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短波电台:震时通信的最后保障
-
发表于: 2014-1-7 14:09 793
-
拜信息技术所赐,当前的个人通信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通话、短信、QQ、微信等基于手机的通信手段毫无障碍,如果不在乎话费流量费的话,那与整个世界的联系尽在掌握中。
我国的手机基站被以“八纵八横”骨干网为核心的国家光纤网络连接着,这套技术体制的建设水平不比发达国家逊色,在发展中国家中算是鹤立鸡群,它给我们个人通信提供了技术基础,功能强大到令我们每个人都非常依赖,但我们却忽略了这套技术体制的另一面----突出的脆弱性。基站和光纤稍有灾害就会受到破坏,一旦有上规模的破坏就很难恢复,而这会令单一依赖这套技术体制的我们陷入绝境。
即使运气好,基站和光纤没有被天灾摧毁,但在那些紧急时刻,瞬时的通信压力往往也让电话和短信服务不堪重负。网上有人说分组交换的微信比短信占用的资源更小,因而通信更通畅,并用日本地震时微博寻亲作为例证。其实我国手机的无线接入方式尚未达到互联网那样的全IP交换,分组交换的优势无法体现,频繁的信令会严重加剧无线接入负担,而且日本的手机技术体制也与我国不同,未经过GSM而直升3G,不具参考价值。
军队对这种固定基站式移动通信手段的脆弱性认识得很深刻,虽然手机的通信效果比电台好,但在演习中是禁止使用的。真开战后固定基站和光纤很容易被破坏,若养成了手机依赖就完蛋了。通信系统在现代战争中是被敌方首要打击的对象,野战光纤和电缆有可能被炸断,卫星可能被致盲,大型的固定的都可能保不住,因此各国军队普遍保留了一种最低限度的通信方式,以完成极端恶劣条件下的应急通信任务,这就是短波电台通信。
短波电台的频率在1.6MHz~30MHz之间,因天线要与波长成正比,其长度在几米到几十米之间。短波通信优于其它波段电台的特点在于天波传播。大气层某些高度的气体分子中的电子被太阳照射下会游离出来,形成“电离层”,短波电台的电波信号射到电离层上会被反射下来,这好比是天花板上安装了镜子,你用手电筒以一定角度照上去,光线会反射到更远的地方,基于同样的原理,短波电台可以通过电离层反射的方式达成远距离通信。
说到短波通信,公众最有印象的恐怕就是孙道临主演的《永不消失的电波》了,一部10瓦左右的电台就可达成上海到延安的通信,但这部电影也给公众带来了一个误解,以为短波电台必须要用手键发莫尔斯码,其实那只是短波电台的一种使用方法,短波电台完全可以跟车载对讲机一样,开机后调好频率,然后拿起手麦就讲话。
有一个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群体,他们通过考试和备案获得了业余电台的执照,您在网上看到的BDXXX、BGXXX、BAXXX等网名就是他们的呼号,其中第二位是A的是一级,可操控100瓦的短波电台。虽然是业余团体,但很多人的技术却很专业,跟医生在路途中遇到急症病人必须要提供帮助一样,他们也有着在自然灾害时为公众提供通信服务的自觉性。512汶川大地震发生3分钟后,四川省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就发出了第一道电波,然后快速组织起来奔赴灾区,为通信调度做出了重大贡献,美国无线电中继协会把2008年人道主义奖授予了四川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
我国有约十万无线电爱好者,但他们都集中生活在大城市里,一个穷县里没有一名也很正常。不过县里的人民防空部门有政府配发的用于应急通信的短波电台,但却普遍疏于训练,会使的人不多。这恐怕与另一个认识误区有关,即认为操控短波电台是项非常复杂的技术。训练一个合格的电台报务员的确是很难的,笔者当年为了发报能到100码苦练了一年,中指磨出了茧子,但训练一个会常规电台操控的初级报话员却并不难,懂得电台的开关机和频率设定,懂得基本的通联规则,懂得天线的基本架设方法,有一周的训练时间足矣,而他们可能会在第一时间传出灾区的声音,其重大意义不可估量。
陆军的每个集团军都有短波电台战备值班制度,县政府可招聘参与过该任务的退伍通信兵做教练,也可以请备案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明确几个固定的灾害应急通信频率,在每周的规定时段进行通联,以检验实际通信效果。
短波的天波通信靠天吃饭,信道的确不够稳定,要达到良好的通信效果需要操控者懂得专业计算并具有丰富的经验,例如要解决好中短距离的的越距问题。不过,现在的天线技术已经进步了,准垂直入射天线可做到500公里内无盲区。海军的远洋军舰普遍使用短波电台,东海舰队军舰的信号东海舰队基地没收到,却被南海舰队的基地收到了,南海舰队基站会把信号转给东海舰队基地,因此有了盲区也不怕,可借鉴海军的联合收信体制来建立应急通信网。
一旦发生灾害,工作人员把天线往树上一系,扯上一条斜拉天线,开机调到灾害应急频道就喊话,不必过多考虑天线的极化方式、入射角度、越距区等专业问题,全国各地上万部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电台都会在灾害应急频率守听,东方不亮西方亮,总会有人收到灾区的声音。
各省、市、县都有短波电台,也有负责应急通信的人防机构和开支,开展短波应急通信的训练势在必行,监督这项训练成果也是公众的责任。
我国的手机基站被以“八纵八横”骨干网为核心的国家光纤网络连接着,这套技术体制的建设水平不比发达国家逊色,在发展中国家中算是鹤立鸡群,它给我们个人通信提供了技术基础,功能强大到令我们每个人都非常依赖,但我们却忽略了这套技术体制的另一面----突出的脆弱性。基站和光纤稍有灾害就会受到破坏,一旦有上规模的破坏就很难恢复,而这会令单一依赖这套技术体制的我们陷入绝境。
即使运气好,基站和光纤没有被天灾摧毁,但在那些紧急时刻,瞬时的通信压力往往也让电话和短信服务不堪重负。网上有人说分组交换的微信比短信占用的资源更小,因而通信更通畅,并用日本地震时微博寻亲作为例证。其实我国手机的无线接入方式尚未达到互联网那样的全IP交换,分组交换的优势无法体现,频繁的信令会严重加剧无线接入负担,而且日本的手机技术体制也与我国不同,未经过GSM而直升3G,不具参考价值。
军队对这种固定基站式移动通信手段的脆弱性认识得很深刻,虽然手机的通信效果比电台好,但在演习中是禁止使用的。真开战后固定基站和光纤很容易被破坏,若养成了手机依赖就完蛋了。通信系统在现代战争中是被敌方首要打击的对象,野战光纤和电缆有可能被炸断,卫星可能被致盲,大型的固定的都可能保不住,因此各国军队普遍保留了一种最低限度的通信方式,以完成极端恶劣条件下的应急通信任务,这就是短波电台通信。
短波电台的频率在1.6MHz~30MHz之间,因天线要与波长成正比,其长度在几米到几十米之间。短波通信优于其它波段电台的特点在于天波传播。大气层某些高度的气体分子中的电子被太阳照射下会游离出来,形成“电离层”,短波电台的电波信号射到电离层上会被反射下来,这好比是天花板上安装了镜子,你用手电筒以一定角度照上去,光线会反射到更远的地方,基于同样的原理,短波电台可以通过电离层反射的方式达成远距离通信。
说到短波通信,公众最有印象的恐怕就是孙道临主演的《永不消失的电波》了,一部10瓦左右的电台就可达成上海到延安的通信,但这部电影也给公众带来了一个误解,以为短波电台必须要用手键发莫尔斯码,其实那只是短波电台的一种使用方法,短波电台完全可以跟车载对讲机一样,开机后调好频率,然后拿起手麦就讲话。
有一个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群体,他们通过考试和备案获得了业余电台的执照,您在网上看到的BDXXX、BGXXX、BAXXX等网名就是他们的呼号,其中第二位是A的是一级,可操控100瓦的短波电台。虽然是业余团体,但很多人的技术却很专业,跟医生在路途中遇到急症病人必须要提供帮助一样,他们也有着在自然灾害时为公众提供通信服务的自觉性。512汶川大地震发生3分钟后,四川省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就发出了第一道电波,然后快速组织起来奔赴灾区,为通信调度做出了重大贡献,美国无线电中继协会把2008年人道主义奖授予了四川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
我国有约十万无线电爱好者,但他们都集中生活在大城市里,一个穷县里没有一名也很正常。不过县里的人民防空部门有政府配发的用于应急通信的短波电台,但却普遍疏于训练,会使的人不多。这恐怕与另一个认识误区有关,即认为操控短波电台是项非常复杂的技术。训练一个合格的电台报务员的确是很难的,笔者当年为了发报能到100码苦练了一年,中指磨出了茧子,但训练一个会常规电台操控的初级报话员却并不难,懂得电台的开关机和频率设定,懂得基本的通联规则,懂得天线的基本架设方法,有一周的训练时间足矣,而他们可能会在第一时间传出灾区的声音,其重大意义不可估量。
陆军的每个集团军都有短波电台战备值班制度,县政府可招聘参与过该任务的退伍通信兵做教练,也可以请备案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明确几个固定的灾害应急通信频率,在每周的规定时段进行通联,以检验实际通信效果。
短波的天波通信靠天吃饭,信道的确不够稳定,要达到良好的通信效果需要操控者懂得专业计算并具有丰富的经验,例如要解决好中短距离的的越距问题。不过,现在的天线技术已经进步了,准垂直入射天线可做到500公里内无盲区。海军的远洋军舰普遍使用短波电台,东海舰队军舰的信号东海舰队基地没收到,却被南海舰队的基地收到了,南海舰队基站会把信号转给东海舰队基地,因此有了盲区也不怕,可借鉴海军的联合收信体制来建立应急通信网。
一旦发生灾害,工作人员把天线往树上一系,扯上一条斜拉天线,开机调到灾害应急频道就喊话,不必过多考虑天线的极化方式、入射角度、越距区等专业问题,全国各地上万部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电台都会在灾害应急频率守听,东方不亮西方亮,总会有人收到灾区的声音。
各省、市、县都有短波电台,也有负责应急通信的人防机构和开支,开展短波应急通信的训练势在必行,监督这项训练成果也是公众的责任。
赞赏
看原图
赞赏
雪币: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