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美互联网巨头恐因政府监控项目陷入信任危机
-
发表于: 2013-6-9 07:37 972
-
国外媒体今天撰文指出,在美国国家安全局(以下简称“NSA”)实施的“PRISM”监视项目曝光后,这件事在美国国内和国际社会引发了轩然大波。然而,就在美国总统奥巴马承认这个项目确实存在的同时,谷歌、微软等当事企业却矢口否认,这种态度恐怕会让他们陷入一场信任危机。以下为文章全文:
硅谷面临信任危机
硅谷保护消费者隐私权的可信度正遭到严重质疑,美国许多互联网巨头周五纷纷强调,他们并没有让美国政府直接接入他们的用户网络。
但在奥巴马政府承认“PRISM”计划存在的同时,谷歌、微软等当事企业却矢口否认,这无疑引发了公众的广泛质疑:用户数据究竟是怎么到了政府手中的呢?对于那些核心业务与搜集和处理用户个人数据息息相关的公司而言,这些问题尤其令他们感到棘手。
谷歌CEO拉里·佩奇(Larry Page)和首席法务官大卫·德拉蒙德(David Drummond)在公司官方博客上写道,谷歌并未加入NSA实施的所谓“PRISM”计划,也没有向政府调查人员提供可自由进入其网络的“直接入口”。
二人还表示,谷歌仅仅按照法律授权的要求,向政府交出用户数据。熟悉内情的美国官员周五表示,NSA按照法庭命令创建了一个系统,并借此获得了互联网公司的用户数据。这些人士透露,NSA并没有直接接入这些公司的电脑。
Facebook、雅虎、苹果公司和其他公司均明确表示,政府并不具备访问其用户网络的“直接入口”。但美国政府是否按照法庭颁发的秘密法令,通过中间人间接获取用户数据,这些公司均未作出正面回应。
实时获取用户数据
一位曾在政府任职的网络安全法律专家表示,上述公司在回应这件事时的用词都十分谨慎。此人认为,美国政府或许能够实时或近乎实时地获取用户数据,同时又不必接入互联网公司的中央服务器。
谷歌和微软都会发布例行报告,公开每年美国政府要求其提供用户数据的次数,但这种报告并不包括法院下令提交的用户数据次数。像NSA提出的此类要求,都禁止互联网公司对外披露这件事。
至于“PRISM”计划如何运作,美国政府官员在周五同样讳莫如深。NSA周五将有关“PRISM”计划的诸多疑问,都推给了美国国家情报总监(Director of National Intelligence)办公室,但后者暂未对这些问题作出回应。
按照《外国情报监视法修正案》,美国联邦执法机构可以签发相关法令,要求科技企业必须披露用户数据。这一法案准许美国政府从特别法庭获取相关法令,在没有搜查令的情况下对某些人进行监视。这种法令会迫使企业提供大量数据,如电子邮件的内容、文件、照片等在线保存的数据。
沦为政府监控工具
至于科技企业采用哪些技术来满足外国人监视法令的要求,目前尚不清楚。一位熟悉美国情报机构流程的行业高管称,科技企业会实现这个流程部分环节的自动化,以处理政府机构要求提供的数据量。按照这种方法,用户数据会自动发送至情报机构,根本不需要公司员工动手操作。
此人还称,借助于公司提供的数据,美国情报人员就可以进行非正式调查,以缩小对特定嫌疑人的搜索范围,为最终发出正式法令做准备。此前就有人不断指控互联网巨头,将用户信息交给美国和其他国家政府。
两 年前,“维基解密”总编辑朱利安·阿桑奇(Julian Assange)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Facebook就是一个“骇人听闻”的间谍工具,他认为Facebook、谷歌、雅虎“都专门为美国情报机构建 立了用户界面”。 Facebook发言人当时在回应阿桑奇的指责时称,“我们从未受到过压力,被迫向政府机构交出数据。”
奥巴马政府官员周五强调,NSA监视计划主要针对于外国人,而非美国公民。但对于Facebook 这样的公司来说,一旦被曝光监视外国人,那无疑会他们遭受严重质疑。Facebook 在北美以外地区的月活跃用户数,占到其全球总数的80%左右。
重申隐私保护态度
隐私保护团体警告称,这一问题有可能会在欧洲引发更为强烈的反应,因为欧洲政府和公民始终对隐私问题更为敏感。在NSA监视计划曝光以后,欧洲部分议员和监管者也借机重申了对隐私保护的态度。
德国联邦司法部长萨宾·洛伊特霍伊塞尔-施纳伦贝格在接受当地报纸采访时说,“德国公民当然不愿意让自己的数据,自动发送至美国当局那里。美国对反恐立法做出反思,是必要和有益的事情。”
在 中东地区,当地人对NSA监视计划的反应更为温和。埃及博客写手瓦伊尔·埃斯坎达尔(Wael Eskandar)说,“对于美国拥有强大的间谍工具,我丝毫不感到吃惊。令我吃惊的反倒是,他们那么不小心,结果让狐狸尾巴露了出来。”中东部分国家最 近试图加大对互联网的控制,利用新技术阻止人们在网上发起抗议。
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隐私问题的曝光还恰逢一个重要时期:他们正试图进一步走进全世界人的日常生活。在硅谷,数据已成为一种重要货币,可以让品牌厂商发布更精准的广告,鼓励用户在一些服务上花更长时间,令科技公司在与后起之秀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美国投资机构Wedbush Securities分析师迈克尔·帕切特(Michael Pachte)说:“我们正处于一个大数据的时代,我们知道它们可以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
硅谷面临信任危机
硅谷保护消费者隐私权的可信度正遭到严重质疑,美国许多互联网巨头周五纷纷强调,他们并没有让美国政府直接接入他们的用户网络。
但在奥巴马政府承认“PRISM”计划存在的同时,谷歌、微软等当事企业却矢口否认,这无疑引发了公众的广泛质疑:用户数据究竟是怎么到了政府手中的呢?对于那些核心业务与搜集和处理用户个人数据息息相关的公司而言,这些问题尤其令他们感到棘手。
谷歌CEO拉里·佩奇(Larry Page)和首席法务官大卫·德拉蒙德(David Drummond)在公司官方博客上写道,谷歌并未加入NSA实施的所谓“PRISM”计划,也没有向政府调查人员提供可自由进入其网络的“直接入口”。
二人还表示,谷歌仅仅按照法律授权的要求,向政府交出用户数据。熟悉内情的美国官员周五表示,NSA按照法庭命令创建了一个系统,并借此获得了互联网公司的用户数据。这些人士透露,NSA并没有直接接入这些公司的电脑。
Facebook、雅虎、苹果公司和其他公司均明确表示,政府并不具备访问其用户网络的“直接入口”。但美国政府是否按照法庭颁发的秘密法令,通过中间人间接获取用户数据,这些公司均未作出正面回应。
实时获取用户数据
一位曾在政府任职的网络安全法律专家表示,上述公司在回应这件事时的用词都十分谨慎。此人认为,美国政府或许能够实时或近乎实时地获取用户数据,同时又不必接入互联网公司的中央服务器。
谷歌和微软都会发布例行报告,公开每年美国政府要求其提供用户数据的次数,但这种报告并不包括法院下令提交的用户数据次数。像NSA提出的此类要求,都禁止互联网公司对外披露这件事。
至于“PRISM”计划如何运作,美国政府官员在周五同样讳莫如深。NSA周五将有关“PRISM”计划的诸多疑问,都推给了美国国家情报总监(Director of National Intelligence)办公室,但后者暂未对这些问题作出回应。
按照《外国情报监视法修正案》,美国联邦执法机构可以签发相关法令,要求科技企业必须披露用户数据。这一法案准许美国政府从特别法庭获取相关法令,在没有搜查令的情况下对某些人进行监视。这种法令会迫使企业提供大量数据,如电子邮件的内容、文件、照片等在线保存的数据。
沦为政府监控工具
至于科技企业采用哪些技术来满足外国人监视法令的要求,目前尚不清楚。一位熟悉美国情报机构流程的行业高管称,科技企业会实现这个流程部分环节的自动化,以处理政府机构要求提供的数据量。按照这种方法,用户数据会自动发送至情报机构,根本不需要公司员工动手操作。
此人还称,借助于公司提供的数据,美国情报人员就可以进行非正式调查,以缩小对特定嫌疑人的搜索范围,为最终发出正式法令做准备。此前就有人不断指控互联网巨头,将用户信息交给美国和其他国家政府。
两 年前,“维基解密”总编辑朱利安·阿桑奇(Julian Assange)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Facebook就是一个“骇人听闻”的间谍工具,他认为Facebook、谷歌、雅虎“都专门为美国情报机构建 立了用户界面”。 Facebook发言人当时在回应阿桑奇的指责时称,“我们从未受到过压力,被迫向政府机构交出数据。”
奥巴马政府官员周五强调,NSA监视计划主要针对于外国人,而非美国公民。但对于Facebook 这样的公司来说,一旦被曝光监视外国人,那无疑会他们遭受严重质疑。Facebook 在北美以外地区的月活跃用户数,占到其全球总数的80%左右。
重申隐私保护态度
隐私保护团体警告称,这一问题有可能会在欧洲引发更为强烈的反应,因为欧洲政府和公民始终对隐私问题更为敏感。在NSA监视计划曝光以后,欧洲部分议员和监管者也借机重申了对隐私保护的态度。
德国联邦司法部长萨宾·洛伊特霍伊塞尔-施纳伦贝格在接受当地报纸采访时说,“德国公民当然不愿意让自己的数据,自动发送至美国当局那里。美国对反恐立法做出反思,是必要和有益的事情。”
在 中东地区,当地人对NSA监视计划的反应更为温和。埃及博客写手瓦伊尔·埃斯坎达尔(Wael Eskandar)说,“对于美国拥有强大的间谍工具,我丝毫不感到吃惊。令我吃惊的反倒是,他们那么不小心,结果让狐狸尾巴露了出来。”中东部分国家最 近试图加大对互联网的控制,利用新技术阻止人们在网上发起抗议。
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隐私问题的曝光还恰逢一个重要时期:他们正试图进一步走进全世界人的日常生活。在硅谷,数据已成为一种重要货币,可以让品牌厂商发布更精准的广告,鼓励用户在一些服务上花更长时间,令科技公司在与后起之秀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美国投资机构Wedbush Securities分析师迈克尔·帕切特(Michael Pachte)说:“我们正处于一个大数据的时代,我们知道它们可以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
赞赏
看原图
赞赏
雪币:
留言: