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转帖]] Kindle中国梦难圆:需克服政策技术双向难题
-
发表于: 2013-4-16 14:06 1684
-
新闻链接:http://bbs.kafan.cn/thread-1549161-1-1.html
新闻时间: 2013-4-16 07:36:44
新闻正文:
亚马逊模式只适合于美国,这个模式在中国行不通,别人不行,它自己也不行。
据网上流传的消息:亚马逊Kindle的入华阻碍已经全部打通,Kindle Paperwhite的中国版将于4月16日起接受预定。
长期以来,中国的互联网行业唯一的风向标就是美国硅谷,而中国的IT创业者动辄以模仿为荣,“中国的Google”、“中国的Facebook”、“中国的XX”……其中不乏有成功者,但当我们审视它的成功真相,往往是彻底改变了模仿对象的既有模式,走出了一条新路。乃至今天,中国色彩为国际互联网舞台留下了新的印迹,如淘宝、如腾讯。同时,硅谷企业由于其文化土壤与市场环境的不同,进入中国市场却往往举步维艰,近的如高朋、远的像eBay。
数字出版产业也是一样,汉王科技最早举起“中国亚马逊”的旗帜,以电纸书概念一举上市并轰动一时,最终却因为内容断环而销声匿迹;随后,国内最强大的原创内容提供商盛大文学接过汉王的火炬,推出Bambook电子书,率先以内容付费为盈利的模式强势出击,却因用户量不足逐渐淡化远去;当当,这家国内最大的图书电商网站,拥有庞大的图书用户与流量基础,着眼电子书分销平台,挟一流图书资源及阅读器终端产品, 向“中国的亚马逊”之梦做最后的冲击,至今却未见成效;而亚马逊也终于按捺不住对巨大的中国市场诱惑,Kindle在经过长期的准备后,即将大举入华,它的“中国梦”会实现吗?笔者认为:亚马逊模式只适合于美国,这个模式在中国行不通,别人不行,它自己也不行。
首先,亚马逊电子书的成功得益于美国的精装书与平台书的出版发行机制,平装书往往在精装书销售一年后发行,而与平装书同价的电子书则与精装书同步发行。从数据上也可以看到,Kindle电子书大行其道之后,精装书的数量并未下降,而平装书市场则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同时因为电子书传播速度快、购买便利,使图书总销售量得到了增长,整体形成了良性循环。从这个意义来讲,Kindle是“电子化平装书”,它聪明地利用精装书与平装书发行机制的时间差与价格差,读者因为“便宜、及时与方便”而购买电子书,也使得kindle一举成功。而中国不存在这样的发行机制,只剩下正版与盗版之间的时间与价格缝隙可供利用,这样就使Kindle书店及其它类似模式的电子书平台价格越来越低,这样的产业链很难说是健康的。
也许有人会说,电子书无介质成本,如果能够依靠低廉的价格获取海量用户,那还是有前途的呀!这种说法在当前不成立,因为中国数字阅读的主要矛盾与阅读无关。一方面,数字阅读是移动互联的分支,目前虽然移动互联终端销量已经远远超过了PC,但移动商务只占互联网商务规模3%不到,用户不会或者不习惯利用移动互联终端买东西;另一方面,国内用户内容付费习惯更需要很长时间的适应期,盗版的冲击也不容小视, “移动互联支付习惯”与“内容付费习惯”这两座大山,要想移开非一朝一夕可为,也不是一家公司就能做到的,无论它多大。
同时,在图书内容方面也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必须面临数据源差的问题,因为历史问题,很多出版机构数字化基础很不够,数据源良莠不齐,格式转换本身就会出错,而更多的则是扫描版PDF文件直接OCR转的,错字错段,丢字缺词非常普遍,至于说缺少图片甚至封面就更多了。以多看为例,为了保障整体质量,对得起“精品”两个字,必须人工审校挑错,这方面付出的人力、财力、物力难以想象,有的书制作需要0.5个人日,而审校往往需要2-3个人日。当然,亚马逊也是非常注重品质的企业,它采用的方法是一旦出现用户投诉就下架,发回出版社纠错。但是,在中国,电子书收入不足出版社的1%,其纠错成本远大于收入,很难有动力去修改。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到另外一个问题:中文版式本身就是复杂多变的,在版式方面,西文书版式简单、变化较少,95%的图书是纯文字的,别说图文了,甚至连字体变化都不多,但现代中国版式强调图文混排与字体变化,举个简单的例子,在一本宋体的书里你看到一段楷体的字,自然反应就是对话或引文,看到一段黑体的字你就知道是强调,版式所形成的“阅读思维习惯”在中国人的头脑里根深蒂固,如果缺失,所丢弃的不仅仅是美感。这两方面的原因,也使得追求“大而全”的规模化、标准化、工业化运作模式举步维艰。
最后,我们还要回到Kindle设备本身,大家知道,Kindle的主力产品采用的是黑白电子墨水技术,它具备耗电低、不伤眼的特征,对深度阅读用户来说体验很好。但是,它也存在响应速度慢、触屏操作生涩等缺陷。Kindle大行其道的时候,手机的表现力与性能还很弱小,而今天当人人必备的手机变得越来越强大的时候,当绚丽的色彩、丰富的多媒体表现力与流畅的手势操作已经深入人心的时候,到底有多少人愿意回归黑白时代?
据说4月份Kindle就真的来了,它真的能够突破以上重重阻碍,成就它的“中国梦”吗?无法判断。我只知道,它的数字出版梦在美国实现过,是“可知的”,而我眼中的数字出版未来“不可知”,需要无数的试错、无数的探索与折腾,路不同……
http://news.itxinwen.com/it_indu ... 13/0415/495441.html
新闻时间: 2013-4-16 07:36:44
新闻正文:
亚马逊模式只适合于美国,这个模式在中国行不通,别人不行,它自己也不行。
据网上流传的消息:亚马逊Kindle的入华阻碍已经全部打通,Kindle Paperwhite的中国版将于4月16日起接受预定。
长期以来,中国的互联网行业唯一的风向标就是美国硅谷,而中国的IT创业者动辄以模仿为荣,“中国的Google”、“中国的Facebook”、“中国的XX”……其中不乏有成功者,但当我们审视它的成功真相,往往是彻底改变了模仿对象的既有模式,走出了一条新路。乃至今天,中国色彩为国际互联网舞台留下了新的印迹,如淘宝、如腾讯。同时,硅谷企业由于其文化土壤与市场环境的不同,进入中国市场却往往举步维艰,近的如高朋、远的像eBay。
数字出版产业也是一样,汉王科技最早举起“中国亚马逊”的旗帜,以电纸书概念一举上市并轰动一时,最终却因为内容断环而销声匿迹;随后,国内最强大的原创内容提供商盛大文学接过汉王的火炬,推出Bambook电子书,率先以内容付费为盈利的模式强势出击,却因用户量不足逐渐淡化远去;当当,这家国内最大的图书电商网站,拥有庞大的图书用户与流量基础,着眼电子书分销平台,挟一流图书资源及阅读器终端产品, 向“中国的亚马逊”之梦做最后的冲击,至今却未见成效;而亚马逊也终于按捺不住对巨大的中国市场诱惑,Kindle在经过长期的准备后,即将大举入华,它的“中国梦”会实现吗?笔者认为:亚马逊模式只适合于美国,这个模式在中国行不通,别人不行,它自己也不行。
首先,亚马逊电子书的成功得益于美国的精装书与平台书的出版发行机制,平装书往往在精装书销售一年后发行,而与平装书同价的电子书则与精装书同步发行。从数据上也可以看到,Kindle电子书大行其道之后,精装书的数量并未下降,而平装书市场则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同时因为电子书传播速度快、购买便利,使图书总销售量得到了增长,整体形成了良性循环。从这个意义来讲,Kindle是“电子化平装书”,它聪明地利用精装书与平装书发行机制的时间差与价格差,读者因为“便宜、及时与方便”而购买电子书,也使得kindle一举成功。而中国不存在这样的发行机制,只剩下正版与盗版之间的时间与价格缝隙可供利用,这样就使Kindle书店及其它类似模式的电子书平台价格越来越低,这样的产业链很难说是健康的。
也许有人会说,电子书无介质成本,如果能够依靠低廉的价格获取海量用户,那还是有前途的呀!这种说法在当前不成立,因为中国数字阅读的主要矛盾与阅读无关。一方面,数字阅读是移动互联的分支,目前虽然移动互联终端销量已经远远超过了PC,但移动商务只占互联网商务规模3%不到,用户不会或者不习惯利用移动互联终端买东西;另一方面,国内用户内容付费习惯更需要很长时间的适应期,盗版的冲击也不容小视, “移动互联支付习惯”与“内容付费习惯”这两座大山,要想移开非一朝一夕可为,也不是一家公司就能做到的,无论它多大。
同时,在图书内容方面也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必须面临数据源差的问题,因为历史问题,很多出版机构数字化基础很不够,数据源良莠不齐,格式转换本身就会出错,而更多的则是扫描版PDF文件直接OCR转的,错字错段,丢字缺词非常普遍,至于说缺少图片甚至封面就更多了。以多看为例,为了保障整体质量,对得起“精品”两个字,必须人工审校挑错,这方面付出的人力、财力、物力难以想象,有的书制作需要0.5个人日,而审校往往需要2-3个人日。当然,亚马逊也是非常注重品质的企业,它采用的方法是一旦出现用户投诉就下架,发回出版社纠错。但是,在中国,电子书收入不足出版社的1%,其纠错成本远大于收入,很难有动力去修改。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到另外一个问题:中文版式本身就是复杂多变的,在版式方面,西文书版式简单、变化较少,95%的图书是纯文字的,别说图文了,甚至连字体变化都不多,但现代中国版式强调图文混排与字体变化,举个简单的例子,在一本宋体的书里你看到一段楷体的字,自然反应就是对话或引文,看到一段黑体的字你就知道是强调,版式所形成的“阅读思维习惯”在中国人的头脑里根深蒂固,如果缺失,所丢弃的不仅仅是美感。这两方面的原因,也使得追求“大而全”的规模化、标准化、工业化运作模式举步维艰。
最后,我们还要回到Kindle设备本身,大家知道,Kindle的主力产品采用的是黑白电子墨水技术,它具备耗电低、不伤眼的特征,对深度阅读用户来说体验很好。但是,它也存在响应速度慢、触屏操作生涩等缺陷。Kindle大行其道的时候,手机的表现力与性能还很弱小,而今天当人人必备的手机变得越来越强大的时候,当绚丽的色彩、丰富的多媒体表现力与流畅的手势操作已经深入人心的时候,到底有多少人愿意回归黑白时代?
据说4月份Kindle就真的来了,它真的能够突破以上重重阻碍,成就它的“中国梦”吗?无法判断。我只知道,它的数字出版梦在美国实现过,是“可知的”,而我眼中的数字出版未来“不可知”,需要无数的试错、无数的探索与折腾,路不同……
http://news.itxinwen.com/it_indu ... 13/0415/495441.html
赞赏
他的文章
看原图
赞赏
雪币: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