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揭开有偿删帖的灰色利益链 环环相扣一条龙服务
-
发表于: 2013-12-8 19:37 735
-
新闻链接:http://www.2cto.com/News/201312/262877.html
新闻时间:2013-12-06
新闻正文:
“现在大家还都在正常工作。”
今日下午,在北京东四环莱锦创意中心28栋办公楼外,和同伴刚刚抽完一支烟的李兴(化名)起身,如是对记者说。
透过印有IWOM字样的玻璃窗,记者看到,这家公司的前台仍在正常办公,而办公区域仍有不少员工正坐在电脑前,敲打着键盘。
而在看似平常的工作背后,李兴所在的口碑互动(IWOM)公司已经陷入巨大的舆论的漩涡。
http://www.2cto.com/uploadfile/Collfiles/20131206/1386308579344.jpg
今日有媒体消息称,在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了集中打击网络有组织制造传播谣言等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中,北京警方查处了北京口碑互动营销策划有限公司(下称“口碑互动”)等六家公关公司。
经北京警方侦查,“口碑互动”等六家网络公关公司勾结部分中介和网站工作人员,从事有偿删除信息服务的非法经营犯罪网络。已有数十名犯罪嫌疑人分别因涉嫌非法经营罪、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等被批捕,涉案金额1000 余万元。
这起案件是全国公安机关集中打击网络有组织制造传播谣言等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的又一典型案件,也是两高关于办理网络案件新司法解释出台后,公安机关查获的国内最大的网络公关公司。
目前此案还在进一步侦办中。对于公司客户是否受到影响,以及公司下一步的去向,李兴摇了摇头,快步走回办公室。今日,亦有多位口碑互动员工婉拒了记者的采访。
利益链背后:9个月支付47万删帖费用
中国平安、中兴通讯、百胜集团、五粮液、碧桂园、东方航空、淘宝网、新浪微博……在口碑互动的官方宣传中,知名的上市企业不在少数。
主打企业网络声誉管理特色、以社区、微博为代表的社会化营销,曾令口碑互动在业界有不小的影响。互联网上,关于口碑互动的成功案例介绍不在少数——“淘宝秒杀”、“新浪微博快跑“、“中国平安橙手套”、“国航微航班”、“中粮晒空碗”、“雪花啤酒勇闯天涯”等。它不仅是中国国际公关协会会员;中国4A协会会员,还是美国WOMMA(口碑营销)会员。
在2012年的一次公开场合,口碑互动总裁杨飞对外表示,微博营销现占口碑互动公司业务量的百分之三十左右,预计当年业务收益会增长30%-40%。
但在口碑互动看似光鲜的营销背后,一条围绕有偿删帖灰色商业链已被曝光。根据警方调查取证显示,这是一家以网络形象营销为外衣、以即时通讯工具为媒介、以网络非法删帖为手段、以虚假网络交易为掩护的非法经营公关公司,为了满足客户需求,直接联系或委托中介、其他非法网络公关公司间接联系网站工作人员,通过向相关人员行贿的方式,为其客户提供非法有偿删除负面信息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口碑互动近三年的营业额翻了两番多,达到了7000余万元。而让它迅速崛起的重要收入来自网络删帖。
北京警方对其总裁杨某、法人代表李某福的审查结果称,“口碑互动”除为近50家大客户提供舆情监测、正面品牌维护,为客户提供“删帖”服务是其日常重要工作内容。
对于删帖业务,口碑互动已经形成多个部门分工合作、环环相扣的一条龙态势。例如,公关部和社会媒体化部负责联系各大媒体网站,分别负责新闻和论坛中有关负面信息删帖业务;监测部在网上监测到公司客户的负面信息后,将信息通过邮件方式发送到客户部对应的客户经理手中,再由客户经理反馈给客户联系人,双方协商是否需要在网上删除并确认价格。
据介绍,谈价格只是针对小客户和散户,大客户一般通过付月费或年费定期向公司缴纳网络舆情服务费,舆情服务包括舆情监测、新闻发布、以及删除负面信息等。公司根据所删帖的网站不同、难度大小等因素确定价格,一般在几百到两三千元之间。
特别是在“两高”关于办理网络案件司法解释出台后,口碑互动为掩人耳目,修改了与客户签订的合同,隐藏了原合同内“为客户网上出现的负面信息删除处理”等内容,仍继续顶风作案。
口碑互动总裁杨某交代:“主要是存在侥幸心理,怕得罪老客户。”据公关部总监杨某交代,删帖时,公司先是直接找网站工作人员来操作,如果达不成交易就找中介来完成,找中介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为了规避风险。
仅今年1至9月,口碑互动公关部用于支付公关中介和贿赂网站工作人员删帖费用就达47万余元。
寻租“重灾区”
“网络营销确实需要不断地制造概念吸引广告主的投放,但口碑互动的做法走入了误区。”营销业内人士、TopMarketing创始人曹礼财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
他认为,口碑互动的误区在于把社会化营销理解为简单粗暴地控制渠道,而不是将营销的重点放在内容营销和创意沟通上,而这种现象在大多数中国社会化营销公司中并不少见。
他同时认为,像口碑互动这样的公关营销公司控制渠道和资源、来钱快,而创意传播人力成本较高,这也是令口碑互动铤而走险的一个重要原因。
事实上, “收费删帖”长期处于“灰色地带”。社会上还有不法分子以删帖公司、网络危机公关公司的名义,利用当事人希望帖子尽快被删除的心理,借机勒索钱财。
情节更恶劣的甚至主动制造负面话题,对敏感帖子连续炒作,以活动赞助费、广告费等名义从中牟利。
这时,自称“职业删帖机构”的中介机构或有删帖需求的企业、个人通过对拥有删帖权的负责人进行“金钱公关”,达到删帖目的;而后者因为手上掌握着足以影响企业或个人命运的信息资源,私下将公司稀缺性资源或权力公然市场化,形成了巨大的寻租空间。
例如,去年百度曾在内部公布公司社区搜索部、公共事务部、知识搜索产品市场部的4名员工涉嫌与外部人员勾结,对外部人员所提的删帖请求,私下进行了违规的有偿操作。当时3名员工被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依法刑事拘留。
而在此次案件的嫌疑人中,有多名网站工作人员,几乎涉及到各大门户网站,甚至是国家级新闻网站。一些网站工作人员为逃避风险在淘宝开了网店,但没有任何产品。公关公司或中介就通过淘宝账号向其行贿。
赵某(QQ号“夜鹰”,东方网网络工程师)是此次被抓获的20余名网站工作人员中的一名。据赵某供述,他负责东方网业务应用支撑,为朋友删帖,是顺手挣点“零花钱”。2年多时间,赵某仅从口碑互动的中介单线获利3万多元。在被公安机关控制的前一天,他还有偿删除5条信息。
新闻时间:2013-12-06
新闻正文:
“现在大家还都在正常工作。”
今日下午,在北京东四环莱锦创意中心28栋办公楼外,和同伴刚刚抽完一支烟的李兴(化名)起身,如是对记者说。
透过印有IWOM字样的玻璃窗,记者看到,这家公司的前台仍在正常办公,而办公区域仍有不少员工正坐在电脑前,敲打着键盘。
而在看似平常的工作背后,李兴所在的口碑互动(IWOM)公司已经陷入巨大的舆论的漩涡。
http://www.2cto.com/uploadfile/Collfiles/20131206/1386308579344.jpg
今日有媒体消息称,在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了集中打击网络有组织制造传播谣言等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中,北京警方查处了北京口碑互动营销策划有限公司(下称“口碑互动”)等六家公关公司。
经北京警方侦查,“口碑互动”等六家网络公关公司勾结部分中介和网站工作人员,从事有偿删除信息服务的非法经营犯罪网络。已有数十名犯罪嫌疑人分别因涉嫌非法经营罪、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等被批捕,涉案金额1000 余万元。
这起案件是全国公安机关集中打击网络有组织制造传播谣言等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的又一典型案件,也是两高关于办理网络案件新司法解释出台后,公安机关查获的国内最大的网络公关公司。
目前此案还在进一步侦办中。对于公司客户是否受到影响,以及公司下一步的去向,李兴摇了摇头,快步走回办公室。今日,亦有多位口碑互动员工婉拒了记者的采访。
利益链背后:9个月支付47万删帖费用
中国平安、中兴通讯、百胜集团、五粮液、碧桂园、东方航空、淘宝网、新浪微博……在口碑互动的官方宣传中,知名的上市企业不在少数。
主打企业网络声誉管理特色、以社区、微博为代表的社会化营销,曾令口碑互动在业界有不小的影响。互联网上,关于口碑互动的成功案例介绍不在少数——“淘宝秒杀”、“新浪微博快跑“、“中国平安橙手套”、“国航微航班”、“中粮晒空碗”、“雪花啤酒勇闯天涯”等。它不仅是中国国际公关协会会员;中国4A协会会员,还是美国WOMMA(口碑营销)会员。
在2012年的一次公开场合,口碑互动总裁杨飞对外表示,微博营销现占口碑互动公司业务量的百分之三十左右,预计当年业务收益会增长30%-40%。
但在口碑互动看似光鲜的营销背后,一条围绕有偿删帖灰色商业链已被曝光。根据警方调查取证显示,这是一家以网络形象营销为外衣、以即时通讯工具为媒介、以网络非法删帖为手段、以虚假网络交易为掩护的非法经营公关公司,为了满足客户需求,直接联系或委托中介、其他非法网络公关公司间接联系网站工作人员,通过向相关人员行贿的方式,为其客户提供非法有偿删除负面信息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口碑互动近三年的营业额翻了两番多,达到了7000余万元。而让它迅速崛起的重要收入来自网络删帖。
北京警方对其总裁杨某、法人代表李某福的审查结果称,“口碑互动”除为近50家大客户提供舆情监测、正面品牌维护,为客户提供“删帖”服务是其日常重要工作内容。
对于删帖业务,口碑互动已经形成多个部门分工合作、环环相扣的一条龙态势。例如,公关部和社会媒体化部负责联系各大媒体网站,分别负责新闻和论坛中有关负面信息删帖业务;监测部在网上监测到公司客户的负面信息后,将信息通过邮件方式发送到客户部对应的客户经理手中,再由客户经理反馈给客户联系人,双方协商是否需要在网上删除并确认价格。
据介绍,谈价格只是针对小客户和散户,大客户一般通过付月费或年费定期向公司缴纳网络舆情服务费,舆情服务包括舆情监测、新闻发布、以及删除负面信息等。公司根据所删帖的网站不同、难度大小等因素确定价格,一般在几百到两三千元之间。
特别是在“两高”关于办理网络案件司法解释出台后,口碑互动为掩人耳目,修改了与客户签订的合同,隐藏了原合同内“为客户网上出现的负面信息删除处理”等内容,仍继续顶风作案。
口碑互动总裁杨某交代:“主要是存在侥幸心理,怕得罪老客户。”据公关部总监杨某交代,删帖时,公司先是直接找网站工作人员来操作,如果达不成交易就找中介来完成,找中介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为了规避风险。
仅今年1至9月,口碑互动公关部用于支付公关中介和贿赂网站工作人员删帖费用就达47万余元。
寻租“重灾区”
“网络营销确实需要不断地制造概念吸引广告主的投放,但口碑互动的做法走入了误区。”营销业内人士、TopMarketing创始人曹礼财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
他认为,口碑互动的误区在于把社会化营销理解为简单粗暴地控制渠道,而不是将营销的重点放在内容营销和创意沟通上,而这种现象在大多数中国社会化营销公司中并不少见。
他同时认为,像口碑互动这样的公关营销公司控制渠道和资源、来钱快,而创意传播人力成本较高,这也是令口碑互动铤而走险的一个重要原因。
事实上, “收费删帖”长期处于“灰色地带”。社会上还有不法分子以删帖公司、网络危机公关公司的名义,利用当事人希望帖子尽快被删除的心理,借机勒索钱财。
情节更恶劣的甚至主动制造负面话题,对敏感帖子连续炒作,以活动赞助费、广告费等名义从中牟利。
这时,自称“职业删帖机构”的中介机构或有删帖需求的企业、个人通过对拥有删帖权的负责人进行“金钱公关”,达到删帖目的;而后者因为手上掌握着足以影响企业或个人命运的信息资源,私下将公司稀缺性资源或权力公然市场化,形成了巨大的寻租空间。
例如,去年百度曾在内部公布公司社区搜索部、公共事务部、知识搜索产品市场部的4名员工涉嫌与外部人员勾结,对外部人员所提的删帖请求,私下进行了违规的有偿操作。当时3名员工被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依法刑事拘留。
而在此次案件的嫌疑人中,有多名网站工作人员,几乎涉及到各大门户网站,甚至是国家级新闻网站。一些网站工作人员为逃避风险在淘宝开了网店,但没有任何产品。公关公司或中介就通过淘宝账号向其行贿。
赵某(QQ号“夜鹰”,东方网网络工程师)是此次被抓获的20余名网站工作人员中的一名。据赵某供述,他负责东方网业务应用支撑,为朋友删帖,是顺手挣点“零花钱”。2年多时间,赵某仅从口碑互动的中介单线获利3万多元。在被公安机关控制的前一天,他还有偿删除5条信息。
赞赏
看原图
赞赏
雪币: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