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技派:互联网+大潮下 个人信息安全如何得到保障?
-
发表于: 2015-6-3 09:20 1617
-
新闻链接:http://mt.sohu.com/20150601/n414194969.shtml
新闻时间:2015-06-01 10:27:54
新闻正文:
在互联网大潮下,“互联网+”正推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浪潮奔涌,“互联网+”加速了信息在互联网上的流动,从整个社会到每个个人,对互联网的依赖都越来越强,相应,商业信息、个人信息泄露和滥用等潜在风险加剧,人们受到各种网络安全问题袭扰的可能也越来越大。
例如最近这两天发生的事,支付宝因“光纤被挖断”中断服务数小时,携程网因“错误操作”系统瘫痪近12小时。用户数以亿计的互联网相关企业接连发生系统宕机,让人们再次关注互联网安全隐忧。如何为“互联网+”筑牢安全的屏障,成为越发迫切的问题。
近年来,从天涯、淘宝、汉庭到12306官网,大规模的信息泄露频发,在各种宕机事件背后,网络安全之脆弱,令人触目惊心。大数据、个人征信、物联网、移动金融……越来越多的新兴业态正在互联网上发酵,但相应的制度规制却并未完善,尤其是处于顶层设计的法律体系。
更进一步来看,随着移动互联网对个人生活更深入的渗透,手机等正在成为个体的体外“脏器”,由此将给网民带来更多非传统的安全挑战。手机摄像头是你记录精彩世界的便捷利器,同时它也有可能成为窃取你个人隐私的随身间谍;个人定位服务能让你熟悉的人更快地找到你,同时也为心怀不轨之人提供了方便。移动互联网带来了随时随地的便利,也带来了随时随地的威胁。互联网技术正在加速演进,网络生活场景正在不断变幻,如何在一个非固化的环境中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切实保护好个人利益,是所有网民都要学习的必修课。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百姓与网络已经密不可分,2014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 [1]。而早在2008年,中国网民绝对数量已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伴随着网络用户数量的快速增长,互联网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也备受关注,近年来互联网用户信息泄露事件时有发生,据不完全统计,仅2010年至2013年,就先后有360、开发者社区CSDN、中国人寿、腾讯QQ、圆通快递等多家用户信息被大量泄露[2],给用户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甚至危害。这些问题的出现引起我们对网络信息安全的关注,也促使我们探究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除了技术漏洞、道德问题以及监管责任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法律规范模糊导致违法成本过低,某些寻求不法利益者利用了这一点。
个人信息泄露的严重状况已经超出我们的想象。一次旅游、一次住酒店、结婚、去医院看病、买房买车……个人信息都有可能被出卖。从补天、乌云等漏洞平台曝出的多个数据显示,录入了公民个人信息的多个政府系统都存在着可导致信息外泄的漏洞。
防止个人信息泄露,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是首要问题。目前,我国还没有个人信息保护法。当务之急是制定一部个人信息保护法,对公民个人信息的采集、使用和保密等问题作出详细规定,让惩戒更加具有法律上的操作性。只有群防群治,才能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良好氛围。
新闻时间:2015-06-01 10:27:54
新闻正文:
在互联网大潮下,“互联网+”正推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浪潮奔涌,“互联网+”加速了信息在互联网上的流动,从整个社会到每个个人,对互联网的依赖都越来越强,相应,商业信息、个人信息泄露和滥用等潜在风险加剧,人们受到各种网络安全问题袭扰的可能也越来越大。
例如最近这两天发生的事,支付宝因“光纤被挖断”中断服务数小时,携程网因“错误操作”系统瘫痪近12小时。用户数以亿计的互联网相关企业接连发生系统宕机,让人们再次关注互联网安全隐忧。如何为“互联网+”筑牢安全的屏障,成为越发迫切的问题。
近年来,从天涯、淘宝、汉庭到12306官网,大规模的信息泄露频发,在各种宕机事件背后,网络安全之脆弱,令人触目惊心。大数据、个人征信、物联网、移动金融……越来越多的新兴业态正在互联网上发酵,但相应的制度规制却并未完善,尤其是处于顶层设计的法律体系。
更进一步来看,随着移动互联网对个人生活更深入的渗透,手机等正在成为个体的体外“脏器”,由此将给网民带来更多非传统的安全挑战。手机摄像头是你记录精彩世界的便捷利器,同时它也有可能成为窃取你个人隐私的随身间谍;个人定位服务能让你熟悉的人更快地找到你,同时也为心怀不轨之人提供了方便。移动互联网带来了随时随地的便利,也带来了随时随地的威胁。互联网技术正在加速演进,网络生活场景正在不断变幻,如何在一个非固化的环境中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切实保护好个人利益,是所有网民都要学习的必修课。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百姓与网络已经密不可分,2014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 [1]。而早在2008年,中国网民绝对数量已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伴随着网络用户数量的快速增长,互联网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也备受关注,近年来互联网用户信息泄露事件时有发生,据不完全统计,仅2010年至2013年,就先后有360、开发者社区CSDN、中国人寿、腾讯QQ、圆通快递等多家用户信息被大量泄露[2],给用户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甚至危害。这些问题的出现引起我们对网络信息安全的关注,也促使我们探究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除了技术漏洞、道德问题以及监管责任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法律规范模糊导致违法成本过低,某些寻求不法利益者利用了这一点。
个人信息泄露的严重状况已经超出我们的想象。一次旅游、一次住酒店、结婚、去医院看病、买房买车……个人信息都有可能被出卖。从补天、乌云等漏洞平台曝出的多个数据显示,录入了公民个人信息的多个政府系统都存在着可导致信息外泄的漏洞。
防止个人信息泄露,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是首要问题。目前,我国还没有个人信息保护法。当务之急是制定一部个人信息保护法,对公民个人信息的采集、使用和保密等问题作出详细规定,让惩戒更加具有法律上的操作性。只有群防群治,才能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良好氛围。
赞赏
看原图
赞赏
雪币: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