场景,如日志记录、性能分析、权限验证等。通过使用装饰器,我们可以在不修改原始函数代码的情况下,对函数进行扩展和修改。
在 Python 中,闭包是指一个函数对象(函数)与其相关的引用环境(变量)的组合。它可以访问定义它的函数内部的变量,即使在函数调用完成之后,仍然可以保持对这些变量的访问。 下面是一个示例,展示了如何创建闭包:
在上面的示例中,outer_function
是一个外部函数,它接受一个参数 x
。在 outer_function
中定义了内部函数 inner_function
,它接受另一个参数 y
,并返回 x + y
的结果。 当调用 outer_function(5)
时,它返回了一个闭包 closure
,其中 x
的值为 5。然后,我们可以通过调用 closure(3)
来使用闭包,它会将 3
作为 y
的值传递给 inner_function
,并返回 5 + 3
的结果。 闭包的特点是它可以“记住”定义时的环境,并在以后的调用中使用这些记忆。在上面的示例中,closure
保持了对 outer_function
中的变量 x
的引用,即使 outer_function
已经执行完毕。 闭包在许多情况下都很有用,例如可以用于实现装饰器、延迟计算、缓存等功能。
functools.wraps
是 Python 标准库 functools
模块中的一个装饰器,它用于保留被装饰函数的元数据(如函数名、参数列表、文档字符串等)。 通常情况下,当我们使用装饰器来包装一个函数时,会导致原始函数的元数据丢失,即被装饰后的函数将会继承装饰器函数的元数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使用 functools.wraps
装饰器来复制装饰器函数的元数据到被装饰函数上。 下面是一个示例,展示了如何使用 functools.wraps
装饰器:
在上面的示例中,my_decorator
是一个装饰器函数,它将被装饰函数 my_function
包装在内部函数 wrapper
中。通过使用 @functools.wraps(func)
,我们将装饰器函数的元数据复制到 wrapper
上,使得 my_function
保留了原始的函数名和文档字符串。 需要注意的是,functools.wraps
装饰器必须放在最内层的装饰器上,以确保元数据正确地传递给被装饰函数。
在 Python 中,参数化装饰器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装饰器,它可以接受参数并返回一个装饰器函数。这样可以根据传入的参数来动态地生成不同的装饰器。 下面是一个示例,展示了如何实现参数化装饰器:
在上面的示例中,我们定义了一个参数化装饰器 repeat
。它接受一个参数 n
,表示要重复执行装饰的函数的次数。repeat
返回一个装饰器函数 decorator
,它接受被装饰的函数 func
作为参数。 在 decorator
中,我们定义了一个内部函数 wrapper
,它接受任意数量的位置参数 *args
和关键字参数 **kwargs
。在 wrapper
中,我们使用 for
循环来重复执行 func
,并最后返回结果。 通过 @repeat(3)
,我们将装饰器应用于 greet
函数,使得 greet
函数会被重复执行 3 次。 当我们调用 greet("Alice")
时,它会输出三次 "Hello, Alice!"。 参数化装饰器的实现原理是通过创建多层函数嵌套来实现的。外层函数接受装饰器参数,内层函数接受被装饰的函数,并返回装饰器函数。
策略模式是一种将算法封装成独立的类,并使它们可以互相替换的设计模式。在 Python 中,我们可以使用装饰器来改进策略模式的实现,使代码更简洁和灵活。 下面是一个示例,展示了如何使用装饰器改进策略模式:
在上面的示例中,我们定义了三个策略函数 strategy_1
、strategy_2
和 strategy_3
。我们使用 @strategy_decorator
装饰器将这些策略函数包装起来,并在每个策略函数执行前后添加了额外的逻辑。 通过使用装饰器,我们可以将这些额外的逻辑统一添加到每个策略函数中,而无需修改原始的策略函数。这样使得代码更加简洁和可维护,并且可以方便地扩展和修改策略的行为。
@classmethod
是一个装饰器,用于定义类方法(classmethod)。 类方法是绑定到类而不是实例的方法,可以在不创建实例的情况下直接通过类来调用。类方法的第一个参数通常被命名为 cls
,用于引用类本身。 下面是一个示例,展示了如何使用 @classmethod
装饰器定义和使用类方法:
在上面的示例中,我们定义了一个名为 MyClass
的类,它包含一个类变量 class_variable
和两个方法:一个类方法 class_method
和一个实例方法 instance_method
。 使用 @classmethod
装饰器,我们将 class_method
方法定义为类方法。在类方法中,我们可以访问类变量 class_variable
。注意,在类方法中不能直接访问实例变量。 通过 MyClass.class_method()
,我们可以直接通过类调用类方法。 通过创建 MyClass
的实例 my_instance
,我们可以调用实例方法 instance_method()
。在实例方法中,我们可以访问实例变量 instance_variable
。 输出结果:
@staticmethod
是一个装饰器,用于定义静态方法(staticmethod)。 静态方法是不需要访问类或实例的方法,它们与类相关联,但在调用时不会自动传递类或实例作为参数。静态方法可以直接通过类来调用,无需创建实例。 下面是一个示例,展示了如何使用 @staticmethod
装饰器定义和使用静态方法:
在上面的示例中,我们定义了一个名为 MyClass
的类,它包含一个类变量 class_variable
和两个方法:一个静态方法 static_method
和一个实例方法 instance_method
。 使用 @staticmethod
装饰器,我们将 static_method
方法定义为静态方法。在静态方法中,我们可以访问类变量 class_variable
。注意,在静态方法中不能直接访问实例变量。 通过 MyClass.static_method()
,我们可以直接通过类调用静态方法。 通过创建 MyClass
的实例 my_instance
,我们可以调用实例方法 instance_method()
。在实例方法中,我们可以访问实例变量 instance_variable
。 输出结果:
staticmethod和classmethod的区别
@staticmethod
和 @classmethod
是两个不同的装饰器,用于定义不同类型的方法。 区别如下: 1. 参数传递:@staticmethod
装饰的方法不会自动传递类或实例作为参数,需要手动传递参数;而 @classmethod
装饰的方法会自动传递类作为第一个参数,通常被命名为 cls
。 2. 访问类变量:@staticmethod
装饰的方法不能直接访问类变量,因为它们不会自动接收类作为参数;而 @classmethod
装饰的方法可以通过传递的类参数访问类变量。 3. 访问实例变量:@staticmethod
和 @classmethod
装饰的方法都不能直接访问实例变量,因为它们不会自动接收实例作为参数。如果需要访问实例变量,可以通过传递实例参数来实现。 下面是一个示例,展示了 @staticmethod
和 @classmethod
的区别:
输出结果:
在Python中,你可以使用字符串的格式化方法来格式化显示数据。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方式: 1. 使用百分号 %
进行字符串插值:
输出结果:
在这个例子中,%s
表示字符串格式,%d
表示整数格式。通过 %
运算符将变量插入到字符串中。 2. 使用 str.format()
方法进行字符串格式化:
输出结果:
在这个例子中,{}
表示替换字段,可以按顺序传入要替换的值。 3. 使用 f-strings 进行字符串格式化(Python 3.6+):
输出结果: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在字符串前面加上 f
,然后可以在字符串中使用花括号 {}
来引用变量。 这些只是Python中格式化显示的几种常见方式。还有其他更高级的方式,如使用 format()
函数的格式规范和使用模板字符串等。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的方法。
在Python中,有两种方式可以限制对类属性的访问:私有属性和受保护的属性。 1. 私有属性: 私有属性是以双下划线 __
开头的属性,它们只能在类的内部访问,无法从外部直接访问。私有属性的目的是防止意外的修改或访问,以保护类的内部实现细节。 示例:
输出结果:
尽管无法直接访问私有属性和方法,但可以通过使用 _类名__属性名
的方式来间接访问私有属性和方法:
输出结果:
请注意,这种方式只是一个约定,不是真正的访问控制机制。在Python中,没有真正的私有性,它只是一种约定,用于指示这些属性和方法应该被视为私有的。 2. 受保护的属性: 受保护的属性是以单下划线 _
开头的属性,它们建议在类的外部不直接访问,但可以从子类中访问。受保护的属性是一种更宽松的访问限制,用于指示这些属性应该被视为受保护的。 示例:
输出结果:
尽管受保护的属性和方法可以从外部访问,但是这种方式是一种约定,用于指示这些属性和方法应该被视为受保护的,不应该在类的外部直接访问。 总结: 私有属性和受保护的属性都是用于限制对类属性的访问。私有属性以双下划线 __
开头,只能在类的内部访问;受保护的属性以单下划线 _
开头,建议在类的外部不直接访问,但可以从子类中访问。这些属性只是一种约定,而不是真正的访问控制机制。
__slots__
是一个特殊的类属性,用于限制类的实例可以拥有的属性。 通过使用 __slots__
,你可以告诉Python仅为类的实例分配指定的属性,从而节省了内存空间。当你知道类的实例只需要固定的一组属性时,使用 __slots__
可以提高性能。 下面是一个示例,演示了如何使用 __slots__
:
输出结果:
在上面的示例中,我们定义了一个名为 MyClass
的类,并使用 __slots__
属性指定了类的实例只能拥有 attribute1
和 attribute2
这两个属性。 在类的 __init__
方法中,我们为这两个属性赋予了初始值。 创建 MyClass
的实例 obj
后,我们可以访问这两个属性的值。 然而,当我们尝试为 obj
的 attribute3
属性赋值时,会引发 AttributeError
异常。这是因为 __slots__
属性限制了实例只能拥有 attribute1
和 attribute2
这两个属性,无法为其他属性分配内存。 需要注意的是,__slots__
是一个类属性,而不是实例属性。它仅对类的实例起作用,不对类本身起作用。 使用 __slots__
可以有效地减少实例所占用的内存空间,但需要注意选择适当的属性列表,确保不会限制过多或过少的属性。
在Python中,__index__
是一个特殊方法(也称为魔术方法或双下划线方法),用于定义对象在进行整数索引时的行为。当对象被用作索引时,解释器会尝试调用该对象的__index__
方法来获取索引的整数值。 以下是__index__
方法的使用示例:
在上面的示例中,我们定义了一个名为MyIndexable
的类,它包含一个value
属性。我们实现了__index__
方法来返回value
属性的值。 然后,我们创建了一个MyIndexable
对象obj
,并使用__index__
方法来获取它的索引值。 另外,我们使用了列表的index
方法来查找元素'c'
的索引,这时列表会自动调用元素的__index__
方法来获取索引值。 需要注意的是,__index__
方法的返回值必须是整数类型。如果返回的值不是整数,会引发TypeError
异常。 __index__
方法通常与其他相关的魔术方法一起使用,例如__getitem__
用于实现索引操作,__setitem__
用于实现赋值操作等。
在Python中,我们可以使用动态存取属性的技术来在运行时添加、获取或修改对象的属性。这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动态存取属性的技术可以方便地在运行时处理对象的属性,但也可能破坏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因此,应该谨慎使用,并确保在必要的情况下进行适当的错误处理和验证。
在Python中,zip()
函数是一个内置函数,它接受多个可迭代对象作为参数,并返回一个将这些可迭代对象中对应元素打包成元组的迭代器。 以下是zip()
函数的语法:
其中,*iterables
表示一个或多个可迭代对象,可以是列表、元组、字符串等。 下面是一些使用zip()
函数的示例:
在第一个示例中,我们将两个可迭代对象numbers
和letters
传给zip()
函数,它返回一个迭代器,每次迭代都会返回一个由对应元素组成的元组。我们使用list()
函数将迭代器转换为列表,并打印结果。 在第二个示例中,我们传入了三个可迭代对象,并得到了一个包含每个可迭代对象对应元素的元组的迭代器。 在第三个示例中,我们使用zip()
函数进行解压缩,将一个包含元组的列表解压成两个分别包含对应元素的元组。 需要注意的是,当传入的可迭代对象的长度不一致时,zip()
函数会以最短的可迭代对象为准,不足的部分将被忽略。
鸭子类型是一种动态类型系统的概念,它强调在编程中关注对象的行为而不是具体的类型。根据鸭子类型的原则,只要一个对象具有特定的方法或属性,那么它就可以被视为具有相同的行为,而不需要显式地指定相同的类型。 在Python中,鸭子类型编程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1. 不依赖具体的类型:编写代码时,不需要关注对象的具体类型,而是关注对象是否具有所需的方法或属性。例如,如果一个对象具有read()
和write()
方法,那么它可以被当作文件对象来使用,而不需要是file
类型的实例。 2. 使用try-except语句:在使用某个方法或属性之前,可以使用try-except
语句来捕获可能的异常。如果对象具有所需的方法或属性,那么代码将正常执行;如果对象没有所需的方法或属性,那么会抛出异常,可以在except
块中处理该异常。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示例,演示了鸭子类型编程的概念:
在上面的示例中,我们定义了一个process_data()
函数,它接受一个对象作为参数。函数内部通过调用对象的read()
、process()
和write()
方法来处理数据。无论传入的对象是FileObject
还是DatabaseObject
,只要它们具有相应的方法,就可以被process_data()
函数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鸭子类型编程的核心是关注对象的行为而不是具体的类型。这种编程方式可以提高代码的灵活性和可复用性,但也需要保证对象在使用时确实具有所需的方法和属性,否则可能会导致运行时错误。
鸭子类型是一种动态类型系统的概念,它强调在编程中关注对象的行为而不是具体的类型。根据鸭子类型的原则,只要一个对象具有特定的方法或属性,那么它就可以被视为具有相同的行为,而不需要显式地指定相同的类型。 在Python中,鸭子类型编程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1. 不依赖具体的类型:编写代码时,不需要关注对象的具体类型,而是关注对象是否具有所需的方法或属性。例如,如果一个对象具有read()
和write()
方法,那么它可以被当作文件对象来使用,而不需要是file
类型的实例。 2. 使用try-except语句:在使用某个方法或属性之前,可以使用try-except
语句来捕获可能的异常。如果对象具有所需的方法或属性,那么代码将正常执行;如果对象没有所需的方法或属性,那么会抛出异常,可以在except
块中处理该异常。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示例,演示了鸭子类型编程的概念:
在上面的示例中,我们定义了一个process_data()
函数,它接受一个对象作为参数。函数内部通过调用对象的read()
、process()
和write()
方法来处理数据。无论传入的对象是FileObject
还是DatabaseObject
,只要它们具有相应的方法,就可以被process_data()
函数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鸭子类型编程的核心是关注对象的行为而不是具体的类型。这种编程方式可以提高代码的灵活性和可复用性,但也需要保证对象在使用时确实具有所需的方法和属性,否则可能会导致运行时错误。
在Python中,可以通过子类化内置类型来创建自定义的数据类型。内置类型,如list
、dict
、str
等,可以作为基类来定义子类,从而扩展或定制其行为。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示例,演示了如何子类化内置类型list
:
在上面的示例中,我们定义了一个名为MyList
的子类,它继承自内置类型list
。子类的构造函数__init__
通过super().__init__()
调用了父类list
的构造函数,以初始化列表的内容。 然后,我们在子类中添加了一个名为append
的方法,它在每次追加新元素时会打印一条消息。我们使用super().append(item)
调用了父类list
的append
方法,以确保新元素被正确添加到列表中。 通过子类化内置类型,我们可以在基本行为的基础上添加自定义的功能或修改现有的行为。这样可以根据特定需求创建更适合的数据类型。 需要注意的是,子类化内置类型有一些限制和注意事项。例如,某些内置类型的行为可能是通过C语言实现的,因此无法直接覆盖。此外,一些内置类型具有特殊的方法和行为,需要进行特殊处理。
在Python中,多重继承是一种继承机制,允许一个子类同时继承多个父类的属性和方法。子类可以通过多重继承来获得多个父类的特性,并可以在此基础上添加自己的特性。 多重继承的语法是,在子类的类定义中,使用逗号分隔多个父类的名称。例如,class SubClass(ParentClass1, ParentClass2):
。 当一个子类继承自多个父类时,Python使用方法解析顺序(Method Resolution Order, MRO)来确定方法的调用顺序。MRO是一个线性顺序列表,它定义了从子类到父类的方法查找顺序。 Python使用C3线性化算法来计算MRO。该算法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子类的方法优先于父类的方法。 2. 多个父类的方法按照它们在类定义中出现的顺序进行查找。 3. 如果多个父类具有相同的方法,只有第一个父类的方法会被调用,后续的父类方法将被忽略。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示例,演示了多重继承和方法解析顺序:
在上面的示例中,我们定义了两个父类A
和B
,它们都有一个名为method
的方法。然后,我们定义了两个子类C
和D
,它们分别继承自不同的父类。 当我们创建子类C
的实例c
并调用c.method()
时,Python会按照MRO的顺序查找方法。由于C
继承自A
和B
,而A
在B
之前出现,所以A
的方法会被调用,输出"A"。 同样,当我们创建子类D
的实例d
并调用d.method()
时,Python会按照MRO的顺序查找方法。由于D
继承自B
和A
,而B
在A
之前出现,所以B
的方法会被调用,输出"B"。 需要注意的是,方法解析顺序对于多重继承的冲突解决非常重要。如果多个父类具有相同的方法,那么在子类中选择正确的方法调用顺序非常重要。
在Python中,混入类(Mixin Clas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类,用于向其他类提供额外的功能,而不需要使用继承的方式。 混入类通常包含一组方法或属性,这些方法或属性可以被其他类直接引用或继承。通过使用混入类,我们可以在不修改原有类的情况下,为其添加新的功能。 混入类的命名通常以Mixin结尾,以便与普通类进行区分。混入类本身不能被实例化,它只能被其他类继承或引用。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示例,演示了混入类的使用:
在上面的示例中,我们定义了一个名为PrintMixin
的混入类,它包含一个名为print_hello
的方法。然后,我们定义了一个名为MyPrinter
的类,它继承自混入类PrintMixin
。 通过继承混入类,类MyPrinter
可以直接使用混入类中定义的方法print_hello
,并将其作为自己的方法来调用。 混入类的使用场景非常广泛,它可以用于向多个类添加相同的功能,提高代码的重用性和可维护性。通过使用混入类,我们可以将功能模块化,使得代码更加清晰和可扩展。 需要注意的是,混入类不应该包含任何状态(即实例属性),它们应该只包含方法和类属性。因为混入类的目的是为其他类提供额外的功能,而不是作为独立的实体存在.
混入类和继承的区别
在Python中,TypedDict
是一种用于定义具有特定键和值类型的字典的类型提示工具。它是Python 3.8版本中引入的,并且需要使用typing
模块进行导入。 TypedDict
允许我们为字典的键和值指定类型注解,以提供更严格的类型检查和类型提示。以下是一个示例:
在上面的示例中,我们定义了一个名为Person
的TypedDict
,它具有两个键:name
和age
。我们在键后面使用冒号(:
)指定了键的类型注解,以及值的类型注解。 然后,我们可以使用Person
类型来注解一个字典变量person
,并确保该字典的键和值类型与Person
类型定义匹配。 TypedDict
提供了更强的类型约束,可以在静态类型检查工具(如mypy)或IDE中提供更准确的类型提示。它适用于需要对字典的结构和类型进行严格控制的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TypedDict
只在运行时对字典进行类型检查,而不是在编译时。因此,它不能完全替代编写健壮的输入验证和数据校验代码。
typing.cast
是Python中的一个类型提示工具函数,它用于显式地指定一个对象的类型,并返回该对象的类型转换后的结果。 cast
函数的签名如下:
其中,type
参数是目标类型,value
参数是要进行类型转换的对象。cast
函数会将value
对象转换为type
类型,并返回转换后的结果。 以下是一个示例:
在上面的示例中,我们将字符串num_str
通过cast
函数转换为整数类型int
。尽管num_str
的类型是字符串,但我们使用cast
函数显式地指定了目标类型为整数,并得到了转换后的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cast
函数并不会进行实际的类型检查或类型转换。它仅仅是一个类型提示工具,用于向静态类型检查器(如mypy)提供额外的信息,以便进行更准确的类型推断和类型检查。 在使用cast
函数时,应该谨慎使用,并确保对象的实际类型与指定的目标类型是兼容的,以避免运行时错误。
在Python中,我们可以使用泛化类(Generic Class)来实现具有通用性的类,以便在不同的类型上使用相同的代码。泛化类可以与类型参数一起使用,这样我们就可以在类定义中使用这些参数来表示不确定的类型。 以下是一个示例,展示如何使用泛化类来实现一个通用的堆栈类:
在上面的示例中,我们使用typing
模块中的TypeVar
来定义一个类型变量T
。然后,在类定义中使用Generic[T]
来表示这是一个泛化类,并且T
是一个类型参数。 在类的方法中,我们可以使用类型参数T
来表示不确定的类型。例如,在push
方法中,我们接受一个类型为T
的参数,并将其添加到堆栈中。在pop
方法中,我们使用类型参数T
来指定返回值的类型。 使用泛化类时,我们可以在实例化类时指定具体的类型,或者让类型推断机制自动推断类型。以下是一些示例:
通过使用泛化类,我们可以在不同的类型上使用相同的代码逻辑,从而实现更通用、可重用的类。
在Python中,运算符重载(Operator Overloading)是指通过特殊的方法(也称为魔术方法或双下划线方法)来定义自定义类型的行为,使其支持标准的运算符操作。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运算符重载方法及其对应的运算符:
__add__(self, other)
: 运算符 +
的重载方法,用于实现两个对象相加的操作。
__sub__(self, other)
: 运算符 -
的重载方法,用于实现两个对象相减的操作。
__mul__(self, other)
: 运算符 *
的重载方法,用于实现两个对象相乘的操作。
__div__(self, other)
: 运算符 /
的重载方法,用于实现两个对象相除的操作。
__eq__(self, other)
: 运算符 ==
的重载方法,用于实现两个对象相等比较的操作。
__lt__(self, other)
: 运算符 <
的重载方法,用于实现两个对象小于比较的操作。
__gt__(self, other)
: 运算符 >
的重载方法,用于实现两个对象大于比较的操作。 以下是一个示例,展示如何在自定义类中重载运算符:
在上面的示例中,我们定义了一个Point
类,重载了__add__
方法和__eq__
方法。通过重载__add__
方法,我们实现了两个Point
对象的相加操作,以及Point
对象和整数/浮点数的相加操作。通过重载__eq__
方法,我们实现了Point
对象的相等比较操作。 通过运算符重载,我们可以使自定义类的对象支持与标准类型相同的操作,从而增强了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用性。
在Python中,iter()
是一个内置函数,用于返回一个可迭代对象的迭代器。 可迭代对象是指实现了__iter__()
方法或__getitem__()
方法的对象。迭代器是一个实现了__iter__()
方法和__next__()
方法的对象。iter()
函数接受一个可迭代对象作为参数,并返回该可迭代对象的迭代器。 以下是iter()
函数的语法:
其中,iterable
是要转换为迭代器的可迭代对象。 以下是一个示例,展示如何使用iter()
函数:
在上面的示例中,我们将列表numbers
传递给iter()
函数,返回一个迭代器对象iter_numbers
。然后,我们使用next()
函数来逐个获取迭代器中的元素。 当迭代器中没有更多的元素可供获取时,next()
函数会引发StopIteration
异常。因此,在使用next()
函数时,我们需要注意处理该异常。 另外,我们也可以使用for
循环来迭代一个迭代器对象,而不需要显式地调用next()
函数:
上述代码将输出与之前相同的结果。
可迭代对象(Iterable)和迭代器(Iterator)是Python中用于迭代操作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之间有一些区别: 1. 可迭代对象(Iterable): - 可迭代对象是指实现了__iter__()
方法或__getitem__()
方法的对象。 - 可迭代对象可以使用for
循环进行迭代,也可以使用内置函数iter()
将其转换为迭代器。 - 可迭代对象每次迭代都会返回一个新的迭代器。 2. 迭代器(Iterator): - 迭代器是指实现了__iter__()
方法和__next__()
方法的对象。 - 迭代器用于从可迭代对象中逐个获取元素,每次调用__next__()
方法返回迭代对象中的下一个元素。 - 迭代器具有内部状态,可以记住当前迭代的位置。 - 当迭代器中没有更多的元素可供获取时,调用__next__()
方法会引发StopIteration
异常。 下面是一个示例,展示可迭代对象和迭代器的区别:
在上述示例中,numbers
是一个可迭代对象,我们可以使用for
循环对其进行迭代。同时,我们可以使用iter()
函数将其转换为一个迭代器对象iter_numbers
,然后使用next()
函数逐个获取迭代器中的元素。 需要注意的是,可迭代对象每次迭代都会返回一个新的迭代器对象,而迭代器具有内部状态,可以记住当前迭代的位置。当迭代器中没有更多的元素可供获取时,调用next()
方法会引发StopIteration
异常。
生成器(Generator)是一种特殊的迭代器,它可以使用函数和yield
语句来定义。生成器函数可以逐个产生元素,而不需要一次性生成所有元素。 以下是一个示例,展示如何使用生成器函数创建生成器:
在上述示例中,我们定义了一个生成器函数countdown()
,它使用while
循环和yield
语句逐个产生元素。我们通过调用生成器函数来创建一个生成器对象generator
。 然后,我们使用next()
函数逐个获取生成器中的元素。每次调用next()
函数时,生成器函数会从上次暂停的位置继续执行,直到遇到下一个yield
语句。 需要注意的是,当生成器中没有更多的元素可供获取时,再次调用next()
函数会引发StopIteration
异常。 生成器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们在迭代过程中保持状态,而不是一次性生成所有元素。这使得生成器非常适合处理大量数据或无限序列,因为它们只在需要时产生元素,从而节省了内存和计算资源。 除了使用生成器函数创建生成器之外,还可以使用生成器表达式来创建生成器。生成器表达式与列表推导式类似,但使用圆括号而不是方括号。 以下是使用生成器表达式创建生成器的示例:
在上述示例中,我们使用生成器表达式(num for num in numbers if num % 2 == 0)
创建了一个生成器对象generator
。该生成器对象会逐个产生列表numbers
中满足条件的偶数。
在Python中,上下文管理器(Context Manager)是一种用于管理资源的对象,它定义了在进入和退出特定代码块时要执行的操作。上下文管理器通常用于确保资源的正确分配和释放,例如打开和关闭文件、获取和释放锁等。 上下文管理器可以使用两种方式来实现:通过类实现和通过装饰器实现。 1. 类实现上下文管理器: - 通过定义一个类,并在类中实现__enter__()
和__exit__()
方法来创建上下文管理器。 - __enter__()
方法在进入代码块前执行,通常用于获取资源或执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并将资源返回给调用者。 - __exit__()
方法在退出代码块时执行,通常用于释放资源或执行清理操作。 - 如果在代码块中发生异常,异常会被传递给__exit__()
方法处理,可以在__exit__()
方法中进行异常处理和日志记录等操作。 以下是一个使用类实现上下文管理器的示例:
在上述示例中,我们定义了一个上下文管理器类MyContextManager
,并在__enter__()
方法中执行进入代码块前的操作,在__exit__()
方法中执行退出代码块时的操作。 然后,我们使用with
语句来使用上下文管理器。在with
代码块中,我们可以执行需要的操作,而不需要手动调用__enter__()
和__exit__()
方法。如果在代码块中发生异常,异常会被传递给__exit__()
方法处理。 2. 装饰器实现上下文管理器: - 通过使用@contextlib.contextmanager
装饰器和生成器函数来创建上下文管理器。 - 在生成器函数内部,使用yield
语句将控制权暂时交给调用者,并在yield
语句前后执行进入和退出代码块的操作。 - 调用者可以使用with
语句来使用上下文管理器,而不需要手动调用__enter__()
和__exit__()
方法。 以下是一个使用装饰器实现上下文管理器的示例:
在上述示例中,我们使用@contextmanager
装饰器将生成器函数my_context_manager()
转换为上下文管理器。在生成器函数内部,我们使用yield
语句将控制权交给调用者,并在yield
语句前后执行进入和退出代码块的操作。 然后,我们使用with
语句来使用上下文管理器。在with
代码块中,我们可以执行需要的操作,而不需要手动调用__enter__()
和__exit__()
方法。如果在代码块中发生异常,异常会被传递给生成器函数中的except
块处理。 上下文管理器是一种非常有用的编程模式,它可以确保资源的正确分配和释放,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健壮性。
下面是几个使用Python实现并发的示例: 1. 多线程并发下载文件: 使用threading
模块创建多个线程,每个线程负责下载一个文件。
这些示例展示了不同的并发编程方式,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多线程适用于I/O密集型任务,多进程适用于CPU密集型任务,而异步编程适用于高并发的网络请求等场景。
在Python中,可以使用multiprocessing.Pool
类来自建进程池,以实现并发执行多个任务的目的。进程池可以提高任务的执行效率,减少创建和销毁进程的开销。 下面是一个使用multiprocessing.Pool
自建进程池的示例:
在上述示例中,我们首先创建了一个进程池对象pool
,通过指定processes
参数来设置进程的数量。然后,我们定义了一个任务处理函数process_task
,该函数用于处理每个任务。 接着,我们创建了一个任务列表tasks
,其中包含了需要处理的多个任务。使用pool.map()
方法,我们将任务列表和任务处理函数作为参数传递给进程池,进程池会自动将任务分配给空闲的进程进行处理。 最后,我们关闭进程池并调用pool.join()
方法,以等待所有任务执行完毕。 需要注意的是,进程池在执行任务时会自动管理进程的创建和销毁,因此不需要手动创建和销毁进程。进程池内部会维护一个进程队列,根据任务的数量和进程池的大小来动态分配任务给进程
concurrent.futures
是Python标准库中的一个模块,提供了高级的并发编程接口,用于管理并发任务的执行和结果的获取。它建立在threading
和multiprocessing
模块之上,提供了线程池和进程池的实现。 concurrent.futures
模块主要包含以下两个类: 1. ThreadPoolExecutor
:线程池执行器,用于管理线程池并发执行任务。 2. ProcessPoolExecutor
:进程池执行器,用于管理进程池并发执行任务。 这两个执行器类都实现了Executor
接口,提供了一系列方法来提交任务、获取结果、关闭执行器等。 下面是一个使用concurrent.futures
模块的示例:
在上述示例中,我们首先创建了一个线程池执行器executor
,通过指定max_workers
参数来设置线程的数量。然后,我们定义了一个任务处理函数process_task
,该函数用于处理每个任务。 接着,我们创建了一个任务列表tasks
,其中包含了需要处理的多个任务。使用executor.submit()
方法,我们将任务处理函数和任务作为参数提交给线程池执行器,它会自动将任务分配给空闲的线程进行处理,并返回一个Future
对象。 最后,我们使用concurrent.futures.as_completed()
函数来迭代Future
对象,获取任务的结果。as_completed()
函数会返回一个迭代器,按照任务的完成顺序返回Future
对象。我们通过调用future.result()
方法获取每个任务的结果,并进行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ThreadPoolExecutor
或ProcessPoolExecutor
时,我们使用了with
语句来自动管理执行器的创建和关闭。在with
代码块中,我们可以提交任务、获取结果等操作。执行器会在代码块结束时自动关闭,释放资源。
使用concurrent.futures
模块可以方便地实现并发下载任务。下面是一个使用ThreadPoolExecutor
来并发下载文件的示例代码:
在上述示例中,我们首先定义了一个download_file
函数,用于下载指定URL的文件。该函数使用requests
库发送HTTP请求并将响应内容写入本地文件。 然后,我们创建了一个文件下载链接列表urls
,其中包含了需要下载的文件的URL。 接下来,我们创建了一个线程池执行器executor
,并使用executor.submit()
方法将下载任务提交给线程池执行器。submit()
方法返回一个Future
对象,表示任务的执行结果。 最后,我们使用concurrent.futures.as_completed()
函数来迭代Future
对象,获取下载任务的结果。as_completed()
函数会返回一个迭代器,按照任务的完成顺序返回Future
对象。我们通过调用future.result()
方法获取每个任务的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ThreadPoolExecutor
时,我们使用了with
语句来自动管理执行器的创建和关闭。在with
代码块中,我们可以提交任务、获取结果等操作。执行器会在代码块结束时自动关闭,释放资源。
要显示下载进度,可以使用tqdm
库来实现。tqdm
是一个用于在命令行界面中显示进度条的库。 下面是一个使用concurrent.futures
和tqdm
来显示下载进度的示例代码:
在上述示例中,我们首先引入了tqdm
库,并在download_file
函数中创建了一个tqdm
进度条对象progress_bar
。我们使用stream=True
参数来启用流式下载,这样可以实时获取下载的数据,并根据数据的大小更新进度条。 然后,我们通过response.headers.get('content-length', 0)
获取到文件的总大小,并将其传递给tqdm
进度条对象的total
参数。 在文件写入的循环中,我们使用tqdm
的update()
方法来更新进度条的当前值,len(data)
表示当前写入的数据块大小。 最后,我们在循环结束后调用progress_bar.close()
来关闭进度条。
Python asyncio(异步I/O)是一种基于事件循环的异步编程库,用于编写高效的并发代码。它提供了一种协程(coroutine)的方式,使得编写异步代码更加简洁和可读。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示例,展示如何使用asyncio
来执行异步任务:
在上述示例中,我们定义了一个hello
协程函数,其中包含了一个异步的打印任务和一个异步的等待任务。通过使用await
关键字,我们可以在协程中等待其他协程的完成。 然后,我们定义了一个main
协程函数,它使用asyncio.gather
函数来并发执行多个协程任务。 最后,我们使用asyncio.run
函数来运行main
协程函数,从而启动整个异步程序。 需要注意的是,asyncio
在Python 3.7及以上版本中是一个内置的标准库,可以直接使用。在旧版本的Python中,你可能需要通过pip
来安装asyncio
库。
在Python中,可以使用asyncio.ensure_future
或asyncio.create_task
来将可调用对象转换为可异步调用的对象。这样可以在异步程序中并发地执行多个可调用对象。 下面是一个示例代码,展示如何使用asyncio.ensure_future
来异步调用可调用对象:
在上述示例中,我们定义了两个异步函数hello
和world
,它们分别打印"Hello"和"World"。 然后,在main
函数中,我们使用asyncio.ensure_future
将这两个异步函数转换为可异步调用的对象task1
和task2
。 最后,我们使用asyncio.gather
来并发地执行这两个任务。 另外,从Python 3.7开始,可以使用asyncio.create_task
来实现相同的效果:
这两种方法都可以将可调用对象转换为可异步调用的对象,以便在异步程序中并发地执行多个任务。
在Python中,从Python 3.7开始,我们可以使用asyncio
库来创建异步上下文管理器。异步上下文管理器是一种特殊的对象,它可以在异步代码中使用async with
语法来管理资源的获取和释放。 下面是一个示例代码,展示如何创建和使用异步上下文管理器:
在上述示例中,我们定义了一个AsyncContextManager
类,它实现了__aenter__
和__aexit__
方法。这两个方法分别在进入和退出异步上下文时被调用。 在__aenter__
方法中,我们可以执行一些异步操作来获取资源。在这个示例中,我们使用await asyncio.sleep(1)
模拟获取资源的耗时操作,并返回一个表示资源的字符串。 在__aexit__
方法中,我们可以执行一些异步操作来释放资源。在这个示例中,我们同样使用await asyncio.sleep(1)
模拟释放资源的耗时操作。 然后,在main
协程函数中,我们使用async with
语法来使用异步上下文管理器。在进入上下文时,会调用__aenter__
方法,获取资源并将其赋值给resource
变量。然后,在退出上下文时,会调用__aexit__
方法,释放资源。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示例使用asyncio.run
来运行main
协程函数,从而启动整个异步程序。
在Python中,从Python 3.6开始,我们可以使用async for
语法来进行异步迭代,以及使用异步可迭代对象来支持异步迭代操作。 异步迭代是指在迭代过程中可以暂停和恢复执行,以便在等待异步操作完成时不阻塞事件循环。 下面是一个示例代码,展示如何进行异步迭代和使用异步可迭代对象:
在上述示例中,我们定义了一个AsyncIterable
类,它实现了__aiter__
和__anext__
方法。__aiter__
方法返回一个异步迭代器对象,而__anext__
方法定义了异步迭代的行为。 在__anext__
方法中,我们使用await asyncio.sleep(1)
模拟异步操作的等待时间。然后,我们从数据列表中取出一个元素并返回。 然后,在main
协程函数中,我们使用async for
语法来进行异步迭代。在每次迭代时,会调用__anext__
方法来获取下一个元素,并在等待异步操作完成时暂停执行。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示例使用asyncio.run
来运行main
协程函数,从而启动整个异步程序。
在Python中,可以使用类型提示来指定异步对象的类型。从Python 3.5开始,引入了typing
模块,其中包含了一些用于异步编程的类型提示工具。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用于异步对象类型提示的工具: 1. typing.Coroutine
: 用于指定协程函数的返回类型。 2. typing.Awaitable
: 用于指定一个对象是可等待的,可以使用await
关键字来等待其完成。 3. typing.AsyncIterable
: 用于指定异步可迭代对象的类型。 4. typing.AsyncIterator
: 用于指定异步迭代器的类型。 5. typing.AsyncContextManager
: 用于指定异步上下文管理器的类型。 下面是一个示例代码,展示如何使用这些类型提示工具:
在上述示例中,我们定义了几个异步函数,每个函数使用不同的类型提示来指定返回类型。 在foo
函数中,我们使用Coroutine
类型提示来指定返回的协程对象的类型。 在bar
函数中,我们使用Awaitable
类型提示来指定返回的对象是可等待的。 在baz
函数中,我们使用AsyncIterable
类型提示来指定返回的对象是异步可迭代的。 在qux
函数中,我们使用AsyncIterator
类型提示来指定返回的对象是异步迭代器。 在spam
函数中,我们使用AsyncContextManager
类型提示来指定返回的对象是异步上下文管理器。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示例使用asyncio.run
来运行每个异步函数,从而启动相应的异步程序。
在Python中,可以使用动态属性来访问JSON数据。动态属性允许我们在对象上创建或修改属性,从而实现对JSON数据的灵活访问。 下面是一个示例代码,展示如何使用动态属性访问JSON数据:
在上述示例中,我们定义了一个名为JSONData
的类,它接受一个JSON字符串作为输入,并将其解析为Python对象。在__getattr__
方法中,我们通过检查属性名是否存在于JSON数据中,来动态地返回相应的属性值。 如果属性值是一个字典,我们将其封装在一个新的JSONData
对象中,以便可以继续使用动态属性访问其子属性。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属性名在JSON数据中不存在,我们抛出一个AttributeError
异常,以模拟标准对象的行为。
在Python中,可以使用装饰器和特性(property)来定义一个特性工厂函数。特性工厂函数可以帮助我们在多个类中创建具有相似行为的特性。 下面是一个示例代码,展示如何定义一个特性工厂函数:
在上述示例中,我们定义了一个名为factory_func
的特性工厂函数。该函数接受一个getter
参数,用于定义特性的获取方法。 在MyClass
类中,我们使用@factory_func
装饰器来创建特性。装饰器会将my_property
方法作为getter
参数传递给特性工厂函数,并返回一个特性对象。特性对象可以像普通属性一样被访问和设置。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使特性工厂函数正常工作,我们需要在类中定义与特性同名的方法,并使用特性的setter
装饰器来定义设置方法
属性描述符是一种特殊的Python对象,用于控制属性的访问和赋值行为。属性描述符可以通过定义__get__
、__set__
和__delete__
方法来实现对属性的定制。 下面是一个示例代码,展示如何定义一个属性描述符:
在上述示例中,我们定义了一个名为Descriptor
的属性描述符类。该类实现了__get__
、__set__
和__delete__
方法来控制属性的获取、赋值和删除行为。 在MyClass
类中,我们将Descriptor
类的实例作为类属性descriptor
。当我们通过对象访问descriptor
属性时,会自动调用属性描述符的相应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属性描述符通常作为类属性使用,而不是实例属性。当我们通过对象访问属性时,Python会自动查找类中是否定义了相应的属性描述符,并调用其方法来实现属性的定制行为。
__init_subclass__
是一个特殊的类方法,它在Python 3.6中引入。当一个类被子类化时,如果父类定义了__init_subclass__
方法,那么在子类定义时会自动调用该方法。 __init_subclass__
方法具有以下语法:
在上述示例中,当定义Child
类时,会自动调用Parent
类的__init_subclass__
方法。cls
参数是Child
类的类对象,kwargs
参数是传递给Child
类的关键字参数。 __init_subclass__
方法常用于在子类定义时执行一些初始化操作或进行元编程。它可以用来检查子类的属性、注册子类到某个注册表中,或者动态修改子类的行为等。 需要注意的是,__init_subclass__
方法在父类的定义中只会被调用一次,即在子类定义时。如果子类被多次继承,__init_subclass__
方法只会在最顶层的父类中被调用
示例
当子类化一个父类时,可以使用__init_subclass__
方法来自动注册子类,并在子类定义时进行一些初始化操作。以下是一个示例:
在上述示例中,PluginRegistry
类定义了一个plugins
列表属性,并实现了__init_subclass__
方法。当PluginA
和PluginB
类被定义时,它们会自动调用PluginRegistry
类的__init_subclass__
方法,并将自身注册到plugins
列表中。 最后,我们打印PluginRegistry.plugins
列表,可以看到它包含了PluginA
和PluginB
类的类对象。 这个示例展示了如何使用__init_subclass__
方法来自动注册子类,并在子类定义时进行一些初始化操作。这种模式在插件注册和扩展的场景中非常有用。
类装饰器是一种用于增强类功能的技术。它可以在不修改原始类定义的情况下,通过在类定义前添加装饰器来对类进行修改或扩展。 以下是一个示例,展示如何使用类装饰器增强类的功能:
在上述示例中,add_extra_methods
是一个类装饰器函数。它接受一个类对象作为参数,并在其中定义了一个额外的方法extra_method
。然后,将这个额外方法添加到原始类对象中,并返回修改后的类对象。 使用@add_extra_methods
装饰器,我们将MyClass
类传递给add_extra_methods
函数并进行装饰。这样,在类定义完成后,MyClass
类就会被修改并添加了额外的方法extra_method
。 最后,我们创建了MyClass
类的实例,并调用了原始类中的方法existing_method
和通过装饰器添加的方法extra_method
。 这个示例展示了如何使用类装饰器来增强类的功能。通过类装饰器,我们可以在不修改原始类定义的情况下,对类进行修改或扩展。
元类编程是指在Python中使用元类来动态创建和修改类对象的技术。 元类是类的类,它定义了类对象的行为和属性。在Python中,每个类都有一个元类,默认情况下是type
类。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定义自己的元类来控制类对象的创建和行为。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示例,展示了如何使用元类来自定义类的行为:
在上述示例中,我们定义了一个名为MyMetaClass
的元类,它继承自type
类。在元类中,我们重写了__new__
方法,该方法在创建类对象时被调用。在__new__
方法中,我们可以在创建类对象之前进行一些操作,例如打印类的名称、基类和属性。 然后,我们定义了一个名为MyClass
的类,并将其元类设置为MyMetaClass
。当我们创建MyClass
类对象时,会自动调用MyMetaClass
的__new__
方法,并输出类的相关信息。 元类编程非常强大,它可以用于实现许多高级功能,例如对象关系映射(ORM)、插件系统、动态代码生成等。 需要注意的是,元类编程是一种高级技术,通常在特定的场景中使用。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不需要直接使用元类,而是使用类装饰器、继承、组合等更简单的技术来实现类的定制和扩展。
元类可以用来定制类的创建和行为。通过定义自己的元类,我们可以控制类对象的生成过程,并在创建类时进行一些自定义操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用例,展示了如何使用元类来定制类: 1. 修改类的属性和方法: 通过定义元类的__new__
方法,我们可以在创建类对象时修改类的属性和方法。
在上述示例中,我们定义了一个名为MyMetaClass
的元类,重写了__new__
方法。在__new__
方法中,我们向类的属性字典中添加了一个名为x
的属性,并定义了一个名为foo
的方法。 然后,我们定义了一个名为MyClass
的类,并将其元类设置为MyMetaClass
。当我们创建MyClass
类对象时,会自动调用MyMetaClass
的__new__
方法,并修改类的属性和方法。 最后,我们创建了MyClass
类的实例,并访问了修改后的属性和调用了新增的方法。 2. 检查类的属性和方法: 通过定义元类的__init__
方法,我们可以在类对象创建后检查其属性和方法。
在上述示例中,我们定义了一个名为MyMetaClass
的元类,并重写了__init__
方法。在__init__
方法中,我们打印了类的名称、基类和属性。 然后,我们定义了一个名为MyClass
的类,并将其元类设置为MyMetaClass
。当我们创建MyClass
类对象时,会自动调用MyMetaClass
的__init__
方法,并检查类的属性和方法。 3. 控制类的创建过程: 通过定义元类的__call__
方法,我们可以控制类对象的创建过程,包括类的实例化过程。
在上述示例中,我们定义了一个名为MyMetaClass
的元类,并重写了__call__
方法。在__call__
方法中,我们控制了类的实例化过程,并打印了类的名称。 然后,我们定义了一个名为MyClass
的类,并将其元类设置为MyMetaClass
。当我们创建MyClass
类的实例时,会自动调用MyMetaClass
的__call__
方法,并控制类的实例化过程。 元类编程是一种高级技术,通常在特定的场景中使用。它可以用于实现许多高级功能,例如对象关系映射(ORM)、插件系统、动态代码生成等。
__prepare__
方法是元类中的一个特殊方法,它用于控制类定义中的属性和方法的存储方式。当使用元类创建类对象时,Python会调用元类的__prepare__
方法来创建一个存储属性和方法的字典,然后将其传递给__new__
和__init__
方法。 以下是一个示例,展示了如何使用__prepare__
方法来自定义类定义中属性和方法的存储方式:
在上述示例中,我们定义了一个名为MyMetaClass
的元类,并重写了__prepare__
方法。在__prepare__
方法中,我们返回了一个字典{'x': 1}
作为属性和方法的存储方式。 然后,我们定义了一个名为MyClass
的类,并将其元类设置为MyMetaClass
。当我们访问MyClass
类的属性x
时,会自动调用MyMetaClass
的__prepare__
方法,并返回存储属性和方法的字典。 需要注意的是,__prepare__
方法在Python 3.6及以上版本中引入,用于支持类定义中属性的顺序。在之前的Python版本中,类定义中属性的顺序是不确定的。
- Fluent Python
- 一、python数据模型
- 1.1.__getitem__
- 1.2.__len__
- 1.3.__str__和__repr__
- 二、丰富的序列
- 2.1.列表推导式
- 2.2.map和filter
- 2.3.生成器表达式
- 2.4.序列和可迭代对象拆包
- 2.5.序列模式匹配
- 三、字典和集合
- 3.1.字典推导式
- 3.2.defaultdict
- 3.3.__missing__
- 3.4.collections.ChainMap
- 3.5.collections.Counter
- 3.6.shelve.Shelf
- 3.7.UserDict
- 四、Unicode文本和字节序列
- 4.1.处理UnicodeEncodeError
- 4.2.处理UnicodeDecodeError
- 五、数据类型构建器
- 5.1.具名元祖
- 5.2.@dataclass
- 六、对象引用、可变性和垃圾回收
- 6.1.默认做浅拷贝
- 6.2.函数的参数是引用时
- 6.3.del和垃圾回收
- 七、函数是一等对象
- 7.1.把函数视为对象
- 7.2.高阶函数
- 7.3.匿名函数
- 7.4.用户自定义的可调用对象
- 7.5.从位置参数到仅限关键字参数
- 7.6.支持函数式编程的包
- 八、函数中的类型提示
- 8.1.注解中可用的类型
- 九、装饰器和闭包
- 9.1.装饰器基础知识
- 9.2.何时执行装饰器
- 9.3.闭包
- 9.4.functools.wrap
- 9.5.参数化装饰器
- 十、使用一等函数实现设计模式
- 10.1.使用装饰器改进策略模式
- 十一、符合python风格的对象
- 11.1.classmethod
- 11.2.staticmethod
- 11.3.格式化显示
- 11.4.私有属性和受保护的属性
- 11.5.__slot__
- 十二、序列的特殊方法
- 12.1.__index__
- 12.2.动态存取属性
- 12.3.zip函数
- 十三、接口、协议和抽象基类
- 13.1.鸭子类型编程
- 13.2.抽象基类
- 14、继承
- 14.1.子类化内置类型
- 14.2.多重继承和方法解析顺序
- 14.3.混入类
- 十五、类型提示进阶
- 15.1.TypedDict
- 15.2.类型矫正
- 15.3.泛化类
- 十六、运算符重载
- 16.1.运算符重载入门
- 十七、迭代器、生成器和经典协程
- 17.1.iter函数
- 17.2.可迭代对象与迭代器的区别
- 17.3.生成器
- 十八、with、match和else块
- 18.1.上下文管理器
- 十九、Python并发模型
- 19.1.GIL
- 19.2.并发示例
- 19.3.自建进程池
- 二十、并发执行器
- 20.1.concurrent.futures
- 20.2.使用concurrent.futures模块下载
- 20.3.显示下载进度
- 二十一、异步编程
- 21.1.asyncio示例
- 21.2.可异步调用对象
- 21.3.异步上下文管理器
- 21.4.异步和异步可迭代对象
- 21.5.异步对象的类型提示
- 二十二、动态属性和特性
- 22.1.使用动态属性访问json数据
- 22.2.定义一个特性工程函数
- 22.3.处理属性的重要属性和函数
- 二十三、属性描述符
- 23.1.描述符
- 23.2.描述符用法建议
- 二十四、类元编程
- 24.1.身为对象的类
- 24.2.type内置的类工程函数
- 24.3.__init_subclass__
- 24.4.使用类装饰器增加类的功能
- 24.5.元类入门
- 24.6.元类如何定制类
- 24.7.使用元类的__prepare__方法
class
MyList:
def
__init__(
self
):
self
.data
=
[
1
,
2
,
3
,
4
,
5
]
def
__getitem__(
self
, index):
return
self
.data[index]
# 创建一个MyList对象
my_list
=
MyList()
# 使用索引访问元素
print
(my_list[
0
])
# 输出: 1
print
(my_list[
3
])
# 输出: 4
class
MyList:
def
__init__(
self
):
self
.data
=
[
1
,
2
,
3
,
4
,
5
]
def
__getitem__(
self
, index):
return
self
.data[index]
# 创建一个MyList对象
my_list
=
MyList()
# 使用索引访问元素
print
(my_list[
0
])
# 输出: 1
print
(my_list[
3
])
# 输出: 4
class
MyList:
def
__init__(
self
):
self
.items
=
[]
def
__len__(
self
):
return
len
(
self
.items)
def
add_item(
self
, item):
self
.items.append(item)
my_list
=
MyList()
my_list.add_item(
"apple"
)
my_list.add_item(
"banana"
)
my_list.add_item(
"orange"
)
print
(
len
(my_list))
# 输出:3
class
MyList:
def
__init__(
self
):
self
.items
=
[]
def
__len__(
self
):
return
len
(
self
.items)
def
add_item(
self
, item):
self
.items.append(item)
my_list
=
MyList()
my_list.add_item(
"apple"
)
my_list.add_item(
"banana"
)
my_list.add_item(
"orange"
)
print
(
len
(my_list))
# 输出:3
class
Point:
def
__init__(
self
, x, y):
self
.x
=
x
self
.y
=
y
def
__str__(
self
):
return
f
"Point({self.x}, {self.y})"
def
__repr__(
self
):
return
f
"Point({self.x}, {self.y})"
# 创建一个Point对象
p
=
Point(
3
,
4
)
# 打印输出对象
print
(p)
# 输出: Point(3, 4)
# 调试输出对象
print
(
repr
(p))
# 输出: Point(3, 4)
class
Point:
def
__init__(
self
, x, y):
self
.x
=
x
self
.y
=
y
def
__str__(
self
):
return
f
"Point({self.x}, {self.y})"
def
__repr__(
self
):
return
f
"Point({self.x}, {self.y})"
# 创建一个Point对象
p
=
Point(
3
,
4
)
# 打印输出对象
print
(p)
# 输出: Point(3, 4)
# 调试输出对象
print
(
repr
(p))
# 输出: Point(3, 4)
[expression
for
item
in
iterable
if
condition]
[expression
for
item
in
iterable
if
condition]
python
squares
=
[x
*
*
2
for
x
in
range
(
1
,
11
)]
print
(squares)
# 输出: [1, 4, 9, 16, 25, 36, 49, 64, 81, 100]
python
squares
=
[x
*
*
2
for
x
in
range
(
1
,
11
)]
print
(squares)
# 输出: [1, 4, 9, 16, 25, 36, 49, 64, 81, 100]
string
=
"hello world"
uppercase_chars
=
[char.upper()
for
char
in
string]
print
(uppercase_chars)
# 输出: ['H', 'E', 'L', 'L', 'O', ' ', 'W', 'O', 'R', 'L', 'D']
string
=
"hello world"
uppercase_chars
=
[char.upper()
for
char
in
string]
print
(uppercase_chars)
# 输出: ['H', 'E', 'L', 'L', 'O', ' ', 'W', 'O', 'R', 'L', 'D']
list1
=
[
1
,
2
,
3
]
list2
=
[
'a'
,
'b'
,
'c'
]
result
=
[(x, y)
for
x
in
list1
for
y
in
list2]
print
(result)
# 输出: [(1, 'a'), (1, 'b'), (1, 'c'), (2, 'a'), (2, 'b'), (2, 'c'), (3, 'a'), (3, 'b'), (3, 'c')]
list1
=
[
1
,
2
,
3
]
list2
=
[
'a'
,
'b'
,
'c'
]
result
=
[(x, y)
for
x
in
list1
for
y
in
list2]
print
(result)
# 输出: [(1, 'a'), (1, 'b'), (1, 'c'), (2, 'a'), (2, 'b'), (2, 'c'), (3, 'a'), (3, 'b'), (3, 'c')]
map
(function, iterable, ...)
map
(function, iterable, ...)
def
square(x):
return
x
*
*
2
numbers
=
[
1
,
2
,
3
,
4
,
5
]
squares
=
map
(square, numbers)
print
(
list
(squares))
# 输出: [1, 4, 9, 16, 25]
def
square(x):
return
x
*
*
2
numbers
=
[
1
,
2
,
3
,
4
,
5
]
squares
=
map
(square, numbers)
print
(
list
(squares))
# 输出: [1, 4, 9, 16, 25]
filter
(function, iterable)
filter
(function, iterable)
def
is_even(x):
return
x
%
2
=
=
0
numbers
=
[
1
,
2
,
3
,
4
,
5
]
even_numbers
=
filter
(is_even, numbers)
print
(
list
(even_numbers))
# 输出: [2, 4]
def
is_even(x):
return
x
%
2
=
=
0
numbers
=
[
1
,
2
,
3
,
4
,
5
]
even_numbers
=
filter
(is_even, numbers)
print
(
list
(even_numbers))
# 输出: [2, 4]
numbers
=
[
1
,
2
,
3
,
4
,
5
]
squares
=
map
(
lambda
x: x
*
*
2
, numbers)
even_numbers
=
filter
(
lambda
x: x
%
2
=
=
0
, numbers)
numbers
=
[
1
,
2
,
3
,
4
,
5
]
squares
=
map
(
lambda
x: x
*
*
2
, numbers)
even_numbers
=
filter
(
lambda
x: x
%
2
=
=
0
, numbers)
python
(expression
for
item in iterable
if
condition)
python
(expression
for
item in iterable
if
condition)
squares
=
(x
*
*
2
for
x
in
range
(
1
,
11
))
print
(squares)
# 输出: <generator object <genexpr> at 0x7f89f097d200>
print
(
list
(squares))
# 输出: [1, 4, 9, 16, 25, 36, 49, 64, 81, 100]
squares
=
(x
*
*
2
for
x
in
range
(
1
,
11
))
print
(squares)
# 输出: <generator object <genexpr> at 0x7f89f097d200>
print
(
list
(squares))
# 输出: [1, 4, 9, 16, 25, 36, 49, 64, 81, 100]
numbers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even_numbers
=
(x
for
x
in
numbers
if
x
%
2
=
=
0
)
print
(even_numbers)
# 输出: <generator object <genexpr> at 0x7f89f097d200>
print
(
list
(even_numbers))
# 输出: [2, 4, 6, 8, 10]
numbers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even_numbers
=
(x
for
x
in
numbers
if
x
%
2
=
=
0
)
print
(even_numbers)
# 输出: <generator object <genexpr> at 0x7f89f097d200>
print
(
list
(even_numbers))
# 输出: [2, 4, 6, 8, 10]
string
=
"hello world"
uppercase_chars
=
(char.upper()
for
char
in
string)
print
(uppercase_chars)
# 输出: <generator object <genexpr> at 0x7f89f097d200>
print
(
list
(uppercase_chars))
# 输出: ['H', 'E', 'L', 'L', 'O', ' ', 'W', 'O', 'R', 'L', 'D']
string
=
"hello world"
uppercase_chars
=
(char.upper()
for
char
in
string)
print
(uppercase_chars)
# 输出: <generator object <genexpr> at 0x7f89f097d200>
print
(
list
(uppercase_chars))
# 输出: ['H', 'E', 'L', 'L', 'O', ' ', 'W', 'O', 'R', 'L', 'D']
tup
=
(
1
,
2
,
3
)
a, b, c
=
tup
print
(a)
# 输出: 1
print
(b)
# 输出: 2
print
(c)
# 输出: 3
tup
=
(
1
,
2
,
3
)
a, b, c
=
tup
print
(a)
# 输出: 1
print
(b)
# 输出: 2
print
(c)
# 输出: 3
lst
=
[
4
,
5
,
6
]
x, y, z
=
lst
print
(x)
# 输出: 4
print
(y)
# 输出: 5
print
(z)
# 输出: 6
lst
=
[
4
,
5
,
6
]
x, y, z
=
lst
print
(x)
# 输出: 4
print
(y)
# 输出: 5
print
(z)
# 输出: 6
string
=
"hello"
a, b, c, d, e
=
string
print
(a)
# 输出: h
print
(b)
# 输出: e
print
(c)
# 输出: l
print
(d)
# 输出: l
print
(e)
# 输出: o
string
=
"hello"
a, b, c, d, e
=
string
print
(a)
# 输出: h
print
(b)
# 输出: e
print
(c)
# 输出: l
print
(d)
# 输出: l
print
(e)
# 输出: o
nested
=
[(
1
,
2
), (
3
,
4
), (
5
,
6
)]
for
x, y
in
nested:
print
(x, y)
# 输出:
# 1 2
# 3 4
# 5 6
nested
=
[(
1
,
2
), (
3
,
4
), (
5
,
6
)]
for
x, y
in
nested:
print
(x, y)
# 输出:
# 1 2
# 3 4
# 5 6
tup
=
(
1
,
2
,
3
)
a, _, c
=
tup
print
(a)
# 输出: 1
print
(c)
# 输出: 3
tup
=
(
1
,
2
,
3
)
a, _, c
=
tup
print
(a)
# 输出: 1
print
(c)
# 输出: 3
lst
=
[
1
,
2
,
3
,
4
,
5
]
a,
*
rest
=
lst
print
(a)
# 输出: 1
print
(rest)
# 输出: [2, 3, 4, 5]
lst
=
[
1
,
2
,
3
,
4
,
5
]
a,
*
rest
=
lst
print
(a)
# 输出: 1
print
(rest)
# 输出: [2, 3, 4, 5]
tup
=
(
1
,
2
,
3
,
4
,
5
)
a,
*
rest
=
tup
print
(a)
# 输出: 1
print
(rest)
# 输出: [2, 3, 4, 5]
tup
=
(
1
,
2
,
3
,
4
,
5
)
a,
*
rest
=
tup
print
(a)
# 输出: 1
print
(rest)
# 输出: [2, 3, 4, 5]
string
=
"hello"
a,
*
rest
=
string
print
(a)
# 输出: h
print
(rest)
# 输出: ['e', 'l', 'l', 'o']
string
=
"hello"
a,
*
rest
=
string
print
(a)
# 输出: h
print
(rest)
# 输出: ['e', 'l', 'l', 'o']
def
func(a,
*
args):
print
(a)
print
(args)
func(
1
,
2
,
3
,
4
,
5
)
# 输出:
# 1
# (2, 3, 4, 5)
def
func(a,
*
args):
print
(a)
print
(args)
func(
1
,
2
,
3
,
4
,
5
)
# 输出:
# 1
# (2, 3, 4, 5)
nested_tuple
=
((
1
,
2
), (
3
,
4
), (
5
,
6
))
(a, b), (c, d), (e, f)
=
nested_tuple
print
(a, b)
# 输出: 1 2
print
(c, d)
# 输出: 3 4
print
(e, f)
# 输出: 5 6
nested_tuple
=
((
1
,
2
), (
3
,
4
), (
5
,
6
))
(a, b), (c, d), (e, f)
=
nested_tuple
print
(a, b)
# 输出: 1 2
print
(c, d)
# 输出: 3 4
print
(e, f)
# 输出: 5 6
python
nested_list
=
[[
1
,
2
], [
3
,
4
], [
5
,
6
]]
[a, b], [c, d], [e, f]
=
nested_list
print
(a, b)
# 输出: 1 2
print
(c, d)
# 输出: 3 4
print
(e, f)
# 输出: 5 6
python
nested_list
=
[[
1
,
2
], [
3
,
4
], [
5
,
6
]]
[a, b], [c, d], [e, f]
=
nested_list
print
(a, b)
# 输出: 1 2
print
(c, d)
# 输出: 3 4
print
(e, f)
# 输出: 5 6
python
nested_string
=
"abc,def,ghi"
(a, b, c), (d, e, f), (g, h, i)
=
nested_string.split(
','
)
print
(a, b, c)
# 输出: a b c
print
(d, e, f)
# 输出: d e f
print
(g, h, i)
# 输出: g h i
python
nested_string
=
"abc,def,ghi"
(a, b, c), (d, e, f), (g, h, i)
=
nested_string.split(
','
)
print
(a, b, c)
# 输出: a b c
print
(d, e, f)
# 输出: d e f
print
(g, h, i)
# 输出: g h i
python
nested_mixed
=
[(
1
, [
2
,
3
]), (
4
, [
5
,
6
]), (
7
, [
8
,
9
])]
for
a, (b, c)
in
nested_mixed:
print
(a, b, c)
# 输出:
# 1 2 3
# 4 5 6
# 7 8 9
python
nested_mixed
=
[(
1
, [
2
,
3
]), (
4
, [
5
,
6
]), (
7
, [
8
,
9
])]
for
a, (b, c)
in
nested_mixed:
print
(a, b, c)
# 输出:
# 1 2 3
# 4 5 6
# 7 8 9
def
process_data(data):
match data:
case [
1
,
2
,
3
]:
print
(
"匹配到 [1, 2, 3]"
)
case [
4
, x, y]:
print
(f
"匹配到 [4, {x}, {y}]"
)
case [a, b, c]:
print
(f
"匹配到 [{a}, {b}, {c}]"
)
case _:
print
(
"未匹配到任何模式"
)
# 测试示例
process_data([
1
,
2
,
3
])
# 输出: 匹配到 [1, 2, 3]
process_data([
4
,
5
,
6
])
# 输出: 匹配到 [4, 5, 6]
process_data([
7
,
8
,
9
])
# 输出: 匹配到 [7, 8, 9]
process_data([
10
,
11
,
12
,
13
])
# 输出: 未匹配到任何模式
def
process_data(data):
match data:
case [
1
,
2
,
3
]:
print
(
"匹配到 [1, 2, 3]"
)
case [
4
, x, y]:
print
(f
"匹配到 [4, {x}, {y}]"
)
case [a, b, c]:
print
(f
"匹配到 [{a}, {b}, {c}]"
)
case _:
print
(
"未匹配到任何模式"
)
# 测试示例
process_data([
1
,
2
,
3
])
# 输出: 匹配到 [1, 2, 3]
process_data([
4
,
5
,
6
])
# 输出: 匹配到 [4, 5, 6]
process_data([
7
,
8
,
9
])
# 输出: 匹配到 [7, 8, 9]
process_data([
10
,
11
,
12
,
13
])
# 输出: 未匹配到任何模式
python
{key_expression: value_expression
for
item
in
iterable}
python
{key_expression: value_expression
for
item
in
iterable}
# 创建一个字典,键为 1 到 5 的平方,值为对应键的字符串形式
d
=
{x:
str
(x
*
*
2
)
for
x
in
range
(
1
,
6
)}
print
(d)
# 输出: {1: '1', 2: '4', 3: '9', 4: '16', 5: '25'}
# 创建一个字典,键为字符串列表的元素,值为对应键的长度
lst
=
[
'apple'
,
'banana'
,
'cherry'
]
d
=
{x:
len
(x)
for
x
in
lst}
print
(d)
# 输出: {'apple': 5, 'banana': 6, 'cherry': 6}
# 创建一个字典,键为集合中的元素,值为元素是否为偶数的布尔值
s
=
{
1
,
2
,
3
,
4
,
5
}
d
=
{x: x
%
2
=
=
0
for
x
in
s}
print
(d)
# 输出: {1: False, 2: True, 3: False, 4: True, 5: False}
# 创建一个字典,键为 1 到 5 的平方,值为对应键的字符串形式
d
=
{x:
str
(x
*
*
2
)
for
x
in
range
(
1
,
6
)}
print
(d)
# 输出: {1: '1', 2: '4', 3: '9', 4: '16', 5: '25'}
# 创建一个字典,键为字符串列表的元素,值为对应键的长度
lst
=
[
'apple'
,
'banana'
,
'cherry'
]
d
=
{x:
len
(x)
for
x
in
lst}
print
(d)
# 输出: {'apple': 5, 'banana': 6, 'cherry': 6}
# 创建一个字典,键为集合中的元素,值为元素是否为偶数的布尔值
s
=
{
1
,
2
,
3
,
4
,
5
}
d
=
{x: x
%
2
=
=
0
for
x
in
s}
print
(d)
# 输出: {1: False, 2: True, 3: False, 4: True, 5: False}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defaultdict
# 创建一个默认值为 0 的 defaultdict
d
=
defaultdict(
int
)
# 访问一个不存在的键,返回默认值 0
print
(d[
'a'
])
# 输出: 0
# 修改默认值
d[
'a'
]
+
=
1
print
(d[
'a'
])
# 输出: 1
# 创建一个默认值为 [] 的 defaultdict
d
=
defaultdict(
list
)
# 访问一个不存在的键,返回默认值 []
print
(d[
'b'
])
# 输出: []
# 修改默认值
d[
'b'
].append(
1
)
print
(d[
'b'
])
# 输出: [1]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defaultdict
# 创建一个默认值为 0 的 defaultdict
d
=
defaultdict(
int
)
# 访问一个不存在的键,返回默认值 0
print
(d[
'a'
])
# 输出: 0
# 修改默认值
d[
'a'
]
+
=
1
print
(d[
'a'
])
# 输出: 1
# 创建一个默认值为 [] 的 defaultdict
d
=
defaultdict(
list
)
# 访问一个不存在的键,返回默认值 []
print
(d[
'b'
])
# 输出: []
# 修改默认值
d[
'b'
].append(
1
)
print
(d[
'b'
])
# 输出: [1]
python
class
MyDict(
dict
):
def
__missing__(
self
, key):
return
f
"Key '{key}' is missing!"
d
=
MyDict()
d[
'a'
]
=
1
print
(d[
'a'
])
# 输出: 1
print
(d[
'b'
])
# 输出: Key 'b' is missing!
python
class
MyDict(
dict
):
def
__missing__(
self
, key):
return
f
"Key '{key}' is missing!"
d
=
MyDict()
d[
'a'
]
=
1
print
(d[
'a'
])
# 输出: 1
print
(d[
'b'
])
# 输出: Key 'b' is missing!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ChainMap
dict1
=
{
'a'
:
1
,
'b'
:
2
}
dict2
=
{
'c'
:
3
,
'd'
:
4
}
dict3
=
{
'e'
:
5
,
'f'
:
6
}
combined_dict
=
ChainMap(dict1, dict2, dict3)
print
(combined_dict[
'a'
])
# 输出: 1
print
(combined_dict[
'c'
])
# 输出: 3
print
(combined_dict[
'e'
])
# 输出: 5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ChainMap
dict1
=
{
'a'
:
1
,
'b'
:
2
}
dict2
=
{
'c'
:
3
,
'd'
:
4
}
dict3
=
{
'e'
:
5
,
'f'
:
6
}
combined_dict
=
ChainMap(dict1, dict2, dict3)
print
(combined_dict[
'a'
])
# 输出: 1
print
(combined_dict[
'c'
])
# 输出: 3
print
(combined_dict[
'e'
])
# 输出: 5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Counter
# 创建一个计数器
counter
=
Counter([
'a'
,
'b'
,
'a'
,
'c'
,
'b'
,
'a'
])
# 计数器的元素和计数
print
(counter)
# 输出: Counter({'a': 3, 'b': 2, 'c': 1})
# 访问元素的计数
print
(counter[
'a'
])
# 输出: 3
# 增加元素的计数
counter[
'a'
]
+
=
1
print
(counter)
# 输出: Counter({'a': 4, 'b': 2, 'c': 1})
# 减少元素的计数
counter[
'b'
]
-
=
1
print
(counter)
# 输出: Counter({'a': 4, 'b': 1, 'c': 1})
# 获取计数器中最常见的元素
print
(counter.most_common(
2
))
# 输出: [('a', 4), ('b', 1)]
# 计算元素的总数
print
(
sum
(counter.values()))
# 输出: 6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Counter
# 创建一个计数器
counter
=
Counter([
'a'
,
'b'
,
'a'
,
'c'
,
'b'
,
'a'
])
# 计数器的元素和计数
print
(counter)
# 输出: Counter({'a': 3, 'b': 2, 'c': 1})
# 访问元素的计数
print
(counter[
'a'
])
# 输出: 3
# 增加元素的计数
counter[
'a'
]
+
=
1
print
(counter)
# 输出: Counter({'a': 4, 'b': 2, 'c': 1})
# 减少元素的计数
counter[
'b'
]
-
=
1
print
(counter)
# 输出: Counter({'a': 4, 'b': 1, 'c': 1})
# 获取计数器中最常见的元素
print
(counter.most_common(
2
))
# 输出: [('a', 4), ('b', 1)]
# 计算元素的总数
print
(
sum
(counter.values()))
# 输出: 6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Counter
# 创建一个计数器
counter
=
Counter([
'a'
,
'b'
,
'a'
,
'c'
,
'b'
,
'a'
])
# 计数器的元素和计数
print
(counter)
# 输出: Counter({'a': 3, 'b': 2, 'c': 1})
# 访问元素的计数
print
(counter[
'a'
])
# 输出: 3
# 增加元素的计数
counter[
'a'
]
+
=
1
print
(counter)
# 输出: Counter({'a': 4, 'b': 2, 'c': 1})
# 减少元素的计数
counter[
'b'
]
-
=
1
print
(counter)
# 输出: Counter({'a': 4, 'b': 1, 'c': 1})
# 获取计数器中最常见的元素
print
(counter.most_common(
2
))
# 输出: [('a', 4), ('b', 1)]
# 计算元素的总数
print
(
sum
(counter.values()))
# 输出: 6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Counter
# 创建一个计数器
counter
=
Counter([
'a'
,
'b'
,
'a'
,
'c'
,
'b'
,
'a'
])
# 计数器的元素和计数
print
(counter)
# 输出: Counter({'a': 3, 'b': 2, 'c': 1})
# 访问元素的计数
print
(counter[
'a'
])
# 输出: 3
# 增加元素的计数
counter[
'a'
]
+
=
1
print
(counter)
# 输出: Counter({'a': 4, 'b': 2, 'c': 1})
# 减少元素的计数
counter[
'b'
]
-
=
1
print
(counter)
# 输出: Counter({'a': 4, 'b': 1, 'c': 1})
# 获取计数器中最常见的元素
print
(counter.most_common(
2
))
# 输出: [('a', 4), ('b', 1)]
# 计算元素的总数
print
(
sum
(counter.values()))
# 输出: 6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UserDict
class
MyDict(UserDict):
def
__setitem__(
self
, key, value):
# 自定义设置键值的行为
if
key
=
=
'special_key'
:
value
+
=
10
super
().__setitem__(key, value)
def
__getitem__(
self
, key):
# 自定义获取键值的行为
return
super
().__getitem__(key)
my_dict
=
MyDict()
my_dict[
'special_key'
]
=
5
print
(my_dict[
'special_key'
])
# 输出: 15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UserDict
class
MyDict(UserDict):
def
__setitem__(
self
, key, value):
# 自定义设置键值的行为
if
key
=
=
'special_key'
:
value
+
=
10
super
().__setitem__(key, value)
def
__getitem__(
self
, key):
# 自定义获取键值的行为
return
super
().__getitem__(key)
my_dict
=
MyDict()
my_dict[
'special_key'
]
=
5
print
(my_dict[
'special_key'
])
# 输出: 15
text
=
"你好"
encoded_text
=
text.encode(
'utf-8'
)
text
=
"你好"
encoded_text
=
text.encode(
'utf-8'
)
text
=
"你好"
encoded_text
=
text.encode(
'utf-8'
, errors
=
'ignore'
)
text
=
"你好"
encoded_text
=
text.encode(
'utf-8'
, errors
=
'ignore'
)
text
=
"你好"
try
:
encoded_text
=
text.encode(
'ascii'
)
except
UnicodeEncodeError:
# 处理编码错误的逻辑
encoded_text
=
text.encode(
'utf-8'
)
text
=
"你好"
try
:
encoded_text
=
text.encode(
'ascii'
)
except
UnicodeEncodeError:
# 处理编码错误的逻辑
encoded_text
=
text.encode(
'utf-8'
)
bytes_data
=
b
'\xe4\xbd\xa0\xe5\xa5\xbd'
decoded_text
=
bytes_data.decode(
'utf-8'
)
bytes_data
=
b
'\xe4\xbd\xa0\xe5\xa5\xbd'
decoded_text
=
bytes_data.decode(
'utf-8'
)
bytes_data
=
b
'\xe4\xbd\xa0\xe5\xa5\xbd'
decoded_text
=
bytes_data.decode(
'utf-8'
, errors
=
'ignore'
)
bytes_data
=
b
'\xe4\xbd\xa0\xe5\xa5\xbd'
decoded_text
=
bytes_data.decode(
'utf-8'
, errors
=
'ignore'
)
bytes_data
=
b
'\xe4\xbd\xa0\xe5\xa5\xbd'
try
:
decoded_text
=
bytes_data.decode(
'ascii'
)
except
UnicodeDecodeError:
# 处理解码错误的逻辑
decoded_text
=
bytes_data.decode(
'utf-8'
)
bytes_data
=
b
'\xe4\xbd\xa0\xe5\xa5\xbd'
try
:
decoded_text
=
bytes_data.decode(
'ascii'
)
except
UnicodeDecodeError:
# 处理解码错误的逻辑
decoded_text
=
bytes_data.decode(
'utf-8'
)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namedtuple
# 创建具名元组类
Person
=
namedtuple(
'Person'
, [
'name'
,
'age'
,
'gender'
])
# 创建具名元组实例
person1
=
Person(
'Alice'
,
25
,
'female'
)
person2
=
Person(
'Bob'
,
30
,
'male'
)
# 访问元素
print
(person1.name)
# 输出:Alice
print
(person2.age)
# 输出:30
print
(person1.gender)
# 输出:female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namedtuple
# 创建具名元组类
Person
=
namedtuple(
'Person'
, [
'name'
,
'age'
,
'gender'
])
# 创建具名元组实例
person1
=
Person(
'Alice'
,
25
,
'female'
)
person2
=
Person(
'Bob'
,
30
,
'male'
)
# 访问元素
print
(person1.name)
# 输出:Alice
print
(person2.age)
# 输出:30
print
(person1.gender)
# 输出:female
from
dataclasses
import
dataclass
@dataclass
class
Person:
name:
str
age:
int
gender:
str
# 创建数据对象
person1
=
Person(
'Alice'
,
25
,
'female'
)
person2
=
Person(
'Bob'
,
30
,
'male'
)
# 打印数据对象
print
(person1)
# 输出:Person(name='Alice', age=25, gender='female')
print
(person2)
# 输出:Person(name='Bob', age=30, gender='male')
# 比较数据对象
print
(person1
=
=
person2)
# 输出:False
from
dataclasses
import
dataclass
@dataclass
class
Person:
name:
str
age:
int
gender:
str
# 创建数据对象
person1
=
Person(
'Alice'
,
25
,
'female'
)
person2
=
Person(
'Bob'
,
30
,
'male'
)
# 打印数据对象
print
(person1)
# 输出:Person(name='Alice', age=25, gender='female')
print
(person2)
# 输出:Person(name='Bob', age=30, gender='male')
# 比较数据对象
print
(person1
=
=
person2)
# 输出:False
在 Python 中,垃圾回收是自动进行的,它是通过引用计数和循环垃圾收集机制来实现的。下面是对这两种机制的简要说明:
1.
引用计数(Reference Counting):Python 使用引用计数来追踪每个对象的引用数。当对象的引用数变为
0
时,说明没有任何引用指向该对象,Python 会立即回收该对象的内存空间。这是一种高效的垃圾回收机制,可以立即回收不再使用的对象。
然而,引用计数机制无法处理循环引用的情况,即两个或多个对象彼此引用,但没有其他引用指向它们。这种情况下,引用计数无法将对象的引用数降为
0
,导致内存泄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Python 提供了循环垃圾收集机制。
2.
循环垃圾收集(Cycle Garbage Collection):Python 使用循环垃圾收集机制来检测和回收循环引用的对象。循环垃圾收集器会定期运行,它会检查所有对象的引用关系,并标记那些可以被回收的对象。然后,它会释放这些对象所占用的内存空间。
循环垃圾收集器使用了更复杂的算法,如标记
-
清除(mark
and
sweep)和分代回收(generational collection),以提高垃圾回收的效率和性能。
需要注意的是,Python 的垃圾回收机制是自动的,开发者无需手动管理内存。然而,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大型数据结构或循环引用的对象,可能需要注意内存的使用和释放,以避免潜在的内存泄漏问题。
在 Python 中,垃圾回收是自动进行的,它是通过引用计数和循环垃圾收集机制来实现的。下面是对这两种机制的简要说明:
1.
引用计数(Reference Counting):Python 使用引用计数来追踪每个对象的引用数。当对象的引用数变为
0
时,说明没有任何引用指向该对象,Python 会立即回收该对象的内存空间。这是一种高效的垃圾回收机制,可以立即回收不再使用的对象。
然而,引用计数机制无法处理循环引用的情况,即两个或多个对象彼此引用,但没有其他引用指向它们。这种情况下,引用计数无法将对象的引用数降为
0
,导致内存泄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Python 提供了循环垃圾收集机制。
2.
循环垃圾收集(Cycle Garbage Collection):Python 使用循环垃圾收集机制来检测和回收循环引用的对象。循环垃圾收集器会定期运行,它会检查所有对象的引用关系,并标记那些可以被回收的对象。然后,它会释放这些对象所占用的内存空间。
循环垃圾收集器使用了更复杂的算法,如标记
-
清除(mark
and
sweep)和分代回收(generational collection),以提高垃圾回收的效率和性能。
需要注意的是,Python 的垃圾回收机制是自动的,开发者无需手动管理内存。然而,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大型数据结构或循环引用的对象,可能需要注意内存的使用和释放,以避免潜在的内存泄漏问题。
def
modify_list(lst):
lst.append(
4
)
lst[
0
]
=
100
my_list
=
[
1
,
2
,
3
]
modify_list(my_list)
print
(my_list)
# 输出:[100, 2, 3, 4]
def
modify_list(lst):
lst.append(
4
)
lst[
0
]
=
100
my_list
=
[
1
,
2
,
3
]
modify_list(my_list)
print
(my_list)
# 输出:[100, 2, 3, 4]
def
modify_string(s):
s
=
s
+
' World'
my_string
=
'Hello'
modify_string(my_string)
print
(my_string)
# 输出:Hello
def
modify_string(s):
s
=
s
+
' World'
my_string
=
'Hello'
modify_string(my_string)
print
(my_string)
# 输出:Hello
python
x
=
10
del
x
python
x
=
10
del
x
class
Person:
def
__init__(
self
, name, age):
self
.name
=
name
self
.age
=
age
person
=
Person(
'Alice'
,
25
)
del
person.name
class
Person:
def
__init__(
self
, name, age):
self
.name
=
name
self
.age
=
age
person
=
Person(
'Alice'
,
25
)
del
person.name
my_list
=
[
1
,
2
,
3
,
4
,
5
]
del
my_list[
2
]
# 删除索引为 2 的元素
del
my_list[
1
:
4
]
# 删除索引从 1 到 3 的元素
my_list
=
[
1
,
2
,
3
,
4
,
5
]
del
my_list[
2
]
# 删除索引为 2 的元素
del
my_list[
1
:
4
]
# 删除索引从 1 到 3 的元素
my_dict
=
{
'name'
:
'Alice'
,
'age'
:
25
,
'gender'
:
'female'
}
del
my_dict[
'age'
]
# 删除键为 'age' 的键值对
del
my_dict[
'name'
], my_dict[
'gender'
]
# 删除多个键值对
my_dict
=
{
'name'
:
'Alice'
,
'age'
:
25
,
'gender'
:
'female'
}
del
my_dict[
'age'
]
# 删除键为 'age' 的键值对
del
my_dict[
'name'
], my_dict[
'gender'
]
# 删除多个键值对
在 Python 中,垃圾回收是自动进行的,它是通过引用计数和循环垃圾收集机制来实现的。下面是对这两种机制的简要说明:
1.
引用计数(Reference Counting):Python 使用引用计数来追踪每个对象的引用数。当对象的引用数变为
0
时,说明没有任何引用指向该对象,Python 会立即回收该对象的内存空间。这是一种高效的垃圾回收机制,可以立即回收不再使用的对象。
然而,引用计数机制无法处理循环引用的情况,即两个或多个对象彼此引用,但没有其他引用指向它们。这种情况下,引用计数无法将对象的引用数降为
0
,导致内存泄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Python 提供了循环垃圾收集机制。
2.
循环垃圾收集(Cycle Garbage Collection):Python 使用循环垃圾收集机制来检测和回收循环引用的对象。循环垃圾收集器会定期运行,它会检查所有对象的引用关系,并标记那些可以被回收的对象。然后,它会释放这些对象所占用的内存空间。
循环垃圾收集器使用了更复杂的算法,如标记
-
清除(mark
and
sweep)和分代回收(generational collection),以提高垃圾回收的效率和性能。
需要注意的是,Python 的垃圾回收机制是自动的,开发者无需手动管理内存。然而,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大型数据结构或循环引用的对象,可能需要注意内存的使用和释放,以避免潜在的内存泄漏问题。
在 Python 中,垃圾回收是自动进行的,它是通过引用计数和循环垃圾收集机制来实现的。下面是对这两种机制的简要说明:
1.
引用计数(Reference Counting):Python 使用引用计数来追踪每个对象的引用数。当对象的引用数变为
0
时,说明没有任何引用指向该对象,Python 会立即回收该对象的内存空间。这是一种高效的垃圾回收机制,可以立即回收不再使用的对象。
然而,引用计数机制无法处理循环引用的情况,即两个或多个对象彼此引用,但没有其他引用指向它们。这种情况下,引用计数无法将对象的引用数降为
0
,导致内存泄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Python 提供了循环垃圾收集机制。
2.
循环垃圾收集(Cycle Garbage Collection):Python 使用循环垃圾收集机制来检测和回收循环引用的对象。循环垃圾收集器会定期运行,它会检查所有对象的引用关系,并标记那些可以被回收的对象。然后,它会释放这些对象所占用的内存空间。
循环垃圾收集器使用了更复杂的算法,如标记
-
清除(mark
and
sweep)和分代回收(generational collection),以提高垃圾回收的效率和性能。
需要注意的是,Python 的垃圾回收机制是自动的,开发者无需手动管理内存。然而,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大型数据结构或循环引用的对象,可能需要注意内存的使用和释放,以避免潜在的内存泄漏问题。
def
say_hello():
print
(
"Hello, world!"
)
greet
=
say_hello
# 将函数赋值给变量
greet()
# 调用变量,输出:Hello, world!
def
say_hello():
print
(
"Hello, world!"
)
greet
=
say_hello
# 将函数赋值给变量
greet()
# 调用变量,输出:Hello, world!
def
say_hello():
print
(
"Hello, world!"
)
def
greet(func):
func()
# 调用传入的函数
greet(say_hello)
# 将函数作为参数传递给 greet() 函数
def
say_hello():
print
(
"Hello, world!"
)
def
greet(func):
func()
# 调用传入的函数
greet(say_hello)
# 将函数作为参数传递给 greet() 函数
def
get_greeter():
def
say_hello():
print
(
"Hello, world!"
)
return
say_hello
greeter
=
get_greeter()
# 调用 get_greeter() 函数,返回一个函数
greeter()
# 调用返回的函数,输出:Hello, world!
def
get_greeter():
def
say_hello():
print
(
"Hello, world!"
)
return
say_hello
greeter
=
get_greeter()
# 调用 get_greeter() 函数,返回一个函数
greeter()
# 调用返回的函数,输出:Hello, world!
def
outer_function():
def
inner_function():
print
(
"This is the inner function."
)
inner_function()
# 在函数内部调用嵌套函数
outer_function()
# 调用外部函数,输出:This is the inner function.
def
outer_function():
def
inner_function():
print
(
"This is the inner function."
)
inner_function()
# 在函数内部调用嵌套函数
outer_function()
# 调用外部函数,输出:This is the inner function.
def
square(x):
return
x
*
*
2
numbers
=
[
1
,
2
,
3
,
4
,
5
]
squared_numbers
=
map
(square, numbers)
print
(
list
(squared_numbers))
# 输出:[1, 4, 9, 16, 25]
def
square(x):
return
x
*
*
2
numbers
=
[
1
,
2
,
3
,
4
,
5
]
squared_numbers
=
map
(square, numbers)
print
(
list
(squared_numbers))
# 输出:[1, 4, 9, 16, 25]
def
is_even(x):
return
x
%
2
=
=
0
numbers
=
[
1
,
2
,
3
,
4
,
5
]
even_numbers
=
filter
(is_even, numbers)
print
(
list
(even_numbers))
# 输出:[2, 4]
def
is_even(x):
return
x
%
2
=
=
0
numbers
=
[
1
,
2
,
3
,
4
,
5
]
even_numbers
=
filter
(is_even, numbers)
print
(
list
(even_numbers))
# 输出:[2, 4]
def
get_length(word):
return
len
(word)
words
=
[
"apple"
,
"banana"
,
"cherry"
,
"date"
]
sorted_words
=
sorted
(words, key
=
get_length)
print
(sorted_words)
# 输出:['date', 'apple', 'banana', 'cherry']
def
get_length(word):
return
len
(word)
words
=
[
"apple"
,
"banana"
,
"cherry"
,
"date"
]
sorted_words
=
sorted
(words, key
=
get_length)
print
(sorted_words)
# 输出:['date', 'apple', 'banana', 'cherry']
numbers
=
[
1
,
2
,
3
,
4
,
5
]
squared_numbers
=
map
(
lambda
x: x
*
*
2
, numbers)
print
(
list
(squared_numbers))
# 输出:[1, 4, 9, 16, 25]
numbers
=
[
1
,
2
,
3
,
4
,
5
]
squared_numbers
=
map
(
lambda
x: x
*
*
2
, numbers)
print
(
list
(squared_numbers))
# 输出:[1, 4, 9, 16, 25]
lambda
arguments: expression
lambda
arguments: expression
square
=
lambda
x: x
*
*
2
print
(square(
4
))
# 输出:16
square
=
lambda
x: x
*
*
2
print
(square(
4
))
# 输出:16
print
((
lambda
x, y: x
+
y)(
2
,
3
))
# 输出:5
print
((
lambda
x, y: x
+
y)(
2
,
3
))
# 输出:5
python
numbers
=
[
1
,
2
,
3
,
4
,
5
]
squared_numbers
=
list
(
map
(
lambda
x: x
*
*
2
, numbers))
print
(squared_numbers)
# 输出:[1, 4, 9, 16, 25]
python
numbers
=
[
1
,
2
,
3
,
4
,
5
]
squared_numbers
=
list
(
map
(
lambda
x: x
*
*
2
, numbers))
print
(squared_numbers)
# 输出:[1, 4, 9, 16, 25]
class
Adder:
def
__init__(
self
, x):
self
.x
=
x
def
__call__(
self
, y):
return
self
.x
+
y
adder
=
Adder(
5
)
result
=
adder(
3
)
print
(result)
# 输出:8
class
Adder:
def
__init__(
self
, x):
self
.x
=
x
def
__call__(
self
, y):
return
self
.x
+
y
adder
=
Adder(
5
)
result
=
adder(
3
)
print
(result)
# 输出:8
def
print_person_info(name, age,
*
, city, country):
print
(f
"Name: {name}"
)
print
(f
"Age: {age}"
)
print
(f
"City: {city}"
)
print
(f
"Country: {country}"
)
print_person_info(
"Alice"
,
25
, city
=
"New York"
, country
=
"USA"
)
def
print_person_info(name, age,
*
, city, country):
print
(f
"Name: {name}"
)
print
(f
"Age: {age}"
)
print
(f
"City: {city}"
)
print
(f
"Country: {country}"
)
print_person_info(
"Alice"
,
25
, city
=
"New York"
, country
=
"USA"
)
print_person_info(
"Alice"
,
25
,
"New York"
,
"USA"
)
# 引发 TypeError 异常
print_person_info(
"Alice"
,
25
,
"New York"
,
"USA"
)
# 引发 TypeError 异常
在 Python 中,有一些流行的包和库支持函数式编程范式。以下是其中一些常用的包:
1.
functools:`functools` 是 Python 内置的一个模块,提供了一些函数式编程的工具函数。它包含了一些用于函数操作的高阶函数,如 `
map
()`、`
filter
()`、`
reduce
()`,以及一些用于函数组合和函数装饰器的工具函数。
2.
itertools:`itertools` 也是 Python 内置的一个模块,提供了一些用于迭代和组合的工具函数。它包含了一些常见的函数式编程模式,如生成无限迭代器、组合迭代器、过滤迭代器等。
3.
operator:`operator` 是 Python 内置的一个模块,提供了一些常见的运算符的函数形式。它提供了一种函数式的方式来执行常见的算术、比较和逻辑运算。
4.
toolz:`toolz` 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函数式编程工具包,提供了一些高阶函数和工具,用于处理集合、迭代和函数组合。它提供了一些函数式编程的常见模式,如 `curry()`、`compose()`、`pipe()` 等。
5.
fn:`fn` 是一个专注于函数式编程的库,提供了一些函数式编程的工具函数和数据类型。它支持函数组合、柯里化、惰性求值等函数式编程的特性。
这些包和库提供了丰富的工具和函数,帮助开发者更方便地应用函数式编程的思想和模式。无论是在函数组合、迭代操作、惰性求值还是其他函数式编程的场景中,它们都能提供很多便利。
在 Python 中,有一些流行的包和库支持函数式编程范式。以下是其中一些常用的包:
1.
functools:`functools` 是 Python 内置的一个模块,提供了一些函数式编程的工具函数。它包含了一些用于函数操作的高阶函数,如 `
map
()`、`
filter
()`、`
reduce
()`,以及一些用于函数组合和函数装饰器的工具函数。
2.
itertools:`itertools` 也是 Python 内置的一个模块,提供了一些用于迭代和组合的工具函数。它包含了一些常见的函数式编程模式,如生成无限迭代器、组合迭代器、过滤迭代器等。
3.
operator:`operator` 是 Python 内置的一个模块,提供了一些常见的运算符的函数形式。它提供了一种函数式的方式来执行常见的算术、比较和逻辑运算。
4.
toolz:`toolz` 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函数式编程工具包,提供了一些高阶函数和工具,用于处理集合、迭代和函数组合。它提供了一些函数式编程的常见模式,如 `curry()`、`compose()`、`pipe()` 等。
5.
fn:`fn` 是一个专注于函数式编程的库,提供了一些函数式编程的工具函数和数据类型。它支持函数组合、柯里化、惰性求值等函数式编程的特性。
这些包和库提供了丰富的工具和函数,帮助开发者更方便地应用函数式编程的思想和模式。无论是在函数组合、迭代操作、惰性求值还是其他函数式编程的场景中,它们都能提供很多便利。
在 Python 中,类型注解是一种可选的语法,用于提供变量、函数参数、函数返回值等的类型信息。类型注解可以帮助开发者和工具在静态类型检查时发现潜在的类型错误,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类型注解,可以在 Python 的注解中使用:
1.
基本类型:
int
、
float
、
bool
、
str
等基本数据类型。
2.
容器类型:
list
、
tuple
、
dict
、
set
等容器类型。可以使用方括号 `[]` 表示列表,圆括号 `()` 表示元组,大括号 `{}` 表示字典和集合。
3.
自定义类型:自定义的类、枚举类、命名元组等。
4.
Union 类型:使用 `Union` 或 `|` 符号表示多个类型中的一个,表示一个变量可以是多种类型之一。
5.
Optional 类型:使用 `Optional` 表示一个变量可以是指定类型或者 `
None
`。
6.
Callable
类型:使用 `
Callable
` 表示一个变量是可调用对象,如函数、方法等。
7.
类型变量:使用 `TypeVar` 表示一个类型变量,用于泛型编程或表示复杂类型。
8.
Any
类型:使用 `
Any
` 表示任意类型,相当于取消了类型检查。
需要注意的是,类型注解在 Python 中是可选的,不会影响代码的运行。它们只是提供了一种给开发者和工具更多类型信息的方式,以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Python 解释器在运行时不会对类型注解进行验证,类型检查需要通过静态类型检查工具(如 `mypy`)进行。
在 Python 中,类型注解是一种可选的语法,用于提供变量、函数参数、函数返回值等的类型信息。类型注解可以帮助开发者和工具在静态类型检查时发现潜在的类型错误,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类型注解,可以在 Python 的注解中使用:
1.
基本类型:
int
、
float
、
bool
、
str
等基本数据类型。
2.
容器类型:
list
、
tuple
、
dict
、
set
等容器类型。可以使用方括号 `[]` 表示列表,圆括号 `()` 表示元组,大括号 `{}` 表示字典和集合。
3.
自定义类型:自定义的类、枚举类、命名元组等。
4.
Union 类型:使用 `Union` 或 `|` 符号表示多个类型中的一个,表示一个变量可以是多种类型之一。
5.
Optional 类型:使用 `Optional` 表示一个变量可以是指定类型或者 `
None
`。
6.
Callable
类型:使用 `
Callable
` 表示一个变量是可调用对象,如函数、方法等。
7.
类型变量:使用 `TypeVar` 表示一个类型变量,用于泛型编程或表示复杂类型。
8.
Any
类型:使用 `
Any
` 表示任意类型,相当于取消了类型检查。
需要注意的是,类型注解在 Python 中是可选的,不会影响代码的运行。它们只是提供了一种给开发者和工具更多类型信息的方式,以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Python 解释器在运行时不会对类型注解进行验证,类型检查需要通过静态类型检查工具(如 `mypy`)进行。
import
time
def
timer(func):
def
wrapper(
*
args,
*
*
kwargs):
start_time
=
time.time()
result
=
func(
*
args,
*
*
kwargs)
end_time
=
time.time()
execution_time
=
end_time
-
start_time
print
(f
"函数 {func.__name__} 的执行时间为 {execution_time} 秒"
)
return
result
return
wrapper
@timer
def
my_function():
time.sleep(
2
)
print
(
"函数执行完毕"
)
my_function()
import
time
def
timer(func):
def
wrapper(
*
args,
*
*
kwargs):
start_time
=
time.time()
result
=
func(
*
args,
*
*
kwargs)
end_time
=
time.time()
execution_time
=
end_time
-
start_time
print
(f
"函数 {func.__name__} 的执行时间为 {execution_time} 秒"
)
return
result
return
wrapper
@timer
def
my_function():
time.sleep(
2
)
print
(
"函数执行完毕"
)
my_function()
import
time
def
timer(func):
def
wrapper(
*
args,
*
*
kwargs):
start_time
=
time.time()
result
=
func(
*
args,
*
*
kwargs)
end_time
=
time.time()
execution_time
=
end_time
-
start_time
print
(f
"函数 {func.__name__} 的执行时间为 {execution_time} 秒"
)
return
result
return
wrapper
@timer
def
my_function():
time.sleep(
2
)
print
(
"函数执行完毕"
)
my_function()
import
time
def
timer(func):
def
wrapper(
*
args,
*
*
kwargs):
start_time
=
time.time()
result
=
func(
*
args,
*
*
kwargs)
end_time
=
time.time()
execution_time
=
end_time
-
start_time
print
(f
"函数 {func.__name__} 的执行时间为 {execution_time} 秒"
)
return
result
return
wrapper
@timer
def
my_function():
time.sleep(
2
)
print
(
"函数执行完毕"
)
my_function()
def
outer_function(x):
def
inner_function(y):
return
x
+
y
return
inner_function
closure
=
outer_function(
5
)
result
=
closure(
3
)
print
(result)
# 输出 8
def
outer_function(x):
def
inner_function(y):
return
x
+
y
return
inner_function
closure
=
outer_function(
5
)
result
=
closure(
3
)
print
(result)
# 输出 8
import
functools
def
my_decorator(func):
@functools
.wraps(func)
def
wrapper(
*
args,
*
*
kwargs):
print
(
"执行装饰器内部的逻辑"
)
return
func(
*
args,
*
*
kwargs)
return
wrapper
@my_decorator
def
my_function():
"""这是被装饰函数的文档字符串"""
print
(
"执行被装饰函数"
)
print
(my_function.__name__)
# 输出 "my_function"
print
(my_function.__doc__)
# 输出 "这是被装饰函数的文档字符串"
import
functools
def
my_decorator(func):
@functools
.wraps(func)
def
wrapper(
*
args,
*
*
kwargs):
print
(
"执行装饰器内部的逻辑"
)
return
func(
*
args,
*
*
kwargs)
return
wrapper
@my_decorator
def
my_function():
"""这是被装饰函数的文档字符串"""
print
(
"执行被装饰函数"
)
print
(my_function.__name__)
# 输出 "my_function"
print
(my_function.__doc__)
# 输出 "这是被装饰函数的文档字符串"
def
repeat(n):
def
decorator(func):
def
wrapper(
*
args,
*
*
kwargs):
for
_
in
range
(n):
result
=
func(
*
args,
*
*
kwargs)
return
result
return
wrapper
return
decorator
@repeat
(
3
)
def
greet(name):
print
(f
"Hello, {name}!"
)
greet(
"Alice"
)
def
repeat(n):
def
decorator(func):
def
wrapper(
*
args,
*
*
kwargs):
for
_
in
range
(n):
result
=
func(
*
args,
*
*
kwargs)
return
result
return
wrapper
return
decorator
@repeat
(
3
)
def
greet(name):
print
(f
"Hello, {name}!"
)
greet(
"Alice"
)
python
from
functools
import
wraps
def
strategy_decorator(func):
@wraps
(func)
def
wrapper(
*
args,
*
*
kwargs):
# 在执行算法之前可以添加一些额外的逻辑
print
(
"执行策略前的准备工作"
)
result
=
func(
*
args,
*
*
kwargs)
# 在执行算法之后可以添加一些额外的逻辑
print
(
"执行策略后的收尾工作"
)
return
result
return
wrapper
@strategy_decorator
def
strategy_1():
print
(
"执行策略1"
)
@strategy_decorator
def
strategy_2():
print
(
"执行策略2"
)
@strategy_decorator
def
strategy_3():
print
(
"执行策略3"
)
# 使用策略
strategy_1()
strategy_2()
strategy_3()
python
from
functools
import
wraps
def
strategy_decorator(func):
@wraps
(func)
def
wrapper(
*
args,
*
*
kwargs):
# 在执行算法之前可以添加一些额外的逻辑
print
(
"执行策略前的准备工作"
)
result
=
func(
*
args,
*
*
kwargs)
# 在执行算法之后可以添加一些额外的逻辑
print
(
"执行策略后的收尾工作"
)
return
result
return
wrapper
@strategy_decorator
def
strategy_1():
print
(
"执行策略1"
)
@strategy_decorator
def
strategy_2():
print
(
"执行策略2"
)
@strategy_decorator
def
strategy_3():
print
(
"执行策略3"
)
# 使用策略
strategy_1()
strategy_2()
strategy_3()
class
MyClass:
class_variable
=
"Hello, World!"
def
__init__(
self
, instance_variable):
self
.instance_variable
=
instance_variable
@classmethod
def
class_method(
cls
):
print
(
"This is a class method"
)
print
(
cls
.class_variable)
def
instance_method(
self
):
print
(
"This is an instance method"
)
print
(
self
.instance_variable)
# 调用类方法
MyClass.class_method()
# 创建实例并调用实例方法
my_instance
=
MyClass(
"Hello, Instance!"
)
my_instance.instance_method()
class
MyClass:
class_variable
=
"Hello, World!"
def
__init__(
self
, instance_variable):
self
.instance_variable
=
instance_variable
@classmethod
def
class_method(
cls
):
print
(
"This is a class method"
)
print
(
cls
.class_variable)
def
instance_method(
self
):
print
(
"This is an instance method"
)
print
(
self
.instance_variable)
# 调用类方法
MyClass.class_method()
# 创建实例并调用实例方法
my_instance
=
MyClass(
"Hello, Instance!"
)
my_instance.instance_method()
This
is
a
class
method
Hello, World!
This
is
an instance method
Hello, Instance!
This
is
a
class
method
Hello, World!
This
is
an instance method
Hello, Instance!
class
MyClass:
class_variable
=
"Hello, World!"
def
__init__(
self
, instance_variable):
self
.instance_variable
=
instance_variable
@staticmethod
def
static_method():
print
(
"This is a static method"
)
print
(MyClass.class_variable)
def
instance_method(
self
):
print
(
"This is an instance method"
)
print
(
self
.instance_variable)
# 调用静态方法
MyClass.static_method()
# 创建实例并调用实例方法
my_instance
=
MyClass(
"Hello, Instance!"
)
my_instance.instance_method()
class
MyClass:
class_variable
=
"Hello, World!"
def
__init__(
self
, instance_variable):
self
.instance_variable
=
instance_variable
@staticmethod
def
static_method():
print
(
"This is a static method"
)
print
(MyClass.class_variable)
def
instance_method(
self
):
print
(
"This is an instance method"
)
print
(
self
.instance_variable)
# 调用静态方法
MyClass.static_method()
# 创建实例并调用实例方法
my_instance
=
MyClass(
"Hello, Instance!"
)
my_instance.instance_method()
This
is
a
static
method
Hello, World!
This
is
an instance method
Hello, Instance!
This
is
a
static
method
Hello, World!
This
is
an instance method
Hello, Instance!
class
MyClass:
class_variable
=
"Hello, World!"
def
__init__(
self
, instance_variable):
self
.instance_variable
=
instance_variable
@staticmethod
def
static_method():
print
(
"This is a static method"
)
print
(MyClass.class_variable)
# 无法直接访问类变量
@classmethod
def
class_method(
cls
):
print
(
"This is a class method"
)
print
(
cls
.class_variable)
# 可以通过类参数访问类变量
def
instance_method(
self
):
print
(
"This is an instance method"
)
print
(
self
.instance_variable)
# 可以直接访问实例变量
# 调用静态方法
MyClass.static_method()
# 调用类方法
MyClass.class_method()
# 创建实例并调用实例方法
my_instance
=
MyClass(
"Hello, Instance!"
)
my_instance.instance_method()
class
MyClass:
class_variable
=
"Hello, World!"
def
__init__(
self
, instance_variable):
self
.instance_variable
=
instance_variable
@staticmethod
def
static_method():
print
(
"This is a static method"
)
print
(MyClass.class_variable)
# 无法直接访问类变量
@classmethod
def
class_method(
cls
):
print
(
"This is a class method"
)
print
(
cls
.class_variable)
# 可以通过类参数访问类变量
def
instance_method(
self
):
print
(
"This is an instance method"
)
print
(
self
.instance_variable)
# 可以直接访问实例变量
# 调用静态方法
MyClass.static_method()
# 调用类方法
MyClass.class_method()
# 创建实例并调用实例方法
my_instance
=
MyClass(
"Hello, Instance!"
)
my_instance.instance_method()
This
is
a static method
Hello, World!
This
is
a
class
method
Hello, World!
This
is
an instance method
Hello, Instance!
This
is
a static method
Hello, World!
This
is
a
class
method
Hello, World!
This
is
an instance method
Hello, Instance!
name
=
"Alice"
age
=
25
print
(
"My name is %s and I am %d years old."
%
(name, age))
name
=
"Alice"
age
=
25
print
(
"My name is %s and I am %d years old."
%
(name, age))
My name
is
Alice and I am 25 years old.
My name
is
Alice and I am 25 years old.
name
=
"Alice"
age
=
25
print
(
"My name is {} and I am {} years old."
.
format
(name, age))
name
=
"Alice"
age
=
25
print
(
"My name is {} and I am {} years old."
.
format
(name, age))
My name
is
Alice and I am 25 years old.
My name
is
Alice and I am 25 years old.
name
=
"Alice"
age
=
25
print
(f
"My name is {name} and I am {age} years old."
)
name
=
"Alice"
age
=
25
print
(f
"My name is {name} and I am {age} years old."
)
My name
is
Alice
and
I am
25
years old.
My name
is
Alice
and
I am
25
years old.
class
MyClass:
def
__init__(
self
):
self
.__private_attribute
=
"Private Attribute"
def
__private_method(
self
):
print
(
"Private Method"
)
obj
=
MyClass()
print
(obj.__private_attribute)
# 无法直接访问私有属性
obj.__private_method()
# 无法直接调用私有方法
class
MyClass:
def
__init__(
self
):
self
.__private_attribute
=
"Private Attribute"
def
__private_method(
self
):
print
(
"Private Method"
)
obj
=
MyClass()
print
(obj.__private_attribute)
# 无法直接访问私有属性
obj.__private_method()
# 无法直接调用私有方法
AttributeError:
'MyClass'
object
has no attribute
'__private_attribute'
AttributeError:
'MyClass'
object
has no attribute
'__private_method'
AttributeError:
'MyClass'
object
has no attribute
'__private_attribute'
AttributeError:
'MyClass'
object
has no attribute
'__private_method'
class
MyClass:
def
__init__(
self
):
self
.__private_attribute
=
"Private Attribute"
def
__private_method(
self
):
print
(
"Private Method"
)
obj
=
MyClass()
print
(obj._MyClass__private_attribute)
# 间接访问私有属性
obj._MyClass__private_method()
# 间接调用私有方法
class
MyClass:
def
__init__(
self
):
self
.__private_attribute
=
"Private Attribute"
def
__private_method(
self
):
print
(
"Private Method"
)
obj
=
MyClass()
print
(obj._MyClass__private_attribute)
# 间接访问私有属性
obj._MyClass__private_method()
# 间接调用私有方法
Private Attribute
Private Method
Private Attribute
Private Method
class
MyClass:
def
__init__(
self
):
self
._protected_attribute
=
"Protected Attribute"
def
_protected_method(
self
):
print
(
"Protected Method"
)
class
MySubClass(MyClass):
def
__init__(
self
):
super
().__init__()
def
access_protected_attribute(
self
):
print
(
self
._protected_attribute)
# 可以访问受保护的属性
def
call_protected_method(
self
):
self
._protected_method()
# 可以调用受保护的方法
obj
=
MySubClass()
obj.access_protected_attribute()
obj.call_protected_method()
class
MyClass:
def
__init__(
self
):
self
._protected_attribute
=
"Protected Attribute"
def
_protected_method(
self
):
print
(
"Protected Method"
)
class
MySubClass(MyClass):
def
__init__(
self
):
super
().__init__()
def
access_protected_attribute(
self
):
print
(
self
._protected_attribute)
# 可以访问受保护的属性
def
call_protected_method(
self
):
self
._protected_method()
# 可以调用受保护的方法
obj
=
MySubClass()
obj.access_protected_attribute()
obj.call_protected_method()
Protected Attribute
Protected Method
Protected Attribute
Protected Method
class
MyClass:
__slots__
=
(
"attribute1"
,
"attribute2"
)
def
__init__(
self
, value1, value2):
self
.attribute1
=
value1
self
.attribute2
=
value2
obj
=
MyClass(
"Value 1"
,
"Value 2"
)
print
(obj.attribute1)
print
(obj.attribute2)
obj.attribute3
=
"Value 3"
# 无法为属性3分配内存,会引发 AttributeError
class
MyClass:
__slots__
=
(
"attribute1"
,
"attribute2"
)
def
__init__(
self
, value1, value2):
self
.attribute1
=
value1
self
.attribute2
=
value2
obj
=
MyClass(
"Value 1"
,
"Value 2"
)
print
(obj.attribute1)
print
(obj.attribute2)
obj.attribute3
=
"Value 3"
# 无法为属性3分配内存,会引发 AttributeError
Value 1
Value 2
AttributeError:
'MyClass'
object
has no attribute
'attribute3'
Value 1
Value 2
AttributeError:
'MyClass'
object
has no attribute
'attribute3'
class
MyIndexable:
def
__init__(
self
, value):
self
.value
=
value
def
__index__(
self
):
return
self
.value
obj
=
MyIndexable(
42
)
index
=
obj.__index__()
print
(index)
# 输出: 42
lst
=
[
'a'
,
'b'
,
'c'
,
'd'
]
index
=
lst.index(
'c'
)
# 使用列表的index方法时会自动调用元素的__index__方法
print
(index)
# 输出: 2
class
MyIndexable:
def
__init__(
self
, value):
self
.value
=
value
def
__index__(
self
):
return
self
.value
obj
=
MyIndexable(
42
)
index
=
obj.__index__()
print
(index)
# 输出: 42
lst
=
[
'a'
,
'b'
,
'c'
,
'd'
]
index
=
lst.index(
'c'
)
# 使用列表的index方法时会自动调用元素的__index__方法
print
(index)
# 输出: 2
class
MyClass:
pass
obj
=
MyClass()
obj.name
=
"John"
# 动态添加属性
print
(obj.name)
# 动态获取属性
obj.age
=
25
# 动态修改属性
class
MyClass:
pass
obj
=
MyClass()
obj.name
=
"John"
# 动态添加属性
print
(obj.name)
# 动态获取属性
obj.age
=
25
# 动态修改属性
class
MyClass:
pass
obj
=
MyClass()
setattr
(obj,
"name"
,
"John"
)
# 动态设置属性
print
(
getattr
(obj,
"name"
))
# 动态获取属性
setattr
(obj,
"age"
,
25
)
# 动态修改属性
class
MyClass:
pass
obj
=
MyClass()
setattr
(obj,
"name"
,
"John"
)
# 动态设置属性
print
(
getattr
(obj,
"name"
))
# 动态获取属性
setattr
(obj,
"age"
,
25
)
# 动态修改属性
class
MyClass:
pass
obj
=
MyClass()
obj.__dict__[
"name"
]
=
"John"
# 动态设置属性
print
(obj.__dict__[
"name"
])
# 动态获取属性
obj.__dict__[
"age"
]
=
25
# 动态修改属性
class
MyClass:
pass
obj
=
MyClass()
obj.__dict__[
"name"
]
=
"John"
# 动态设置属性
print
(obj.__dict__[
"name"
])
# 动态获取属性
obj.__dict__[
"age"
]
=
25
# 动态修改属性
python
zip
(
*
iterables)
python
zip
(
*
iterables)
python
numbers
=
[
1
,
2
,
3
]
letters
=
[
'a'
,
'b'
,
'c'
]
result
=
zip
(numbers, letters)
print
(
list
(result))
# 输出: [(1, 'a'), (2, 'b'), (3, 'c')]
# 可以传入多个可迭代对象
numbers
=
[
1
,
2
,
3
]
letters
=
[
'a'
,
'b'
,
'c'
]
symbols
=
[
'!'
,
'@'
,
'#'
]
result
=
zip
(numbers, letters, symbols)
print
(
list
(result))
# 输出: [(1, 'a', '!'), (2, 'b', '@'), (3, 'c', '#')]
# 可以使用zip()函数进行解压缩
pairs
=
[(
1
,
'a'
), (
2
,
'b'
), (
3
,
'c'
)]
numbers, letters
=
zip
(
*
pairs)
print
(numbers)
# 输出: (1, 2, 3)
print
(letters)
# 输出: ('a', 'b', 'c')
python
numbers
=
[
1
,
2
,
3
]
letters
=
[
'a'
,
'b'
,
'c'
]
result
=
zip
(numbers, letters)
print
(
list
(result))
# 输出: [(1, 'a'), (2, 'b'), (3, 'c')]
# 可以传入多个可迭代对象
numbers
=
[
1
,
2
,
3
]
letters
=
[
'a'
,
'b'
,
'c'
]
symbols
=
[
'!'
,
'@'
,
'#'
]
result
=
zip
(numbers, letters, symbols)
print
(
list
(result))
# 输出: [(1, 'a', '!'), (2, 'b', '@'), (3, 'c', '#')]
# 可以使用zip()函数进行解压缩
pairs
=
[(
1
,
'a'
), (
2
,
'b'
), (
3
,
'c'
)]
numbers, letters
=
zip
(
*
pairs)
print
(numbers)
# 输出: (1, 2, 3)
print
(letters)
# 输出: ('a', 'b', 'c')
def
process_data(obj):
try
:
obj.read()
obj.process()
obj.write()
except
AttributeError:
print
(
"对象不具有所需的方法或属性"
)
class
FileObject:
def
read(
self
):
print
(
"读取文件"
)
def
process(
self
):
print
(
"处理数据"
)
def
write(
self
):
print
(
"写入文件"
)
class
DatabaseObject:
def
read(
self
):
print
(
"读取数据库"
)
def
process(
self
):
print
(
"处理数据"
)
def
write(
self
):
print
(
"写入数据库"
)
file_obj
=
FileObject()
database_obj
=
DatabaseObject()
process_data(file_obj)
# 输出: 读取文件、处理数据、写入文件
process_data(database_obj)
# 输出: 读取数据库、处理数据、写入数据库
process_data(
"Hello"
)
# 输出: 对象不具有所需的方法或属性
def
process_data(obj):
try
:
obj.read()
obj.process()
obj.write()
except
AttributeError:
print
(
"对象不具有所需的方法或属性"
)
class
FileObject:
def
read(
self
):
print
(
"读取文件"
)
def
process(
self
):
print
(
"处理数据"
)
def
write(
self
):
print
(
"写入文件"
)
class
DatabaseObject:
def
read(
self
):
print
(
"读取数据库"
)
def
process(
self
):
print
(
"处理数据"
)
def
write(
self
):
print
(
"写入数据库"
)
file_obj
=
FileObject()
database_obj
=
DatabaseObject()
process_data(file_obj)
# 输出: 读取文件、处理数据、写入文件
process_data(database_obj)
# 输出: 读取数据库、处理数据、写入数据库
process_data(
"Hello"
)
# 输出: 对象不具有所需的方法或属性
def
process_data(obj):
try
:
obj.read()
obj.process()
obj.write()
except
AttributeError:
print
(
"对象不具有所需的方法或属性"
)
class
FileObject:
def
read(
self
):
print
(
"读取文件"
)
def
process(
self
):
print
(
"处理数据"
)
def
write(
self
):
print
(
"写入文件"
)
class
DatabaseObject:
def
read(
self
):
print
(
"读取数据库"
)
def
process(
self
):
print
(
"处理数据"
)
def
write(
self
):
print
(
"写入数据库"
)
file_obj
=
FileObject()
database_obj
=
DatabaseObject()
process_data(file_obj)
# 输出: 读取文件、处理数据、写入文件
process_data(database_obj)
# 输出: 读取数据库、处理数据、写入数据库
process_data(
"Hello"
)
# 输出: 对象不具有所需的方法或属性
def
process_data(obj):
try
:
obj.read()
obj.process()
obj.write()
except
AttributeError:
print
(
"对象不具有所需的方法或属性"
)
class
FileObject:
def
read(
self
):
print
(
"读取文件"
)
def
process(
self
):
print
(
"处理数据"
)
def
write(
self
):
print
(
"写入文件"
)
class
DatabaseObject:
def
read(
self
):
[注意]传递专业知识、拓宽行业人脉——看雪讲师团队等你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